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南通途(成昆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共和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学亮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编写了本书。本书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本书是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介绍了中成昆铁路设计施工与建成通车的故事。

目录

一、中央决策与规划

毛泽东说成昆铁路要快修

中央决策修建成昆铁路

周恩来重新部署修建成昆铁路

二、路线勘测与设计

早期对成昆线路的勘测

重新组建成昆铁路勘察队

地质队来到金沙江畔

地质队完成全线踏勘

三、铁路建设与施工

修建成都至眉山段

修建眉山至普雄段

修建普雄至西昌段

修建西昌至金江段

修建金汀至广通段

修建广通至昆明段

四、铁路通车与启用

西昌举行铁路通车典礼

专家考察成昆铁路

评选为联合国特别奖

试读章节

1964年5月15日到6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就进行大三线建设作出了决定。

周恩来接着召开国务院会议,具体研究了大三线建设的组织实施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所作的总体部署之一是:

决定调集铁道兵、铁路职工和民工30余万

人,展开西南3条铁路建设大会战。

1964年5月30日,周恩来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关于铁道兵工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

修成昆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

用铁道兵修。

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

1964年7月27日,一个关于成昆线命运的会议在西昌召开。

铁道部部长吕正操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考虑,作出了将一部分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的决定,以保存自己的力量。

这场工业“大搬家”,定名为“大三线建设”。

中南海会议后,大三线建设拉开了帷幕,以四川为中心,众多与国防相关的工程纷纷启动。

在实际实施上,就是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中央的用心实在良苦。

中央从最极端的情况考虑,如果再次发生像抗日战争那样的恶劣局面,即使大片国土沦陷,中央退守到西南一隅,成为一个“缩微中国”,也依然要具备自给自足、坚守防御、等候反攻的能力。

中央从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必须考虑到最困难最为不利的极端情况。

中央决策,四川大三线建设头3年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其作为战时军工生产的核心。“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的运输。

早在1958年7月,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就已经开工,钢铁基地就已经上马。

1954年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川滇交界的暑期找矿实习,偶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巨型宝藏:7亿吨铁矿石储量、3亿吨煤炭储量、800万吨二氧化钛储量、200万吨五氧化二钒储量,以及钼、镍金、铂族、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等50余种。

同时,他们进一步勘测预知,周边地区还有几十亿吨的远景储量。

在铁矿资源较少、品位普遍低下的中国,这一发现震动了中国的决策者们。

中央一致认为,在此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以及铺设相配套的成昆铁路,必将成为“抓钢治国”时代的美好憧憬。

这更加坚定了中央修建成昆铁路的决心。

1958年7月,成昆铁路北段就已经开工了。1959年4月,除少数地段还维持施工以外,其余都已经下马停工。1960年再度上马,计划1961年底通车到西昌,不久却又再度下马。1961年5月,成昆铁路第三次开工,预期1963年把铁轨铺到西昌。但到了1962年,计划却又一次被搁置了。

而南段除碧鸡关隧道曾于1960年2月开工不久就停工外,其余地段均未施工。

5年之中,成昆铁路几上几下,仅仅铺轨成都至青龙场61.5公里。

P11-13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3: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