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到得克萨斯州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一次枪声都没有听过,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军总司令;他,从未在大学中任教,更没有过在学术领域默默耕耘的经历,却荣任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他,一生以军人自居,不问政治,却在花甲之年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以自己不懈奋斗的一生,书写了人间现代传奇故事。
出生于美国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艾森豪威尔,天资并无过人之处。他的父亲戴维早出晚归辛苦劳作,可每月挣来的钱从未超过100美元。然而就是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他学到了使自己受益终身的东西。从诚实勤劳的父亲身上,他学到了踏实肯干的精神,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顽强倔强、不肯服输的个性。艾森豪威尔一生最为鄙视做事不踏实、一味钻营之人,因为他自己是通过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赢得所有上司的一致赏识的。从乐观睿智的母亲身上,他学会了通达礼让、乐观向上的处世态度。每当他怒不可遏的时候,他的耳畔就会响起母亲的忠告:“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每当他面对重重困境彷徨无助时,他总会想起小时候玩纸牌时母亲告诉他的一句话:“纸牌是上帝发的,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出法。”
世上的事,很多都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更巧的是,二战英美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血管里竟流淌着德国人的血。也许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先天因素,才使得艾森豪威尔在与包括纳粹头子希特勒在内的德军统帅们的博弈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艾森豪威尔有着德国血统。他的祖先原来居住在欧洲的莱茵河地区,是在德国备受迫害的一个教派——门诺派始祖门诺·西蒙斯的信徒。在三十年战争期间,这些人受到宗教迫害,被迫逃到瑞士。1741年,汉斯·尼科尔·艾森豪威尔带着妻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兄弟从鹿特丹搭乘“欧罗巴”号船来到北美洲,在费城定居下来。家谱中并未提及他们举家背井离乡的动机,人们只是猜想汉斯是抱着和其他许多人同样的目的,即到新大陆寻找新的生活和宗教自由。
汉斯买到一片农场,并在费城西面的兰开斯特郡建造了一幢房子。独立战争结束后,汉斯的孙子弗雷德里克向西迁徙了约80千米,在哈里斯堡北面的伊丽莎白维尔安居了下来。弗雷德里克的儿子雅各布在那里建起了一幢宽大的两层住宅,这所房子至今还在,算得上是艾森豪威尔家族在20世纪前住过的最宽敞、最气派的房子了。
19世纪初,艾森豪威尔一家加入门诺派基督教教友会。弗雷德里克的儿子雅各布,生于1826年,后来成为利肯谷江河教友会的牧师。他口才很好,善于从事组织工作,是个领导人物,每当他布道时,总有大批的听众慕名而来。他坚持讲德语,当时这种做法在教友会是绝无仅有的。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时,雅各布还不到40岁。他没有参加南方同盟,因为正如大多数门诺派教徒一样,他是一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863年夏季,战争气氛极度紧张。当南方的罗伯特·李将军率领弗吉尼亚北部的军队向葛底斯堡挺进,经过离艾森豪威尔家乡32千米的地方时,雅各布的妻子丽贝卡正怀有身孕。就在大战爆发后的第12个星期,丽贝卡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戴维——他就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父亲。雅各布夫妇先后生育了14个孩子,并将1865年出生的次子命名为亚伯拉罕,与同年不幸遇刺身亡的美国第16任总统同名。
1865年内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鼓励修筑铁路,以连接经济发达的东部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随着铁路线不断地向大平原延伸,西部向人们发出了召唤。教友会的教众由于家里人口多,又是世代务农,正想给子女们找个地价比宾夕法尼亚州低廉的好地方。在雅各布的组织下,约有300个教友会成员家庭加入了西迁移民的行列。他们到哈里斯堡乘车,携带的家当足足装满了15节车厢。雅各布把农场和住宅卖了8500美元,以支付路费和在堪萨斯州购置土地的费用。
根据堪萨斯州早期的历史记载,这支移民队伍属于组织最完善、最精良的队伍之一。他们在大雾山河正北方向的迪金森县定居下来,差不多位于堪萨斯州中心,正处于堪萨斯州弗林特山通向平坦、干旱、光秃的西堪萨斯大平原的路上。雅各布买了一块占地0.65平方千米的农场,建造了一幢房子、一座谷仓和一架风车。他在堪萨斯州发了财。他赠给每个子女0.65平方千米的农场和2000美元作为他们新婚的贺礼。
当雅各布一家迁至堪萨斯州时,长子戴维正好14岁。为了使农场获得好收成,戴维不得不像大人一样起早贪黑地劳动,可他痛恨这种无尽无休的农耕生活。农场生活中戴维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修理机器。据邻居们讲,他天生就是块做技工的料。于是,少年戴维决定当一名正式的工程师以永远摆脱农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戴维向父亲提出要上大学读书。雅各布坚决反对,他说种田是上帝的旨意,并且施加压力要把戴维留在农场。但是倔强的戴维丝毫没有回心转意的迹象,最后雅各布无奈地做出了让步,答应支付学费送戴维去堪萨斯州南康普顿的一所不大的学校读书。该校是教友会办的,在当时被人们颇为骄傲地称为莱恩大学,现在已不复存在。那里既教授传统学科又进行职业培训。
1883年秋季,戴维如愿以偿地进入莱恩大学,那年他20岁。在学校里他学习了力学、数学、希腊文、修辞学以及书法。他非常喜欢基础数学,并开始钻研工程学。他憧憬着从此永远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事业。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