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浒传(共3册注评本)
分类
作者 (明)施耐庵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施耐庵编著的《水浒传》是一部集口传、说书艺人唱本、戏曲并经过文人不断加工整理而成的小说,描写了北宋时期一群平民及中下级乡绅、官僚、军官因为不堪忍受官府、朝廷的剥削与压迫奋起反抗,上梁山聚义的故事。全书情节曲折感人,形象逼真生动,一百零八将各具神韵,语言通俗雅驯,百读不厌。

《水浒传(共3册注评本)》为金圣叹评《水浒传》。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成71回本,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的评语,从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遂成为清三百年间最流行的本子,以致到民国初年,人们竟不知还有120回本、100回本的《水浒传》。

内容推荐

施耐庵编著的《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水浒传(共3册注评本)》以民国23年上海中华书局影印刘复藏明崇祯贯华堂刻《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底本,以1975年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叶瑶池重刻《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清坊刻王望如评论《贯华堂第五才子书》为参校。

金圣叹读批《水浒》是中国文学史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由此而招致的赞誉、诋毁也可谓铺天盖地,对于其是非功过的争论丝毫不亚于高鹗续《红楼梦》。

目录

前言/黄霖

校点说明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人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五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三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三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四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七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一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三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五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庄

第四十六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回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三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六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第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八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六十九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附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宋史纲

 宋史目

 读第五才子书法

 《水浒传》自序

试读章节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哀哉乎!此书既成,而命之曰《水浒》也。是一百八人者,为有其人乎?为无其人乎?诚有其人也,即何心而至于水浒也?为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者之胸中,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而必设言一百八人,而又远托之于水涯。吾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一百八人而无其人,犹已耳;一百八人而有其人,彼岂真欲以宛子城、蓼儿洼者,为非复赵宋之所覆载乎哉!吾读《孟子》,至“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二语,未尝不叹,纣虽不善,不可避也,海滨虽远,犹纣地也。二老倡众去故就新,虽以圣人,非盛节也。彼孟子者,自言愿学孔子,实未离于战国游士之习,故犹有此言,未能满于后人之心。若孔子,其必不出于此。今一百八人而有其人,殆不止于伯夷、太公居海避纣之志矣。大义灭绝,其何以训?若一百八人而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者之设言也。为此书者,吾则不知其胸中有何等冤苦而为如此设言。然以贤如孟子,犹未免于大醇小疵之讥,其何责于稗官。后之君子,亦读其书,哀其心可也。

古人著书,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经营点窜,而后得脱于稿,裒然成为一书也。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帐过去。于是古人书中所有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趁水生波处,翻空出奇处,不得不补处,不得不省处,顺添在后处,倒插在前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其酒前茶后,雄谭快笑之旗鼓。呜呼!《史记》称五帝之文尚不雅驯,而为荐绅之所难言,奈何乎今忽取绿林豪猾之事,而为士君子之所雅言乎?吾特悲读者之精神不生,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心苦,实负良工,故不辞不敏,而有此批也。

此一回。古本题日“楔子”。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以瘟疫为楔,楔出祈禳;以祈禳为楔,楔出天师;以天师为楔,楔出洪信;以洪信为楔,楔出游山;以游山为楔,楔出开碣;以开碣为楔,楔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此所谓正楔也。中间又以康节、希夷二先生楔出劫运定数,以武德皇帝、包拯、狄青楔出星辰名字,以山中一虎一蛇楔出陈达、杨春,以洪信骄情傲色楔出高俅、蔡京,以道童猥獾难认直楔出第七十回皇甫相马作结尾。此所谓奇楔也。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好诗。一部大书诗起、诗结,

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一个算数先生。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十五、五十,颠倒大衍河图中宫二数,便妙。

后来感得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大书武德皇帝,见此一朝,不用掉文袋子。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妖魔出世,黑气一道。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为天罡地煞先作映衬。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绝妙好辞。可见全部枪棒,悉从一王之制矣。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一般。

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又一个算数先生。两位先生胸中,算定有六六三十六员,重之七十二座矣。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藏下一大部评话。“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颠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立乎元,指乎宋,传位御弟,传疑也。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又为天罡地煞先作映衬。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忽然转出一座星辰,为一百单八座星辰作玑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奇事奇文。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忽然从一座星辰,又转出两座星辰,为一百单八座作引。妙妙。八个字只是四个字,奇情奇文。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星辰以“座”论,奇事。

P1-3

序言

《水浒传》这部小说是源于历史真实。据《宋史》记载,在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另有一些史书也记载了宋江投降后征方腊。

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陆续出现了诸如《宋江三十六人赞》(龚开)、《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在罗烨的《醉翁谈录》中也著录了许多水浒‘小说”的名目。到了元代,出现了大批“水浒戏”,今存剧目(含元明间作)共有33种之多。它们的故事、人物与主题虽不一样,但“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的说法大体相同,可见宋元以来的水浒故事愈发丰富多彩,并逐步趋向统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_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有多种说法。嘉靖间最早著录此书的高儒《百川书志》题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代郎瑛的《七修类稿》也有类似的记载。目前一般学者多从此说,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础上又作了一定的加工。

有关施耐庵的事迹,明人除了较为一致地肯定他是杭州人外,未曾提供其他可靠的材料,现代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本来就是个化名。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冒出施耐庵是江苏兴化、大丰人的说法,其实也没有一条可信的材料。

《水浒传》的版本相当复杂。今知有多种不同回数的版本,而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又有繁本与简本之别。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简本是繁本的节本,而不是由简本发展成繁本。简本一般都有平田虎、王庆两传,但文字简陋、缺乏文学性,现在只是作为研究资料来使用。繁本则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3种。在繁本系统中,今知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高儒《百川书志》)。据晁琛《宝文堂书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等记载,嘉靖间武定侯郭勋有家刻本100回,时称“武定板”,可惜已佚。目前存有较为完整的百回本是有万历己丑年(1589)天都外臣(即汪道昆)序的《忠义水浒传》。此书原刊本也佚,今见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本,且其序的时间是否就是万历己丑年也有问题。另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也是较早和较有名的百回本。以上百回本在写梁山大聚义后,只有平辽和平方腊的故事,而没有平田虎和王庆的内容。稍后问世的繁本中的120回本,增加了平田虎和王庆的故事,在文字上与百回本略有不同,并也附有“李卓吾”的评语,故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由袁无涯刊行。明末金圣叹即将这120回本“腰斩”,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成71回本,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本书排印的即是这一本子。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的评语,从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遂成为清三百年间最流行的本子,以致到民国初年,人们竟不知还有120回本、100回本的《水浒传》了。

金圣叹,名人瑞(1608—1661),原名采,又名喟,字若采,号圣叹,江苏吴县人。明诸生,参加考试时用的是张姓。他幼年时生活尚属优裕,“拈书弄笔三时懒,扑蝶寻虫百事宜”(《沉吟楼诗选·念舍弟》)。十岁入乡塾,他随例读“四书”等经典,昏昏欲睡,产生了“习此将何为”的疑问。十一岁时,常常犯病,有机会告假出塾,找到了《妙法莲华经》、《离骚》、《史记》、《水浒传》一类书来读。其中《离骚》多生字,读不懂,只记了一二句吟唱而已。《法华经》、《史记》多能理解,但认识程度毕竟有限,所以也不常读。只有《水浒传》是他的最爱,“其无晨无夜不在怀抱者”,当为读得滚瓜烂熟了。他认为,“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因此觉得读《水浒传》之后,“便有于书无所不窥之势”。到十二岁(1619)时得到所谓“贯华堂所藏古本”之后便开始评点,“日夜手钞,谬自评释,历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试图向世人揭示“读一切书之法”。其后可能还不断修饰,到崇祯十四年(1641)才正式定稿(见本书的《序三》)。这个本子出版后,即得到一些读者的热捧,在他生前就有名王仕云者声称“喜阅圣叹之评《水浒》”,并在金批的基础上再增评点后刊印(王仕云《水浒传总论》)。甚至连当时的顺治皇帝看了也觉得金圣叹“才高”,“议论尽有遐思”(木陈态《奏对别记上》),是一个“古文高手”(金圣叹《春感八首》),可见当时影响之大。

其实,金圣叹所批之《水浒》在思想上是显得十分矛盾的。他很早就父母去世,家境中落,有时竟至出现“无米又无菜”、“妻孥相对饿”的局面。直到晚年,他的生活窘况也没有多大改善。金圣叹困苦的生活、低下的地位,使他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疾苦。然而,他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长期接受的是当时统治思想的教育,儒家思想及佛道两家都对他有很深的影响。明末清初,又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明末政治的极端腐败,百姓起义的风起云涌,民主思想的逐步抬头,都给他的思想打上了烙印。他不能理解《水浒》英雄们的“犯上作乱”,更何况在明王朝已经明令禁止《水浒》出版的情况下,他不能不大骂那些造反者为“盗贼”,反对“招安”,最后以“梁山泊英雄惊恶梦”将全书作结,借书中的嵇康责骂梁山英雄:“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以何法去治天下!”金圣叹在这里批道:“不朽之论,可破续传招安之谬。”当嵇康处斩梁山英雄时,又赞日:“真正吉祥文字。”金圣叹的封建正统立场还突出地表现在痛骂宋江这一点上。《读书第五才子书法》指出:“《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他在批书时“独恶宋江”,以达到“擒贼先擒王”的目的,通过否定宋江来否定《水浒》的“犯上作甜’。

……

在“澄怀格物”、“因文生事”、“因缘生法”的基础上,金圣叹还提出: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必须“动心”,才能使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活现在纸上。关于这一点,他在《水浒传》第五十五回总批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他说,作者忽然写豪杰、奸雄,忽然写淫妇、偷儿,都很逼肖。写豪杰、奸雄之所以能写好,或许施耐庵自己就有豪杰、奸雄的气质。然而“若夫耐庵之非淫妇、偷儿,断断然也。今观其写淫妇居然淫妇,写偷儿居然偷儿,则又何也”?对此,金圣叹自己解释道:

非淫妇定不知淫妇,非偷儿定不知偷儿。谓耐庵非淫妇非偷儿者,此自是未临文之耐庵耳。……若夫既动心而为淫妇,既动心而为偷儿,则岂惟淫妇偷儿而已。惟耐庵于三寸之笔、一幅之纸之间,实亲动心而为淫妇,亲动心而为偷儿。既已动心,则均矣,又安辩泚笔点墨之非入马通奸,泚笔点墨之非飞檐走壁耶?

这就是说作家之所以能塑造各类形象,关键就在于临文时为各类人物“动心”。所谓“动心,就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化到所描写的角色中去,好像亲如其人、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逼真地描绘出各种各样“性情气质形状声口”不同的人物来。金圣叹在强调作家“格物致知”的基础上对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奥秘能作出如此细致的探索,在当时实在是很可贵的。

毫无疑问,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宝贵财富。实际上,金圣叹评点的不仅仅是《水浒传》,如今留下来的还有《西厢记》、唐诗、制义等评点,都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当他不幸被斩时,年仅十八岁的廖燕曾作诗痛哭日:“君怀创古才,奋笔启群疑。…一得君一披导,忽如新相知。面目为改观,森然见须眉。直追作者魂,纸上闻啼嬉。……陈者使之新,险者使之夷。昏愦使之灵,字字有馀思。掀翻神鬼窟,再辟混沌基。遂令千载下,人人得所师。”三十五年后,他从广东到苏州,亲访金圣叹的故居已难觅其迹,作《金圣叹先生传》,又盛赞其文学批评的成就,说:“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廖燕所论,确是的评。金圣叹就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流学者,他的《水浒传》、《西厢记》等评点之作,就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6: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