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生编著的《外交官历史亲历记》是由外交部十七位前驻外大使、高级外交官回顾自己职业生涯回忆录合集。有些篇目回忆了建国后我国一些重大外交事件的开展细节,如中苏关系的恢复、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见等,还有一些篇目,作者回顾了个人在看似风光的外交工作中经历的苦乐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外交官历史亲历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新生//赵国明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新生编著的《外交官历史亲历记》是由外交部十七位前驻外大使、高级外交官回顾自己职业生涯回忆录合集。有些篇目回忆了建国后我国一些重大外交事件的开展细节,如中苏关系的恢复、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见等,还有一些篇目,作者回顾了个人在看似风光的外交工作中经历的苦乐人生。 内容推荐 外交官,这一富有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职业。刘新生编著的《外交官历史亲历记》收录了20余篇文章,《外交官历史亲历记》作者多数是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高级外交官,包括前驻英、法、美、中东、印尼、拉美等重要国家和地区的大使、领事。他们回顾亲身经历,以翔实的资料记录下来他们外交生涯中经历的重要外交事件和精彩片断,读者不仅能阅读到周恩来、邓小平在重要外事活动中的外交智慧与风采,还能了解到外交官们与阿拉法特、撒切尔夫人、里根、勃列日尼夫、胡志明、蓬皮杜等国际重磅政界人士最直接的交往与接触。领略外交官觥筹交错、迎来送往的工作生活之下,暗藏的斗智斗勇与纵横捭阖,从一个侧面看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目录 序 大使眼中的阿拉法特(时延春) 我给阿拉法特当翻译 “不死鸟”凭智勇频频逃过死亡 回合一:丢掉那见鬼的无线电发射器 回合二:穿行于枪林弹雨 回合三:惟坦荡以解毒 被软禁中不忘感谢友好中国 紧急夜访波兰外交部(刘彦顺) 首次夜访 再访缘由 情况突变 夜访细节 投票结果 中苏关系: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见证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见(李景贤) 中苏关系由冷转暖 对几个问题的处理办法 一、对苏联人仍以“同志”相称 二、与苏联人见面时“不拥抱” 三、口译工作的特殊安排 中苏关系“半正常化” 打上“历史性”印记的邓戈会见 总统教我垂钓大西洋(陈来元) 成为大使中唯一受邀者 一声“同志”倍感亲切 总统亲自讲解钓鱼要诀 总统自称老渔翁 主动派人给我修车 将钓到的鱼送给大使馆,把我介绍给各国游客 生活俭朴有规律,不到“四菜一汤”水平 教孙辈学中文,要孙辈们到中国留学 蓬皮杜总统身患绝症坚持访华(蔡方柏) 法国总统为何急于带头访华 特别的礼宾安排 最高规格接待和建设性会谈 舍命陪君子 周总理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群众那样呢 积极而深远的反响 壮志未酬身先亡 我所认识的传奇总统扎耶德(刘宝莱) 开发沙漠,促建“阿联酋” 亲自安排杨尚昆主席访阿的礼遇 访华时体验中医按摩 采购锦江饭店小卖部 邀请我参观自然保护区 最具规模和现代化的鹰医院 江泽民主席赠猎隼 同意中医进入阿联酋 接待国宾中的逸闻趣事(吴德广) 周恩来总理的主随客便 美国总统访华的大“折腾” 走后门的里根总统 病房里的元首会见 国宾温馨之家 周恩来与非洲心心相印(陆苗耕) 对几内亚的危急局势忧心如焚,连夜开会商量对策 给予财力和物力上的援助,支持几内亚捍卫民族独立 积极支持非统组织的团结合作 告诫刚果(布)领导人严防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慷慨接受修筑坦赞铁路的请求 亲自安排援建细节,直至生命垂危 一个人的荒岛使馆生涯(吴钟华) 开馆亮相,独自一人举办开馆招待会 险情不断,被撞被抢后首先想到的是文件3 “拼命三郎”,独自完成三件事:电影周、建设成就图片展、招待会 馋菜断粮,把青苔铲下来,洗净晾干以解馋 忠孝之泪,为了祖国的红旗和我回到集体的怀抱 跨越生死,孤独和疾病摧不垮完成使命的意志 铁娘子也有温情的一面(马振岗) 与离任的她初步交往 有关香港回归的会谈 撒切尔夫人的积极贡献 与朱镕基总理会见 邀请撒切尔夫妇做客 戏剧性的晚餐会 给撒切尔夫人脸色看 追忆毛主席接见留苏学生(朱祥忠) 大家不断递纸条,都是一个内容:要求见毛主席 毛主席在接见驻苏留学生之前,通宵工作未眠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再过三个五年计划或多一些时间,就能超过英国 “这些年轻娃娃学成之后,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有计划地向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派遣上万留学生 这些留苏学生中有200多人后来入选两院院士和学部委员 胡志明,那些朴素 那些情谊(李家忠) 首见胡志明 视使馆如家 朴实且亲和 厚交周恩来 乐观且幽默 参观其故居 单独的参观 一人同任三岛国大使(徐明远) 斐 济 自力更生学中国 使节赤脚下稻田 瓦努阿图 递交国书饮“卡瓦” 总统荐我上火山 基里巴斯 平民总统重诚信 中国医生稳政局 亲历尼泊尔王室血案(曾序勇) 凌晨获悉惊天案,迅速核实报国内 只有哀乐无报道,电视通知众使节 出席遗体告别式,音容笑貌犹眼前 调查报告揭真相,王储婚事成焦点 王储饮酒后举枪,警卫不得靠近前 致力友好三十载,逝前还在忙出访 王室威望受重创,不久被废君主制 目睹切尔诺贝利死亡区(周晓沛) 第聂伯河畔明珠蒙上阴影 乘车进入“死亡区” 参观前苏联列宁核电站 令世人惊愕的“石棺” 核事故依然是个未知数 人类不能因噎废食 揭秘中国与印尼复交(刘新生) 复交谈判出现契机 技术性问题谈判富有成果 债务问题获得圆满解决 两国复交水到渠成 历史性的时刻 奉命半月内完成开馆和国庆招待会事宜 共话北京亚运盛会 网球以外,收获友谊 沈阳前市长以色列遇难记(陈来元) 直升机坠毁,武市长殉难 大使馆处理类似空难是头一回 积极研究索赔问题,为善后处理做准备 启动法律程序处理空难 空难事件最终获得妥善解决 我同阿根廷总统一起过春节(徐贻聪) 通过朋友邀请新任总统共度中国年 积极筹备接待工作,做到无可挑剔 总统首次在使馆签署国家级文件 震惊中外的巴西 “中国九人案”(朱祥忠) 从事友好工作却身陷囹圄 全力营救行动和狱中坚贞不屈的斗争 法庭上的较量和“正义先生”平托律师 正义战胜邪恶,九同志回到祖国怀抱 我与阿萨德父子总统的友谊(时延春) 阿萨德总统在逝世前一分钟还在打电话关心国事 巴沙尔总统表示要安排一次专门会见 请巴沙尔总统夫妇品尝中国菜 外国国宴往事拾趣(吴德广) 乌拉圭 把中国米饭煮成了稀粥 墨西哥 最高档的“达科”干脆用蝗虫做馅料 蒙古 用石头来烤全羊 巴西 刀光剑影式的吃法 美国 “全副武装”的豪华盛宴 英国 那里的宴会桌长达53米 法国 4000朵红玫瑰花装饰宴会厅 俄罗斯 采用“唱名”的办法介绍所有来宾 我与汗血马的亲密接触(周晓沛) 到土库曼斯坦必要看国宝——阿哈尔捷金马 “天马”西来及汗血之谜 中国汗血马为何会失传? 出土青铜器“马踏飞燕”的原型是汗血马 4匹小马驹顺利降生,十分淘气 土库曼斯坦赠送的两匹汗血马抵达中国后,引起一股汗血马热 罗高寿先生:一生一世中国缘(李景贤) “水到渠成”,“你我都有福” “划界大臣”是个“难缠的对手” 给中国领导人和梅兰芳当过翻译 “光荣的归宿” 试读章节 1984年3月10日,我第一次见到阿拉法特。当时,国家主席李先念正对约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阿拉法特特地从突尼斯巴解组织总部赶到约旦首都安曼会见李先念主席。3月10日晚上,两位领导人在约旦国宾馆举行了近两小时的会谈。我作为译员参加了这次会晤。 我看到,阿拉法特身穿军装,头戴阿拉伯头巾,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他一走进会客厅,便与李先念主席热烈拥抱,互致问候。李先念对阿拉法特说:“我在北京见过你一次,看起来你还是那个样子。”阿拉法特说:“我胡子都白了,但战斗还在继续进行着。” 李先念主席强调,中国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国支持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李先念说,巴勒斯坦人民还要经历一段长期、复杂和艰苦的斗争,但相信最后胜利是属于巴勒斯坦人民的。 阿拉法特对李先念说:“对你们的支持,我们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他一再感谢中国人民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他说,阿拉伯有句谚语,叫做“患难知朋友”。在患难中,中国人民是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正朋友。李先念接着说,中国也有句谚语,叫做“患难知真交,路遥知马力”。 会晤时,李先念邀请阿拉法特再次访华,阿拉法特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1984年5月,阿拉法特第四次访华。在他访问全部过程中,我担任翻译。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并就一些重大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邓小平说,你们为了自己的正义事业已经奋斗了几十年,看来任何正义的事业都是要经过艰难困苦的。中国人民经过22年的革命战争,才赢得了胜利。邓小平在介绍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说,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我们的军队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但是这3万人经受了考验,实现了广泛的团结,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政策,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根据巴勒斯坦革命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对阿拉法特说,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同整个阿拉伯问题的解决是相互关联的。你们目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巴解组织内部和巴解组织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上,这是十分正确的。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但是非办不可。只要坚持下去,总是会有结果的。邓小平表示,中国永远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会见结束后,阿拉法特对我说,邓小平确实是位伟大人物,他对邓小平这位伟大战略家和政治家的见解深表敬佩。 在阿拉法特此次访华期间,我与他接触交谈的机会很多。他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知识面很广,事业心很强。他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向我详细介绍了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演变情况。访问结束时,我到机场送别,他与我热烈拥抱,表示希望能再次见到我,并答应将给我寄些有关中东和巴勒斯坦问题的书刊过来。过了不久,我果然收到他的随行人员给我寄来的书刊。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镇定自若,气贯长虹,但在平时,他总是面带笑容。 1985年,我被派往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同年11月,我在开罗欧鲁巴宫再次见到阿拉法特。老友重逢,双方都感到非常亲切。 在开罗工作期间,我与夫人多次与阿拉法特的大姐英阿姆、弟弟法塔希会面交谈。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在中东许多地方与阿拉法特的战友、部下晤谈。在一段时间内,我与他们过往甚密,多次到其中部分朋友家做客。在我们的交谈中,话题自然离不开阿拉法特。长期以来,我一直都关注着这位风云人物,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是一位有鲜明性格的人物。 每次见到阿拉法特,我都注意观察他的个人形象。他总是头缠黑白或红白格头巾,身穿墨绿色军装,腰间挎一把手枪,俨然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军队指挥员,究竟手枪里有没有子弹,一直是个谜。 对于阿拉法特头巾颜色的含义,他自己有专门的解释。他说黑白方格代表巴勒斯坦农民,红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方格中的白色代表居住在城里的居民。阿拉法特说,1976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他在以色列占…… 序言 外交官,这一富有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职业,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是令人羡慕的。 中国也不例外,不少有志的中国青年热切盼望跻身外交官这一崇高而光荣的行列。人们谈到外交,说起外交官,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起西装革履、送往迎来、谈笑风生、觥筹交错。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责任很大,任务很重。 由于外交工作的特殊性和机密性,长期以来有关外交工作和外交官工作、生活的回忆文章发表不多,电视更少,众多读者对外交工作缺乏了解,甚至感到很神秘。今年初,《北京青年报》与“外交笔会”联手开辟专版,陆续推出“外交官的亲历历史”系列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为使更多读者分享新中国外交和外交官的苦乐人生,九州出版社决定结集出版,本书收录了20余篇文章。撰稿人多数是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前大使、总领事、参赞等高级外交官。作为国家的代表和人民的友好使者,他们忠于祖国,四海为家,恪尽职守,认真执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对外交往中,外交官们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墨,记录下来他们外交生涯中的精彩片断,有些是他们在同国外领导人交谈和接触时的深切感受,有些是同当地各界人士和人民交往中的真诚友情,有些是他们在外交折冲中的所想所感,也有些是他们在外交场合中的所见所闻,形式多姿多彩,内容方方面面。从他们的作品中,读者不但能看到外交官觥筹交错中的迎来送往和纵横捭阖,还能从一个侧面看到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外交工作中,不论是相互往来,友好合作,还是谈判磋商,交涉斗争,都要以理服人,不卑不亢、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又要善于审时度势、求同存异,精确把握火候,以两手对两手,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才能最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也最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但愿此书能有助于读者增进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工作的了解。 原外交部副部长 王殊 书评(媒体评论) 斗争、角力、试探、合作……外交官们带你亲历那些鲜为人知的外交往事: 每一个外交场合,都是风云际会的战场, 每一个外交细节,都是影响成败的所在。 告别时,蓬皮杜总统西装革履,冒着大雨不打伞。警卫想给周总理打伞,总理不让,并生气地说,法国总统没打伞,还有这么多群众都淋着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群众那样呢!于是后面不少领导因此也纷纷把伞收起来了。 ——《 蓬皮杜总统身患绝症坚持访华》 他谈及60 年代的中苏论战时,说自己是“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经过20 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对于这场大论战的是非,我国从未作出过正式表态。邓小平这次代表我们国家首次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我当时听到后顿时为之一震,亲身感受到老人家的实事求是和光明磊落。 ——《见证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见》 九人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拉美发生的最重要的涉外事件之一,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这一事件还涉及对美和对台斗争问题,十分复杂。因此,中央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气愤地说:“岂有此理,要跟他们针锋相对地斗!”当即决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挂帅、陈毅外长和廖承志外办副主任直接领导,外交部牵头,协助有关部门,多方组织营救工作。 ——《震惊中外的巴西“ 中国九人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