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罗贯中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上下)》就是经典的一例!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它本身的魅力外,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改也功不可灭。毛宗岗将罗贯中的原本加以修订,整理回目,削除论赞,修改诗文,增删琐事,改订文辞,从而形成了今日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毛宗岗的评语虽然有些迂腐之论,但也有很多独到见解,如他在《读三国志法》中连用十二个《三国演义》一书有什么什么之妙来夸赞该书,就指出了《三国演义》的精妙所在。他提出的《三国》之中有大关目、小关目以及前后呼应等有关结构的问题,也在中国小说批评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催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破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催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清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悖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鸟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名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浍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獍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孙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辨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弟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邰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琳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渡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试读章节

祢衡、孔融、杨修三人,才同而其品则有不同。杨修事操者也,孔融不事操而犹与操周旋者也,祢衡则不事操,而并不屑与操周旋者也。三人皆为操所杀,而三人之中,惟衡最刚。故三人之死,亦惟衡独蚤。操自负奸雄,其才力足以推倒一世,而祢衡鄙夷傲睨,视若无物,非胆勇过人,安能如此!生前既骂曹操,死后又骂王敦,至今鹦鹉洲英灵不泯,岂得仅以文人才士目之耶?

或谓:骂操如陈琳而不杀之,何以独忌祢正平乎?操之出使正平于诸侯者,以正平恃才而狂,欲使人磨折他一番,挫其锐气,然后用之耳,不虞黄祖之遽杀之也。先儒有代曹操责黄祖书,备言此意。予曰:不然。为此说者,未知祢、陈两人之优劣也。祢衡骂操以口,陈琳骂操以笔,虽同一骂,而衡之骂操,自骂者也;琳之骂操,代人骂者也。夫自骂之与代人骂,则有间矣。琳之言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使操用之以射人,则其代操骂敌,亦犹是也。陈琳骂操而终于事操,祢衡骂操则必不事操。代人骂者可降,自骂者断不降,此操之所为不杀琳而必杀衡与!

为刘表计者,既知曹操使祢衡之意,便不当使衡见黄祖,当仍令衡还许都,方是高曹操一头地。今操借刃于表,表复借刃于祖,是与操一般见识,终在曹操术中耳。

董承元宵一梦,何其快心!奈此梦不应,可为惋惜。虽然,天地梦薮也,人生梦魂也。汉之变而为三国,三国之变而为晋,犹之蕉耳鹿耳,蝴蝶耳,邯郸与南柯耳。事之真者何必非梦?则事之梦者何必非真?梦如董承,直谓真焉可矣。

尝读《昙花记》,见冥王坐勘曹操,考之问之,打之骂之。或曰:。此后人欲泄其愤,无聊之极思耳。予曰:不然。理应如是,不可谓之戏也。古来缺憾不平之事,有欲反其事以补之者:一日邓伯道父子团圆,一日荀奉荷夫妻偕老,一日屈大夫重兴楚国,一日燕太子克复秦仇,一日王明妃再入汉关,一日侯夫人生逢炀帝,一日岳武穆寸斩秦桧,一日南霁云立灭贺兰:斯皆以天数倪从人心,以人心挽回天数。然则董承剑起,曹操头落,忠魂所结,竞当作如是观。

上医医国,其吉平之谓乎?若吉平者,不愧为太医矣。以其药医曹操之头风,是毒药也;以其药医汉帝之心病,是良药也。人谓其误以诈病为真病,不得谓之知病;我谓其能以毒药为良药,斯真谓之知医。惜乎其药不行耳!欲生人则生之,欲杀人则杀之。能生人是良医,能杀人亦是良医。独怪今之医家,心则华佗救周泰之心,药则吉平毒曹操之药,杀人而犹执生人之方,生人而适作杀人之孽,吾不知其医术居何等也。

孔融荐祢衡一篇文字,十分光彩。阅至此掀髯称快,当满引一大白。祢衡鼓击三挝,令人泣下;吉平血流九指,令人眦裂。阅至此慷慨悲怀,又当满一大白。

此卷起处,正是曹操欲攻刘备,却因招安表、绣放下刘备,忽然接入董承。及董承事露,而首人不知有刘备,至搜出义状,而曹操始知与承同谋者之有刘备。于是下文攻刘备,更不容缓矣。然则此卷虽无刘备之事,而实刘备传中一大关目也。

P145-146

尝咏唐人吊马嵬诗曰:“可怜四纪为天子,不及罗家有莫愁。”其言可谓悲矣。然杨妃之死,死于其兄之误国;董妃之死,死于其兄之爱君。夫以兄之罪而杀杨妃,今人犹为之惋惜;况以兄之忠而杀董妃,能不为之悼叹乎哉!吾以为董妃之冤,冤于太真,则献帝之痛,更痛于玄宗矣。

以天子之尊,而束缚于权臣,不得已耳;以方伯之重,而牵之于小儿,亦不得已耶。衣带诏之事既闻,董贵妃之事甚惨。正忠臣肝脑涂地之秋,义士发愤立功之日,而乃迁延岁月,坐失机会,天子不能保其嫔妃,诸侯且欲恋其家室。己之幼子有疾,犹然系怀;君之孕嗣遭殃,不为动念。以四世三公,代食汉禄者,反不如一医生之尽节,良可叹也!

读徐文长《四声猿》,有祢衡骂曹操一篇文字,将祢衡死后之事,补骂一番,殊为痛快。今恨不将陈琳檄后之事,再教陈琳补骂一番也。虽然,惟无瑕者,可以戮人。袁绍不奉天子之命,而袭取冀州,欺韩馥,又卖公孙瓒,其罪一;催、汜之乱。不闻勤王,其罪二;袁术僭号而不能讨,及术归帝号,而又欲迎之,其罪三。为绍计者,恐我尽言以责操,而操亦尽言以责我,故一骂之后,不服更骂耳。昔齐桓公抉天子以令诸侯,行权力以假仁义,聂北之救,坐视邢亡,楚邱之封,直待卫灭,又兄弟姊妹之间,多惭德焉。是以其责楚也,不责其僭称王号,吞并诸姬,而但问以包、茅不贡,昭王不复,舍其大而责其小,舍其近而责其远,其同此意也夫?

田丰前欲缓战,今欲急战,前则无隙可伺,今则有虚可乘,审时势而为谋,惜袁绍之不能用耳。然吾怪郭图、审配,独无一言,何也?盖二人与田丰不和。故前者丰不欲战,二人以宜战之说争之;今者丰既欲战,二人更以不宜战之说助之。但从自己门户起见,不从国家大事起见,古来朋党之害,往往坐此。唐有牛、李之互持,宋有朔、洛、蜀之角立,朝廷且受其患,况袁绍一隅之主乎!

为天下者不顾家。玄德前败于吕布,遂弃妻小而不顾;今败于曹操,又弃妻小而不顾。与高祖委吕后于项羽,正复相同。彼袁绍室家情重,恋恋小儿,岂得为成大事之人?

袁绍与玄德三番相见:第一次在虎牢,第二次在磐河,第三次在冀州。玄德于袁绍三番求救:第一次郑玄作柬,第二次自己致书,第三次单骑亲往。绍则前倨而后恭,备亦昔疏而今密。非绍之贤而纳备,乃备之急而投绍耳。前乎此者,依托吕布,又依托曹操;后乎此者,依托刘表,叉依托孙权。茕茕一身,常为客子,然则备之为君,殆在旅之六五云。

操之敌绍,能以寡胜众;备之敌操,不能以寡胜众:是备之用兵不如操矣。然为将之道,在能用兵;为君之道,不在能用兵,而在能用用兵之人。备之所以败者,以此时未遇诸葛亮耳。未遇诸葛,虽关、张之勇,无所用之;既遇诸葛,虽曹操之智,不能当耳。而诸葛不为操所得,独为备所得,善乎!唐太宗之论操曰:“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韩信善将兵,一将之智也;高祖不善将兵,而善将将,万乘之才也。岂非操之用兵则胜于备,而用人则逊于备与?

P153-154

序言

《三国演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现了那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风云。

三国的故事自古深受百姓的喜爱,它的成书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唐代时,三国的故事就流转甚广,砉名诗人李商隐的《娇儿》一诗中就曾经写道:“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从文献记载看,北宋时讲说三国故事是很风行很时尚的,并在勾栏瓦舍中形成了专门的一个分支——“说三分”,而且产生了诸如“霍四究”等“说三分”专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据《东京梦华录》回忆“崇(宁)、(大)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说:“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祥,讲史。李憷、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贾九,小说……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毛祥、霍伯丑,商谜。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诨话……李敦等,杂扮。外入孙三,神鬼。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文八娘,叫果子。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可见当时的盛况。大体到了宋代,三国故事已经在民间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倾向性。“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苏轼《东坡志林·怀古》)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也记载了不少被改编成戏剧的三国故事,如《赤壁鏖兵》、《大刘备》等。应该说,罗贯中的创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他高超的才智、精美的艺术加工,将这部小说提高到完全崭新的高度。

可以说《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而曲折。宏伟的结构,把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作者对战争场面的把握是有其独到而高超之处的,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场面宏大,波澜壮阔。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元末明初人,具体生卒年月已无从查考。据鲁迅先生考证,罗贯中大约生活在1330~1400年。除三国演义之外,他还创作了《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小秦王词话》等,还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剧目。关于他的记载,唯一可见的是明代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曾提及:“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嘉靖元年(1522)刊本,通称嘉靖本,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比较接近罗贯中的原本,也为世人所广泛阅读。《三国志传》现存的明万历年间刘龙田乔山堂刊本最早,被统称为“志传本”,二十卷,每卷二十回,此版本流转不广。《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实为明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所作,其评语价值不是很大,故而基本没有什么流传。

到了清代初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对此书进行了细致的校订并加以评点,毛宗岗为之付出最多,故而后人将功多归于毛宗岗。毛本强化了原作中尊刘抑曹的倾向,重新规范了全书的体例,对参差不齐、字句不顺的回目加以修订,使之表述准确、通顺可读;删除了繁杂而影响阅读效果的诗赞、论赞和一些“复沓”的词语等等。同时,对《三国演义》进行了系统的评点。卷首的《读三国志法》是其评点的总纲,通过每回的总评和文中的夹批,对《三国演义》进行了研评,这些点评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自“毛评本”刻印后,就成为近三百年来《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

此次出版的《三国演义》,我们以醉耕堂本为底本,参校它本整理而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