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研究》立论、选题有重要的意义,对公共精神产品的概念、提供、输出体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中外公共产品特别是公共精神产品的提供进行了一些比较,并以湖南日报发行体制为分析案例,进行案例研究。整个论著的思路比较清楚,结构也比较合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度和见地。反映出作者何子明具有良好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公共产品在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现代社会政府功能定位的逐渐清晰和社会发展机制的日臻完善,公共产品的输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充当的角色和作用日趋复杂,科学的供给机制能够使公共产品的供给达到效率最优化和公平最大化,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提高供给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但是公共产品理论的框架里并不包含精神产品,而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点,精神产品又有其独特属性,因此,何子明编著的这本《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研究》以公共产品概念为理论平台,结合精神产品的特性,提出了公共精神产品的概念。按照书中设定的概念内涵,本书把公共精神产品的种类分为报刊、广播电视和公共图书馆。电影和剧院演出可以在技术上对消费者进行限制,不能满足“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的非排他性条件,况且每次消费的成本支出与消费次数成正比,而报刊和图书的重复阅读不会增加成本开支,边界成本很低,这是本书设定.公共精神产品范畴的重要依据之一。
按照这样的理论建构,本书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1949年以后的精神产品输出体制进行了研究,探究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的内在发展规律,并以《湖南日报》为个案,研究其发行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路径。
本书主要以公共产品概念为理论支撑,以湖南日报发行体制改革为例证,以两者的交叉为创新点,研究了我国公共精神产品的输出体制。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并以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为参照,结合湖南日报自办发行的内容、成效,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导论
第一章 公共精神产品的学理界定
第一节 公共精神产品的概念
第二节 公共精神产品的输出原则
第三节 公共精神产品的输出体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
第一节 美国的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
第二节 法国的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
第三节 德国精神产品输出体制
第四节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的经验和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公共精神产品的输出体制
第一节 我国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1992年改革后的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
第三节 我国城市公共精神产品供给状况调查结论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南日报的自办发行体制改革
第一节 湖南日报发行体制改革的内容
第二节 湖南日报发行体制改革的成效
第三节 湖南日报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改革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节 我国公共精神产品输出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专家推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