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终南高僧/终南山文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崔峰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终南高僧的思想、历史影响吗?想知道他们不同寻常的故事吗?请阅读崔峰、李利安编著的《终南高僧/终南山文化丛书》,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终南高僧/终南山文化丛书》将这些高僧划分为草堂译经、避难兴法、盛世宗师、幽谷英魂和异国学僧等五个类型。从收集的高僧事迹来看,主要考虑到他们的一些历史贡献和影响,通过有关的一些故事情节来达到突出其不同个性的目的。虽然加入了一些文学手法,但并不违背历史事实。

内容推荐

崔峰、李利安编著的《终南高僧/终南山文化丛书》主要收集并选取了从东晋十六国一直到隋唐时代的、曾经在终南山长期驻留或者是英骨留在终南山的著名高僧。分为草堂译经、避难兴法、盛世宗师、幽谷英魂和异国学僧等五个类型,主要写他们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并且通过有关的故事情节来突出个性。

目录

总序

前言

草堂译经

 道磐

 鸠摩罗什

 昙摩流支

 僧肇

 僧

 道生

 道融

 僧叡

 慧观

 慧严

 道恒、道标

避难兴法

 阁那崛多

 清渊

 道判

 净业

 僧照

 智藏

 昙相

 静蔼

 法通

 普安

 志超

 法藏

 灵润

盛世宗师

 慧赜

 静藏

 智正

 道哲

 明赡

 法琳

 弘智

 法顺

 慧超(隋)

 法诚

 智俨

 法藏(华严宗)

 道宣

 善导

 澄观

 宗密

 光仪

 不空

 僧一行

 飞锡

 楚金

 净业(香积寺)

 怀恽

 恒政

幽谷英魂

 玄奘

 慧藏

 慧海

 吉藏

 灵干

 信行

 慧因

 昙崇

 灵藏

 玄琬

 慧乘

 空藏

 道氤

 昙伦

异国学僧

 慈藏

 义湘

 圆测

 圆安

 慧超(唐)

 神昉

 胜诠

 慧昭

 无染

试读章节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他带着众弟子来到邺城。那时后赵政权已经覆灭,但战火仍然不断。他望着城市里的残垣断壁,感叹地说:“国家有难,民心不定,即使想弘法也难上加难。还不如回到山中,自种自吃,潜心修行。”于是带着弟子西去王屋、女休山。他们栖息山中,吃山果,饮山泉,潜心修习。谁知好景不长,前燕慕容俊率领大军进攻河北,战争再次降临。这时习凿齿从襄阳致书道安,请他南下弘法,道安便下定决心逃离北方,南下投奔襄阳。带着这支数百人的队伍,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家吃住都有着极大的困难。道安和同学、弟子们来到新野后,不得不另寻对策。他无奈地对众人说:“如今世道混乱,不依靠国主,则法事难以立足。佛法教化,也应广布。如今我们不得不暂时分开。法汰,你去扬州,那里多有君子,好尚风流,正适合你的性情。法和,你去益州,那里山川秀美,完全可以让你修身养性。剩余的慧远等弟子随我暂时去襄阳。此后天涯海角,你们各自珍重吧。”于是法汰和法和分头带领弟子远去,他自己率领弟子慧远等四百余人继续南下襄阳。

襄阳在那时还属于东晋,社会环境比较安定,道安在那里住了15年,得到了充分发展事业的机会。往襄阳之前,道安的声名早已传遍东晋。人襄阳后,东晋境内的四方学士竞往师之。道安来后,习凿齿前来拜望。当时道安正与徒众进食,众人见习凿齿进来,赶忙放下食钵,恭立迎接。只有释道安持钵继续进食,并不理睬。习凿齿从容落座,说道:“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道安机锋相对。两人哈哈大笑,相互致礼。’见面礼毕,两人便开始谈学论道,从此他们时常往还,成为至交。当时征西将军桓朗子正镇守江陵,邀道安前去暂住,朱序出镇襄阳,又将他请回去,与自己谈玄论法。朱序每每感叹:“安法师真是学道的渡口,明理的桥梁,陶冶人的作坊!”习凿齿向东晋宰相谢安推荐道安时说:“释道安确实远胜于其他僧人。师徒数百人,持斋讲经,孜孜不倦,有条不紊,此种情形从来没见过。他传法从来不以变换道术来诱惑人心,态度十分认真。而且他平时博览群书,阴阳数术、内外经典,无不贯通,特向你推荐一见。”晋孝武帝闻其风范,十分钦佩,派使者慰问,并下诏书:“安法师器识宽宏通达,为人风神俊朗,身居佛门,驯化俗众,业绩显著,不只规范当今,也将陶冶来世,奉给一同王公,资财由所在地方出。这样一来,道安生活更加稳定,不必再为衣食住行虚耗心力了。当时的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连接南北佛教的重镇。在这里,道安看到了许多以前未曾见过的佛经,有《船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等。他把这些佛经找来仔细阅读研究。慢慢他发现,各种译经版本混乱不堪,译经内容也各有出入,不能准确翻译到位。同时一些疑伪经混杂其中,使人难以辨别。于是他便开始整理佛经,辨识真伪,撰成《经录》一部,首开中国内地之先河,使后人对众经的来龙去脉做到有迹可循。

时间一长,随着投奔佛门的人逐步增多,道安的弟子达到千人以上,这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当时汉地并没有完善的戒律规范,道安便制定出新的僧尼规范,包括讲经说法的仪式与方法,昼夜六时的修行吃住规则,每半月一次的说戒忏悔仪式,夏安居期满之日的检讨忏悔集会仪式。戒律一出,天下寺院便纷纷采纳,直到鸠摩罗什来华译出完备的律藏,才渐渐被取代。同时他还针对僧人出家后的混乱姓氏,进行了统一,均以“释”作为僧人的姓氏,对以后中国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安到达襄阳后不久,氐族的首领苻坚便逐渐统一了北方。为了利用佛教来治理天下,他开始四处收罗佛教高僧。道安的名气早已被苻坚所知。他常说:“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释道安,都是神器,应让他们来辅佐我。”

公元378年,苻坚派长乐公苻丕围攻襄阳。道安见刀兵将近,便想率徒众远走,却遭到朱序的拒绝。道安便将众人分开,派慧远去庐山传法,自己仍留在襄阳城里。在前秦士兵围城一年之后,襄阳最后沦陷。苻坚闻知消息,对仆射极翼哈哈大笑:“朕以十万之师攻打襄阳,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半人。“是谁呢?臣猜测一个定是朱序。”“不不,与朱序无关。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耳!”

苻坚在长安城外迎接道安的到来。到达长安城的南郊时,道安望着巍峨高耸、郁郁苍苍的终南山,充满神往的眼神,感叹道:“大自然赋予长安城这块风水宝地,真不愧高僧静修的好地方。”苻坚把他们一行安顿在城内的五重寺,道安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苻坚经常来五重寺与道安谈论佛法甚至有关国家治理的事情。提到译经一事,道安极力推荐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希望有朝一日能在长安与他见面。这时的苻坚便产生了轻取鸠摩罗什的想法。终于在383年,苻坚派吕光征讨龟兹诸国,并将鸠摩罗什请回内地。可惜这时间一拖就是20多年。当鸠摩罗什来到凉州的时候,道安已经进入另一个世界,而罗什来长安,则是16年以后的事了。二人如长庚与启明,永不得相见。

由于得到苻坚政权的支持,道安在长安的名气日益扩大,四方慕名追随者接踵而至,徒众数量达数千人之多。另外还有伽提婆、昙摩难提、僧伽跋澄等很多外国僧人。于是道安决定开始佛经的翻译工作。他常常亲自审定音韵文字,详细考核修辞意旨,因此新译的佛经在很多方面纠正了过去的错误。由于旧译经典深义隐没,文理欠通,他先后为《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经典注疏,从此经义更具系统。他注经时,曾发愿:“若我所说不违佛旨,愿见瑞相指点。”当夜,果然梦见一白首长眉尊者来说:“君所注之经,都合乎佛旨。因佛指示我不得涅巢,住在西域,当助你弘扬佛道,可时时为我设斋食。”道安醒来,便为其设斋食,从不间断。

P4-6

序言

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位于关中的南面,干峰叠翠,景色幽美,享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终南山正是由于与历代名人大师结缘,与佛教、道教结缘,才造就了流传千古的一代名山。秦汉时期,作为首都的西安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此终南山开始名闻天下。西汉时期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把佛经传到长安,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内地。终南山从此与佛教有了缘分。十六国时期,前后秦统治者崇尚佛教,长安成为当时北方的佛教中心,终南山下寺院林立,许多大师在这里驻锡。道安、鸠摩罗什先后在这里主持译经,讲经说法,教授弟子,终南山成为天下文人才俊向往的名山。这一时期,一度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义学僧3000余人,在草堂寺译经学法。后秦政权瓦解后,这些僧人奔向大江南北,将佛法传播到各地,终南山的佛教名声也随之名扬天下。南北朝分裂年代,佛教在终南山一直得以延续。北魏分裂,宇文氏在长安建立了北周政权,长安佛教得到初步的复兴。但是好景不长,周武帝的灭佛,使佛教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高僧脱离长安奔走四方。这却成就了终南山佛教的历史积淀。许多高僧为了逃避官府,隐人峡谷幽深的终南山里。在山中他们继续演绎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扩建寺院,讲经传法,让这座雄山处处焕发出佛教的生机。隋唐的大一统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国家发展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盛时期。长安再次成为首都,同时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佛教在隋唐的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历史的机遇,也为终南山佛教文化的兴盛迎来了重大的契机。法顺、智俨、法藏、道宣、善导、澄观、宗密等无数的盛世宗师长期驻守在山中寺院,至相寺、翠微寺、龙田寺、智炬寺、云居寺、龙池寺、香积寺、净业寺、悟真寺、丰德寺、草堂寺、津梁寺等寺院纷呈不断,形成了我国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等佛教宗派的发祥地和祖庭,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名山。许多外国的义学僧纷纷来到中国长安学习佛学,而终南山成为他们拜师学艺最重要的地方,中国的佛学源源不断地输往新罗等东亚国家。终南山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再加上无与伦比的佛教文化积淀,成为隋唐时代许多高僧精神向往的圣地。玄奘、吉藏、信行、灵干、灵藏、昙崇、玄琬等一代大师甘愿将自己的英魂留在山中,与终南山永久共存。随着宋代以后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终南山文化开始由兴盛走向平静。但是它拥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却永远也不会磨灭,它始终是以后历代高僧神往的圣地。

历史已成为过去,但历史又是继承和延续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佛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终南山,面对历史,不由自主地激起我们对古代那些高僧们的崇敬和忆念。本书写作的目的,就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通过现代通俗的白话文形式,让读者进一步认识终南山众多佛教大师的事迹,进一步认识终南山的佛教文化底蕴。本书主要收集并选取了从东晋十六国一直到隋唐时代的,曾经在终南山长期驻留或者是英骨留在终南山的著名高僧。限于篇幅,只能选择性地摘录。从历代的时间来看,这些高僧又有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所以本书将这些高僧划分为草堂译经、避难兴法、盛世宗师、幽谷英魂和异国学僧等五个类型。从收集的高僧事迹来看,主要考虑到他们的一些历史贡献和影响,通过有关的一些故事情节来达到突出其不同个性的目的。虽然加入了一些文学手法,但并不违背历史事实。

在经济、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今天,终南山深厚的无与伦比的佛教文化,应该成为我们发掘和发扬的一个亮点。西北大学的李利安教授倾力弘扬终南山佛教文化,积极推动有关的工作,使得这本书才有机会与广大读者见面;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梁彩虹编辑也为之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之意。本书意图就是从这些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由于时间仓促,个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谅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3: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