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这是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分别代表了农民权益保护的组织路径和产业路径,而农民权益保护的制度完善和有效落实又是推动乡村治理和农业产业实现结构性变革的基本前提。汪青松主编的这本《农民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向读者全面展示农民权益保护中的法律问题。在对除文化权益之外的其他各种权益进行专门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在最后尝试对农民权益体系进行一种基于时间维度的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农民权益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我国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既要从历史的视角进行纵向审视,又要从现实的视角进行横向分析;既要肯定我国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认识到现阶段农民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及其深层原因。这是我们开展这一选题研究首先确定的基本理念。另一个需要首先确定的问题是:面对这样一个涉及面极其广泛的主题,如何安排研究结构,即最终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叙事结构?我们确定这一问题的视角是立足于易被接受的权益体系。在为人们所熟知的语境中,有两种关于权益的表达方式:一种是将权益分为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权益和文化权益,另一种是将权益分为平等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前者可大致理解为基于空间维度的权益体系,后者可大致理解为基于法律维度的权益体系。汪青松主编的这本《农民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所展示的研究成果正是按照上述两种权益表达体系的结构而展开,以期向读者全面展示农民权益保护中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