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刘墉散文精选》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很多对青少年成长十分关键而又在传统教育环境下被长期忽视的问题。刘墉的文章多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和风细雨地与读者交流,似师长,又似朋友,方式细致入微,亲切感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很容易接受。刘墉用平实的话语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的人生感悟,影响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刘墉散文精选--看吧我终于做到了(青少版)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低幼读物 |
作者 | 刘墉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墉的《刘墉散文精选》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很多对青少年成长十分关键而又在传统教育环境下被长期忽视的问题。刘墉的文章多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和风细雨地与读者交流,似师长,又似朋友,方式细致入微,亲切感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很容易接受。刘墉用平实的话语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的人生感悟,影响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内容推荐 刘墉编著的《刘墉散文精选》精选了刘墉写给儿子和女儿的文章。这些文章按青少年成长的几个关键词分类编排,包含学习、性格、习惯、成长、心灵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若干个主题,如写作、记忆、考试、自律、沟通、挫折、感恩等各个方面,对青少年成长成功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和心灵疏导作用。 目录 写作写作一点也不难 写作人生处处有文章 珍惜打一把人生的钥匙 记忆人生因记忆而充实 效率事半功倍的方法 考试坚持作你自己 时间掌握时间,就是掌握生命 读书读书的秘诀 长远一生努力为一生 礼貌小姐小姐别生气 心态再试一次,就成功 踏实重新来过 自立做自己的主人 自制玩物丧志 自重问问你自己 坚强忍着不死 镇定当我们落难的时候 定位成功始于定位 自律自我的要求与坚持 效率一开始,就不让它错! 信心走在阳光里 梦想做梦的胆量 行动让自己动起来 拖拉掌握时间和骨牌 规矩虽然你喜欢,但是不可以 交友早恋是灾难吗? 沟通嗨!你好吗? 磨难在风雨中成长 处世聆听的学问 压力看吧!我终于办到了 独立塘鹅之歌 尊重妈妈,请别看 挫折当你心碎的时候 情绪你准备好发怒了吗? 痛苦制造石头和苦水的地方 感恩每个怨里都该有感恩 关心爱的消息 珍惜思念总在分手后 友情谁的星座最相合 生命找寻一个有苦难的天堂 缺憾不完美的完美 孤独不再孤独的孤独 快乐快乐是什么 敬畏尊敬的大地 试读章节 谈到写作,一般人都会说有没有灵感,好像文章写不好,不是自己能力差,全怪没有灵感。请问什么是“灵感”?有人认为灵感是灵气、灵思、灵动,甚至跟灵魂有关。我觉得那太抽象了,不如用比较浅白的讲法,灵感是“灵活的感动”。 一个死板的人是不容易有灵感的,你想想“一叶知秋”,才红了一片叶子或落了一片叶子,就知道秋天要来了,那感动灵活不灵活?多愁善感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有灵感,因为别人还没感觉的时候,他已经感动得泪流不止了。日本著名的文学家厨川白村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有感动、有伤痛、有苦闷,想要抒发,于是写成感人的文章。 写到这里,我得叹口气,因为中国的教育太重视升学,学生功课的压力太大了。当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心里只想着有多少考试的时候,他可能为别人墙头伸出的一枝花或墙缝里长出的几根小草感动吗?更甭说天光云影、竹韵松涛了。唐代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绝不是在忙碌的心情下写出的。所以他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一样啊!他在一开头就说:“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想要有灵感,先得让自己的心灵自由。 话虽如此,如今升学挂帅,不是一两天能改的。这时候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心灵已经在高压下麻痹了,碰上作文只会想到课本里的“成语典故”或“名人金句”,很难有个人见解的时候,你要做的是增加自己的敏锐度。举个例子,你现在正在读“世说心语”,眼睛往旁边瞄一眼,说不定见到的是花瓶,你有没有细细看过那花瓶?管它是俗是雅、值钱不值钱,你都可以细细把玩一番,而且就算它颜色俗,造型也不怎么样,你还是可以想办法在上面找到可爱的地方。“万物静观皆自得”,“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说得对极了。试着由俗事、小事上面见到美,见到可玩味、可思想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你想嘛!如果随便一片叶子、一块石头,你都能感触、都能联想,碰上作文题目,还会没灵感吗?话说回来,如果你非走到名胜景点,非看到牡丹、芍药不能感动,是很糟糕的,那表示你的感觉迟钝了,甚至就算你还年轻,也显得老了。 老,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不再好奇。你注意,小孩多半爱看卡通片,但是有几个中年人还爱卡通?青少年喜欢科幻片,但是过了五十岁的人,还有几个爱科幻?尤其半百以上的女性,爱科幻的更少。(请注意,这不是绝对,只是比较。)为什么这样?说好听一点,因为人年岁大了,经历不少生活的压力,变得更实在,要看写实的电影才感动。说难听一点,因为人老了,不再灵活,少了幻想,如同皮肤老化,对冷暖变化都少了感觉。所以我说如果你还很年轻,却非名山大川不能感动,你显然已经不够敏锐,有点像老人家了。 我在青少年的时候,很喜欢爬山。台北近郊没什么大山,只有观音山、大屯山、七星山,都不怎么高,也不怎么壮,妙的是,我为那些山写的诗,比我后来游泰山、黄山写的多得多。尤其记得我有一回去台北近郊的乌来旅游,一路上景色虽然不错,但是跟我后来去过的名山大川比起来真算不得什么,可我居然感动无比,回来画了一个长卷,后来被收藏家看中,还拿去请名书法家梁寒操题诗,再送去日本京都装裱。 我后来常想起这件事,为什么少年时,即使很平常的景色都能令我感动?答案很简单,因为我那时虽然见识不广,但是有灵、有感、有行动。我的心灵像张白纸,即使最淡的色彩都能清晰地显现。又有体力、有冲力,将那感动化为行动。 不知你有没有读过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那少年太小,没感受过什么忧愁,但为了写词,硬是登上层楼,想要远眺天边,找些惆怅的滋味。可是等那少年老了,问他经历一生,对忧愁应该很有感触了吧!他想说,话到嘴边,还是没说。最后顾左右而言他地说:“瞧!天凉了,这秋天多舒服啊!” 各位年轻的朋友,你喜欢这“欲说还休”的境界吗?没错!那境界是挺高的。问题是当你太世故,世故到没感觉,或懒得说的时候,你也老了啊!P12-14 书评(媒体评论) 刘墉的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很多对青少年成长十分关键而又在传统教育环境下被长期忽视的问题。 ——卢勤 刘墉的文章多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和风细雨地与读者交流,似师长,又似朋友,方式细致入微,亲切感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很容易接受。 ——周国平 刘墉用平实的话语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的人生感悟,影响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新华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