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肆虐的太阳旗(刚烈将军对决马来之虎)/印记图说太平洋战争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孟凡俊//李春光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肆虐的太阳旗(刚烈将军对决马来之虎)》(作者孟凡俊、李春光)作为其中一册,全景式地展现了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初期战况,主要包括了日军的军事战略中“北进”、“南进”的战况。

内容推荐

《肆虐的太阳旗(刚烈将军对决马来之虎)》(作者孟凡俊、李春光)一书全景式地展现了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初期战况,主要包括了日军的军事战略中“北进”、“南进”的战况。《肆虐的太阳旗(刚烈将军对决马来之虎)》中重点描述了日本的陆军中将山下奉文和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二战”前在“南进”东南亚战场的对决。

目录

总序

作者的话

一、“南进”

二、“橙色计划”

三、“马来之虎”

四、“威尔士亲王”号

五、“我还要回去”

六、魔爪伸向爪哇岛

试读章节

马来群岛是世界热带农林产品(橡胶、油棕、椰子、可可、胡椒、豆蔻、金鸡纳霜)的重要生产与出口基地,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锡、铜、铝土、镍等。

东南亚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的“陆上纽带”,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走廊”。在古代就是东方各国人民相互交往的要道,近代更发展成世界海空运输的枢纽之一。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印度洋和中国南海之间的交通咽喉,是从欧洲、非洲到西太平洋海岸最便捷的航道上的必经之地。

正因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重要,人力、物力资源丰富,所以,这里早就成为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拼命争夺的场所,成为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

16世纪,葡萄牙人率先侵入东南亚地区。他们以香料贸易赚取巨额利润。

17世纪,英国和荷兰使用优势海军将葡萄牙人从其多数商站赶走。随着贸易扩张,贸易商品从香料发展到橡胶、茶叶和锡等其他原料。17世纪初叶,荷兰取代西班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殖民强国。在荷兰政府的特许下,分别成立了以从事美洲和西非洲垄断贸易为目的的荷属西印度公司和以从事亚洲特别是东南亚海上垄断贸易为目的的荷属东印度公司。这两个公司当时拥有荷兰政府特许的很多特权。它们不但拥有垄断贸易权,而且可以铸造货币、买卖人口、组织武装、同他国宣战、缔结条约等。当时的荷属东印度公司以马来半岛为活动中心,控制马六甲海峡,其海上势力达印度洋和太平洋两大海域。

到19世纪,东南亚绝大部分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其中:缅甸、马来亚、新加坡和文莱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成为法国的“保护国”,统称为法属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被荷兰霸占,称为荷属东印度(荷属东印度群岛是一个带有历史性概念的地理性名词,一般指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等地区的岛屿);东帝汶被葡萄牙占领:菲律宾先是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后被美国侵占。泰国是东南亚唯一在名义上保持独立的国家。

当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基本把东南亚瓜分完毕之后,靠侵略中国起家的新帝国主义日本当然是不会甘心的。

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日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美国1853年派海军的佩里将军率4艘军舰闯进日本的东京湾,敲开其封建锁国的大门,让日本发展起资本主义。就这一点来说,美国应是日本的老师,日本的“恩人”。但是,学生却打起了老师!究其因,就是“学生”和“老师”在向外发展和扩张势力方面发生了过多的碰撞。美国除了“舰炮外交”之外,还可以用资本、用技术、用超额剩余价值开路,推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而日本当时却没有这些优势。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初始阶段,受到很多先天不足的限制。日本的国土太小,资源太少。等到它挤到资本主义列强围坐的大餐桌的时候,又没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日本首先考虑的是用刺刀开路,推出的政策是“铁血”,是“独占”。而当时的亚洲,都是经济落后、实力不足的弱国。特别是中国,又大又弱。形象地讲,日本是一匹“大灰狼”,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则是一群四分五裂的“羊羔”。这种大环境给刚刚崛起的日本提供了机会,而且极大地刺激了它那贪得无厌的胃口。日本在亚洲的掠夺和扩张,自然和美、英、法等列强在亚洲的扩张与利益相碰撞。在日本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并变相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之后,这种碰撞就更加明显。

日本对东南亚的野心比任何一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都大,它要把整个东南亚吞下去。日本自己非常清楚,它要从西方列强手中夺得东南亚,不动用武力是不行的。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策划对西方列强特别是对美国的战争。

20世纪初,日、俄战争结束不久,日本就开始筹划对西方列强的战争。日本统治集团在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与多次的争吵之后,最后把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国。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为了对抗沙皇俄国,日本与美国修好。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就改变了基本国策,把对美政策从友好转为对立,甚至把美国视为下一次战争的主要对象。不过,在统治集团内部对此问题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当时,日本陆军主张仍以俄国为假想敌国,而海军则力主以美国为假想敌国。P4-6

序言

人们总是处在回顾、思考、展望和进取之中。历史与往事是经验,是教训,总给人以启示,是为“师”也。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均未解决,五洲狼烟不断,尚无宁日可言。战争依然是人们不得不面对,不能不正视的一大威胁。诚然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战争本身也终有消亡之日。而回眸战争的足迹,有助于人们探求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以为正义之胜利而谋,为人类最终之和平而计。《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做,这正是其宝贵价值之所在。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反抗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一场大较量。1941年12月7日(日本时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为太平洋战争拉开了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全面爆发。美、英、中、苏等同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展开了历经数年的殊死搏斗。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大地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与西方欧洲战场的战事息息相关,影响着整个大战的走向与结局。研究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事,对于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研究近代战争及其战法很有参考价值。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作者们在著述中,不是对历史事件做长篇累牍的论述,而是运用大量文笔对特定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主要事件进行生动鲜活、脍炙人口的描写与刻画,因而使这部由11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既有史料朴质的原味,又有文学表述的魅力,着实令人拾卷难释。尤其是作者笔下对某些历史事件鲜活细节的描写,半个多世纪以来尚鲜为人知,更使人一睹为快。

本书的编辑手法别具一格,自有迷人之处。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原始照片、图片、地图,并辅以画龙点晴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相映生辉。那些重现在读者眼前的一幕幕硝烟滚滚、惨烈悲鸣的昔日战争景象,着实让人少了几分研读史料的枯燥,增加了几分对野蛮战争的感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领悟。

总之,本书既有浓厚的军事论述色彩,又有赏心悦目的文学品位,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多元性作品。

更有,本书虽以太平洋战争为主题,却又以简洁的文笔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始末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阐明了中国战场、远东战事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这也是本书编辑上的又一特色。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7月,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就在其给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尔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就将这个“田中奏折”视为其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金科玉律。换句话说,其野心的实现,必须以中国为其进攻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后方基地。而恰恰是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抗日斗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打乱了它的全盘计划,使其失去了实现野心的前提,从而也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等联军从被动转向主动的作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言及,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同仁都是从事军事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行家里手,各个著作颇丰。策划人钟庆安于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后作为军事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事军事研究和杂志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对日本军事及其战史有其独到的见解。系列丛书《太平洋战争》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耕耘、集体合作的结晶。

本书将以其问世之应时、史料之丰实、学术内涵之博大及其别具一格的编写手法,为历史的纪念增辉。

谨以此为序。

李致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