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春放歌(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共和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栎宇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它汇集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边疆垦荒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21个。如:《人民日报》号召青年到农村去;中央批示树立劳动光荣的风气;团中央赴苏联考察垦荒经验;国务院提出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目录 一、中央号召青年务农开荒 《人民日报》号召青年到农村去/002 中央批示树立劳动光荣的风气/005 团中央赴苏联考察垦荒经验/008 国务院提出大规模开垦荒地/012 二、北京青年去开垦北大荒 团中央组建青年志愿垦荒队/016 青年团积极筹组垦荒队/020 北京青年垦荒队踏上征程/024 北京青年垦荒队安营北大荒/026 北京青年垦荒队战胜重重困难/030 三、全国青年兴起垦荒热潮 天津青年垦荒队远征北大荒/034 河北青年垦荒队开发北大荒/044 辽宁青年垦荒团开垦兴隆台/046 上海青年垦荒队创建共青社/048 温州青年垦荒队建设大陈岛/053 昆明青年垦荒队南征德宏/058 临朐垦荒队扎根北大荒/068 胡耀邦看望各地垦荒队员/075 四、中央号召上山下乡 毛泽东提倡年轻人到农村去/084 《人民日报》号召青年下乡/090 中央提倡青年上山下乡/106 全国青年兴起支援边疆行动/111 试读章节 《人民日报》号召青年到农村去 1953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的社论,其中提出: 引导农村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乃是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的基本办法。 社论首次提出并肯定“由国家出面组织知识青年到农村务农”的模式,为日后上山下乡运动的形成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原来,在1953年,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整顿和巩固,压缩了初中、小学的招生人数。这一年没有升学总数,大量学生不能升学,但又必须安置工作。 在当时,最能容纳劳动力的地方就是广大农村,最能容纳人的行业就是农业。只要具备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简单的劳动工具,以及最为基本的生产技能,就可以使大量的待业大军获得基本的生活来源,从而有效缓解迫在眉睫的就业困难。 所以,从事农业生产,是当时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当时就业的主要途径。 刚开始,国家对城镇知识青年的下乡问题,没有统一规划和部署,均由地方自行安排,基本上属于投亲靠友和随父母全家回乡落户的形式。 只有少数地区试办跨省区下乡的实验,安排部分青年下乡插队从事农业生产。 创办青年垦荒队,是由各级青年团组织发动的,后来才逐步纳入到地方政府部门管理。 1950年,高小毕业的徐建春回到家乡山东掖县参加农业生产。 徐建春回村后,她带领农民搞生产,学文化,积极上交爱国粮。她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开始很多事都不会,但是没关系,大家一起学。每天晚上,我给大家念报纸,学选种、学浸种、学发芽。群众认为合理的,我们就做。如果做错了,就改。 每天晚上大家都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一起讨论:哪个事情做对了,哪个事情不对了,谁的活干得好了,谁的活干得不好了,谁家偷工减料了,都直截了当地讲。 在徐建春的带动下,全村互助组很快发展到30多个,她负责的互助组也从7个发展到20多个。这些互助组全部实现了增产,并先后被乡里评为“丰产组”,被区里评为“模范组”。她本人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1952年9月,徐建春出席青年团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团省工委的表彰,并被选为候补委员。 同年10月,徐建春被邀请去北京参加建国三周年国庆大典。回村后,她领导村民连年取得农业生产好收成。 1953年春,徐建春又被评为“全省小麦丰产模范”。 1954年2月,互助组转由22个农户组成的合作社,徐建春被选为社长。 1954年3月12曰,山东《大众日报》的文章《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被《人民日报》转载。徐建春成为全国最早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先进典型,成为全国青年的学习楷模。 1954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表扬积极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模范徐建春以及胡兆坤,号召农村青年向他们学习。 1955年,徐建春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大会。 毛泽东在1958年8月到山东视察工作,他接见了徐建春等青年劳动模范,鼓励他们说: 你们干得很好,都鼓足了干劲。 在当时,徐建春作为青年典型,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鼓舞了全国许多青年积极投身到广大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 P2-4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