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由简·奥斯汀所著,小说围绕着班纳特太太如何把四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故事。其中又以二女儿伊丽莎白的婚事为主线。男主人公达西富有、高贵但却十分傲慢;二女儿伊丽莎白年轻、任性且聪明活泼,对达西心存偏见。爱情在两人之间忽隐忽现、步履维艰,但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与偏见。小说最终在两人幸福美满的婚姻中落下帷幕。
一个终生未嫁的女人写的一本关于爱情和婚姻的书,或者说是她对爱情和婚姻隔岸观火式的理解,这本书就是《傲慢与偏见》,一部到现在仍为绝大数人所喜爱的书。其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恩怨爱憎、人生百态尽跃纸上,轻描淡写恰到好处。全书风格优美而平和,正如人所说,这本书“在写作上是完美的,没有遗漏也没有放纵”。
小说不仅在文字和语言风格上令读者沉迷与陶醉,更以其严谨的结构、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心理描写,以及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吸引读者步步深入,逐渐进入小说的美妙世界。
《傲慢与偏见》由简·奥斯汀所著,《傲慢与偏见》为新课标·课外经典阅读丛书的一种,故事主要说的是十八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四门婚姻。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发生在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男主角费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
有钱的单身男子都想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种单身男人,每当搬到一个新地方,邻居们就算对他的脾气性格完全不了解,也会马上把他看成是自己某一位女儿理应得到的一笔财产。可见这个条真理似乎早已在人们的心里扎了根。
“亲爱的本内特先生,”本内特太太有一天对丈夫说,“你听说过了吗?内瑟菲德庄园最后到底还是租了出去。”
本内特先生说他还没有听到此事。
“可确实租出去了,”她继续说,“朗太太方才来过,她把这事都跟我说了。”
本内特先生没有回话。
“嗨,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租的吗?”太太急得嚷了起来。
“既然你想讲,我听一下也无妨。”
这话足以使得太太接着往下说。
“我说,亲爱的,你可要知道,朗太太说,内瑟菲德花园是被来自英格兰北部的小伙子租去的,他家境富裕。星期一那天,他是坐.着驷马大轿车来看房子的,看得十分中意,马上就和莫里斯先生谈妥了。他要在米迦勒节…以前搬进那所房子,而且他的几个仆人下周末先住过来。”
“这小伙子叫什么?”
“宾利。”
“结婚了,还是单身?”
“他没结婚,亲爱的,确实是个单身汉!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这对咱们的女儿是何等好事呀!”
“这怎么讲?关女儿们什么事?”
“我亲爱的本内特先生,”太太回答说,“你这脑子简直太迟钝了,就连这点也没有想到?我正琢磨着他说不定会挑中我们的哪位女儿当太太呢。”
“他住进这里来,就是为了这个打算吗?”
“打算?真可笑!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但是,或许他会相中女儿们中的一个,所以他一来你就要赶紧拜访他。”
“我觉得没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了,要不你就让她们自己去,那也许更好一些,因为你这样漂亮动人,一点儿都不比她们中的任何一个差,要是一块儿去,宾利先生说不定会挑中你而看不上她们呢。”
“亲爱的,你把我捧得太高了。我确实美丽动人过,但现在我可不敢说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一个女人,有了五个长大成年的女儿,就不应当再为自己美貌费心思了。”
“如你所言,女人并不为自己的美貌多费心思的喽。”
“但是,亲爱的,宾利先生搬来后,你真应当去看看他呀。”
“老实告诉你,我可不大同意这件事情。”
“可是你得顾虑一下咱们的女儿啊,哪怕只是稍微想一下,无论她们中的哪个,要是跟这样一户人家结亲,那该是多么好啊!威廉爵士夫妇决定要去拜访他,完全为的是这个。你知道,他们一般是不会拜访新邻居的。不管怎样你必须去,要是你不去,叫我们母女几个怎么去见他呢?”
“你真是太守规矩了。宾利先生会非常高兴见到你的。我可以写一封短信让你带去,就说他不管挑中了我的哪个女儿,我都很高兴地答应他。当然,我在信中应当特别为小丽琪…夸赞几句。”
“我希望你不要这么做。丽琪没有胜过其他女儿的地方,我觉得,论美丽,她连简的一半都比不上;论脾气,她比不上莉迪亚的一半。但你从来都是偏向她。”
“她们谁都不值得夸奖,”他说,“她们和别人家的女儿一样,又傻又蠢。倒是丽琪与她其他几个姐妹比起来还算聪明点儿。”
“我说先生,你怎么能讲出这种侮辱自己亲生女儿的话来呢?你成心让我生气,好叫你取乐。你一点儿都不关心神经衰弱的我。”
“你错怪我了,亲爱的。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至少也有二十年了,我总是听见你一本正经地提起它们。”
“唉!你当然不知道我有多痛苦!”
“但是我真心地希望你认真保护自己的神经,那样的话,像这种每年收入四千镑的阔少爷,你就可以眼看着他们一个个搬来当你的邻居了。”
“要是你不想去拜访他们,就算有二十个搬来,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用!” “不用担心,亲爱的,等来了二十个,我肯定会都去拜访。”
本内特先生简直是个古怪的人。尖酸、冷淡,却也爱插科打诨;聪明、灵敏,不过也变幻莫测。即使他那位有二十三年经验的太太,仍然摸不透他古怪的性格。但这位太太的脑子倒是轻而易举就能考虑透彻的。她这人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遇上不顺心的事情经常絮叨并且神经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把自己的女儿们一一嫁出去。访友拜客、打听新闻,是她一生当中最大的快乐。
P1-3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开阔视野,让心灵做一次旅行。但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生活就是一部无字的书,目光敏锐的人总能看得见精彩的诗行,放眼生活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就是从普通的生活中提取的故事。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1775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过着安定、小康的乡居生活。奥斯汀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学习,她的启蒙教育得之于她的父亲。奥斯汀年少即表现出了对读书写作的喜爱,十一二岁时便已开始创作。成年后,奥斯汀随全家多次迁居。1796年,20岁的奥斯汀对一个爱尔兰年轻律师勒弗罗伊一见钟情。但奥斯汀的家庭却嫌弃勒弗罗伊是个穷小子。两人被迫分开,再也没有见面。受这件事打击,奥斯汀决定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激励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直至1817年病逝。奥斯丁一生共有六部主要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因为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乡间淳朴的中下层普通人,感受到的是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事件和矛盾。而是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中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之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轻松诙谐的语言,富有喜剧性的冲突,深受读者喜爱。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最负盛名的作品,故事讲的是本内特太太整天操心为五个待嫁的女儿们找到称心如意的丈夫。后来,富有的邻居宾利和宾利的朋友达西,分别对本内特家的大女儿简和二女儿伊丽莎白产生好感。但是达西为人傲慢,又无法忍受伊丽莎白的母亲以及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又受到了青年军官魏肯的挑拨,不愿意理睬这个傲慢的人,两人矛盾重重。达西又劝说宾利不要娶简,宾利听从了意见,不辞而别,又造成宾利和简的关系中断。后来达西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傲慢无礼,性格也有了大的改观。经过一系列事情后,伊丽莎白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慢慢转化为真诚的爱。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也言归于好。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耽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奥斯汀的小说就是如此,她描写的都是平常人的平凡事,但带给读者的却是不一般的智慧。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幽默的语言、喜剧的情节,生动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处于保守和闭塞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在轻松诙谐中也批判了那些保守人物和他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弗兰克·奥康纳说:“我认为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这个高度的评价无疑也是中肯的。作者从不枯燥的说教,却让我们在不自觉中就得到了乐趣,获得了启发,领悟到了作者的用意。
英国文学评论家W.F.波洛克曾说,“她向小说家们表明并且开发了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表面现象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所有后来的小说家们都无限感激奥斯汀小姐”。确实,我们不仅该欣赏她的书,更应该学习她从生活中获得知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