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墙无字/作家文库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忠实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三十一年前的1979年的2月下旬,因“文革”而瘫痪了十余年的陕西作家协会(当时为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我有幸作为代表参加。会议结束的那天下午,一位陌生人敲门并走进我的房子,开口便自报家门:我是《陕西日报》文艺部的编辑吕震岳。我自然虔诚恭敬迎接。老吕头发脱得稀疏,脸上突兀着一副高而又直的鼻梁,说话嗓门很响亮。他没有一句客套和寒暄的话,开口便约稿,并再三强调副刊版面最大的容载量是七千字。说完急匆匆走掉了。

我在这年春天刚刚开始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兴致正盛,接连写了三四个短篇,都送给几家文学杂志了。尽管记着老吕的约稿,却无奈这几篇小说都在万字上下,报纸版面难以容纳。到五月初,收到老吕一封短信,催问约稿事。我顿然觉得有负老吕了,当即决定把正在构思的一个短篇小说确定给他写出来,关键还是七千字的极限。我便从两条途径探路,一是结构,要集中要紧凑;二是语言,必须简洁凝练,才可能缩短篇幅,经两三构思,较为顺利写成《信任》。尚不足七千字,甚为庆幸。这篇小说托一位正好要去陕报的作家朋友丁树荣捎给老吕,我便带着被褥骑着自行车到西安北郊农村参加夏收劳动去了。

大约半月后,我从下乡的农村回到西安郊区文化馆,才知道《信任》已发表多日,从送走稿件到见诸报纸刚好一周时间,这是我的习作发表得最快的一次。又过了几天收到老吕来信,说《信任》见报后反响很大,不断有读者打电话和写信说看法,约我到报社去看读者来信。第二天我赶到陕报,老吕很兴奋,嗓门更响亮,把一摞读者来信交给我。我读着那些多为赞赏《信任》的或长或短的信,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那些写信的人,是全省各地从事各种职业的男人和女人,我更感觉到心理上的踏实。

此时《人民文学》一位编辑到陕西组稿,我很敬重又很崇拜的王汶石向她推荐了《信任》,当即在7月号《人民文学》转载(各种文学选刊尚未创刊)。这事我随后才得知,更敬重王汶石老师了。

1980年春节刚过,接到北京一位编辑来信,告知《信任》获得第二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这又是太过重大的喜讯。这届评奖是由读者投票推选,可以判断不单陕西读者喜欢《信任》。这一年《陕西日报·秦岭副刊》搞农村题材征文评奖,老吕写信约我应征。我很用心写了《第一刀》,发表后不久,老吕又电话告我去编辑部看读者来信。我看着那些评说习作的热情洋溢的信,鼓舞和欣慰是最好的享受了。老吕摘编发表了三位读者来信。这是我最早写农村体制改革的一个短篇小说,由此发端,三年后写成十二万字的中篇小说《初夏》。

十年后的1990年初秋某日,我从乡下回到省作家协会开会,《陕西日报》副刊部年青编辑田长山和另外三位先生赶来,说陕报要宣传一位长期深入渭北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李立科,要我采访写作报告文学,且郑重说明,是陕报总编辑骞国政点名钦定的。我当时正融入《白鹿原》的写作过程,孤守原下一隅,目无暇顾,当即推辞。然架不住几位编辑词恳意切的煽火,尤其说到是省委决定要宣传这位默默地为农民干实事的科学家,我不敢执意推辞了,只得把手头正写的《白》暂且放下,便接受下来,仅提出一个要求,让田长山和我联手完成这一写作使命。

一个由农业科技记者、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共七八人组成的采访组来到合阳县。我平生唯一一次被授名为特约记者。我们见到了李立科。我们和李立科坐下长谈。主要是倾听李立科说他在合阳十几年的科技普及和推广,自然免不了发问。我们到几个乡镇和几个村庄,访问那些接受新技术并且获得显著效益的干部和农民,更多地感知到干部和农民对李立科的赞颂乃至感恩的真挚情感。我们跟着李立科来到田间地头,亲眼看到实施他的新技术和未用新技术的麦田里差异明显的麦苗,起码对我也是一次科技知识的普及。记得我们采访到号称合阳的西北利亚的一个乡镇,那位朴实而又务实的乡党委书记说到李立科,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言语里深沉的情感味儿是那样自然的、由衷的。这个号称西北利亚的乡镇,年降雨量很少,李立科的新技术正好解决了缺水保墒使麦子增产的矛盾,他说他这个书记也好当了。我至今依旧不能忘怀的是,接受我们采访的李立科不久前刚刚做过面部颌骨癌症手术,说话困难;许多接受采访的男女乡民,说着说着便泣不成声……我在那一刻,真实地理解了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些男女乡民的眼泪,无疑是对一个堪称伟大生命的礼赞。

回到西安不久,我和田长山写成了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全篇约一万五千字,《陕西日报》全文刊发。

隔日,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政府联合作出向李立科学习的决定,在《陕西日报》头版刊登。一个长期扎根渭北高原为民兴利造福却默默无闻的农业科学家李立科,突显在人们眼前,影响着也提升着人们的审美和价值判断。我也完成了一次心灵洗礼。

1992年春天,在写完《白鹿原》等待编辑审稿意见的颇为忐忑的情境里,我一个人仍住在原下祖居的屋院,徒增吟诵古典诗词的兴致。初夏时节,一个始料不及的好事发生了,《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被评为1990~1991年度全国报告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协的奖项,《渭》文是由谁家推荐参评,我竟然不知,所以说是意料不及的好事。

三十多年过去,我颇多感慨,在我文学写作的生涯中,有幸获得三项国家文学奖,而其中两项(短篇小说奖和报告文学奖)的作品,都是在《陕西日报》发表的,而且是编辑热诚邀约促成的创作。且不论理性的意义,也不说道德的操守,单就纯粹本能的情感驱使,恰是《陕西日报》这方平台,让我获得了文学创作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突破……许多年来,凡有《陕西日报》召唤,需我配合,我都不敢马虎,多是那种本能的情感驱使。P3-6

后记

在我电话询问李娜如何送交这部集子的稿样时,她回应说她来取,当即就来。令我颇感意外的是,她和西安出版社社长张军孝一起来了,我感到不安。这么一部拙作集子的书稿,竟劳顿社长亲自跑路,不安的心绪里自然多有感动。交代了这部集子的相关事宜之后,便把一厚摞剪贴的稿样交给李娜,由衷地表示歉意,在当今电脑化时代里,电子文本是最快捷的处理书稿的普及了的手段,我仍然只能靠剪贴稿样这一种自嘲为半坡人时代的原始方式,肯定给编辑增添再处理为电子文本的麻烦。交稿了,也抱歉了,突然又想起一件事,这部集子还想写一篇后记,容待随后交稿。

自己主动想为一本书写后记一类文字的举动,有违我许久以来的习惯。我出过不少集子,极少有自序和后记的写作,约略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平生第一部小说集《乡村》时,曾经有按捺不住的兴奋,无论如何,我竟然有一本书行之于世了,兴奋之中写了一篇后记,却也不足千字。后来再出版的小说集或散文集,便没有写自序或后记的打算,除非是某家出版社相约出版几位、十几位作家的系列书籍,规定每位入选者必须写一篇自序,我不能破统一的体例,便自序短文。我之所以不写自序和后记,在于一种也许不无偏颇的成见,无论小说、散文或随笔,作者要表述的意思已经在文字中尽情展示了,相信读者会有自己的阅读感知,作者便没有多此一举的言说了。这次想写后记,同样不涉及集子里的内容,而在令我颇为感动亦感慨的一点情感因素,略作赘记。

大约是去年冬天一次朋友聚会时,西安出版社社长张军孝送给每人一部方英文的散文随笔集《情人夜宴》,这是经他的手精心包装的一本书。书中的少数篇章,我曾在最初发表的报刊上读过,对于英文别具一格、天然幽默的文字我有一种欣赏的兴致和享受,尤其是他的那些“不循常规”的思路,让我有一种惊诧的欣然,有《情人夜宴》集子,便可以从多重视角领略方先生的奇思妙想了。张军孝告诉我,他已连续出版了陕西十余位作家的书,也想为我出一本。在我尚未来得及回答的时候,他又补说一句:我明年就到站了,退休之前能给你出一本书……他的话尚未说完,我当即应诺,手头正有一堆书稿,可以编一本集子……便一言为定了。此前曾有外地出版社相约,仅有口头承诺,尚未有出版合同的制约,我便断然决定交给张军孝出版了,这点小纠结,我没说给他。

我是被他即将到站的话感动了,说震也不算夸张。一个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投入到被人常说的“为别人做嫁衣”的编辑出版事业上的人,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干了大半生,在即将进入花甲之年,也将从编辑座椅上告退的时候,依旧在为陕西诸位作家编书出书,而且还未忘记我。说来我和张军孝结识多年,不仅谈不上过从甚密,倒是疏于谋面,仅就他在即将到站之前依旧为作家朋友热情出书的举动,也让我感知到一个人的襟怀,且不说敬业以及事业心的话。依我的惯常心理而言,许多即将离退的人,多是考虑下一步怎么走的纠结事儿,也难免离开实际工作岗位的空虚和失落。军孝却依旧做他想做的事,这种坦然的情怀显得自然而本色,让我于感动的同时,也顿生钦敬了。

说到西安出版社,我又想起一桩往事,那是整整二十年前的1993年,《白鹿原》刚刚面世不久,有一男一女走进我的办公室,男的自报为我的灞桥乡党,在西安市委宣传部工作,大名晏朝。容不得我和他拉乡党的家乡话,晏朝便直接说明来意,拟为我出版两本书。一为短篇小说集,一为中篇小说集。我当即表示同意。之后,他才说出他们的顾虑,怕我眼头高瞅不中一个新挂牌的市级出版社。我说你想过头了,给我出书是我的荣幸,况且,以我的名字命名出书,在我之前的出版物中尚未发生过,多少迎合了我的隐存的虚荣心理……大约是读者对《白》书的阅读兴趣的余兴,后来又获得某项国家图书奖,我高兴;责任编辑寇崇珧打电话时的情绪也让我感到他比我还兴奋。这是我和西安出版社第一次合作,双方都很愉快。

现在,我又一次和西安出版社牵手了,是社长张军孝的真诚而又热情的手。我对他和李娜简要说明,这是2000年~2012年期间所写的散文、散笔和言说,属第一次合集出书。因为内容庞杂,一时尚难定下书名,初拟以其中一篇散文《白墙无字》作书名,征求他们意见。军孝略作筹思,便予以肯定,于是就确定下来。

在我写这篇后记时,颇感人生匆促,不觉间二十年过去,但就我在西安出版社的两次出书而言,几位热心编辑先后退休,寇崇珖退休多年,乡党晏朝也从省委宣传部退居人大任职,张军孝即将退休,且不能说那些未能结识的编辑。我自然想到,一拨又一拨为别人做嫁衣的男女编辑,成就了多少作家,也撑起了一家影响日渐声隆的出版社的门脸,其智慧和心血尽都洇浸在无以数计的书籍的墨香里。但愿这本拙作《白墙无字》,能成为我和张军孝的友谊之桥。

2013#4月16日二府庄

目录

散文

 仅说一种本能的情感驱使

 我读《创业史》

 热情率性与悄没声息

 我经历的狼

 大智慧者的人生选择

 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点评(十三篇)

 毛乌素沙漠的月亮

 我经历的鬼

 感动一种决绝

 两株玉兰树

 原上原下樱桃红

 敲响城门的远方乡党

 猜想一根神经

 饭事记趣

 我们村的关老爷

 一个人的邮政代办点

 依然品尝你的咖啡

 缺失斋号

 白墙无字

 难忘的一声喝彩

 有关《白鹿原》手稿的话

 年年柳色

 删繁就简

 我看老腔

 沉默的翻译家孔保尔

 难忘一种鸟叫声

 接通地脉,只因乡村情感

 愿白鹿长驻此原

 感受历史的生动和鲜活

 儿时的原

论说

 我们没有史诗,是思想缺乏力度

 珠联璧合说吴、罗

 难得一种渴望性阅读

 感知躬行者的履迹声响

 话说陕西人

 简说柏峰散文

 想起了杰克·伦敦

 说给云儒三句话

 老到少年陈奕博

 独得一笔活字

 探索与创造者的礼赞

 回首山路,槲叶依然灿烂

 思考和思想,是精神活力与精神脊梁

 一方独特的艺术风景

 说者与被说者,相通着的境界和操守

 一次探秘性阅读

 难得敏捷与坦诚

 马蹄溅落的诗行

 期待交流

 略说党宪宗

 四位才子,共舞心灵绿地

 慢说解读且释摹写

 不敢妄言经典

 横空出世非同凡响

 独立个性的声音

 借助一双敏锐的眼睛

对话

 作家要有使命感

 作家都在思考这个时代

 作家生命的意义在写作

 自我定位,无异自作自受

 有关我的创作

 有关体验及其他

 关于电影《白鹿原》

 文学的心脏,不可或缺

后记

 因为感动作后记

内容推荐

陈忠实编著的《白墙无字》内容介绍:自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直到今天,不觉间竞有五十个年头了,无论换过多少单位的办公室.或是乡下和城里的住宅,还有现在的工作点的房子里,除了几样简单的办公和生活用具,四面墙壁从来都不曾挂一方纸页想来似乎还不是有意为之,纯粹属于一种无意识的习性驱使下的习惯。想做的事和宗教认可的行为准则,努力去做努力追寻就可以了,万一实现不了或发生错误,宗教总结自我反省,也可以避免吹牛和言行不一的尴尬……我的墙壁一九空白着。

《白墙无字》是一本文学研究。

编辑推荐

陈忠实编著的《白墙无字》是“作家文库系列”系列之一,本书稿为陈忠实先生近年来发表过的散文、论文和对话的旧作,集结成集。内容繁博,全方位地展现了作家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情怀,阅读后令读者长见识、增智慧,并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书稿语言文字精炼,读后使人回味悠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