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壮丽的奋斗青春(烽火岁月中的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广州中共党史研究丛书
分类
作者 杨苗丽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建于抗日战争期间,由著名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倡议,1942年在广东乳源武阳司创办。

解放战争期间,侨二师的进步学生在当时的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和爱国民主协会组织的领导下,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斗争,为解放广州活动,为广州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杨苗丽主编的《壮丽的奋斗青春(烽火岁月中的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通过回忆录、英烈事迹、历史资料、历史研究等部分内容,再现了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学生解放战争时期在广州地下党组织和学联的领导下,与国民党政府进行斗争的情景。

内容推荐

杨苗丽主编的《壮丽的奋斗青春——烽火岁月中的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一书,使侨二师的光荣历史不至于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使中共广州地方历史的丰富内涵得以充分展现,也使对教育青少年一代有了直接直观的教材。本书按历史的顺序,分单元展现所搜集到的资料,尽可能地反映侨二师革命师生当年艰苦的斗争历程以及革命英烈的事迹。

目录

综合篇

 请政府办华侨师范

 侨二师学生运动综述

粤北篇

 从武阳司到五羊城

 难以忘却的侨二师

 我被开除谁的错

 武阳司学习生活回眸

 《寄生草》演出的话

广州篇

 (一)播撤火种

我在侨二师的岁月

我联系过的侨二师同志

我在侨二师的革命活动

 (二)组织社团

萤光点点闪前方——我所知道的萤光文艺社

牧笛悠悠绕大岗——兼纪念陈绍宏老师

热潮滚滚掀巨浪

苗畹新芽竞执枪

侨二师姐妹团的回忆

侨二师进步学生社团的文艺活动

 (三)断炊拍卖

回忆过去,是为了建设将来

回顾和思考

难忘的侨二师

皓首忆当年——纪念侨二师断炊拍卖40周年

断炊拍卖斗争的序幕——忆11月4日的罢课斗争

回顾侨二师学生断炊拍卖的斗争

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重大胜利——记“一二一五”的群众组织发动工作

有党为同学们撑腰就心明胆壮

缅怀过去,策励未来

我们在广州虽有家,但半步也不能离开集体——忆“断炊拍卖”二三事

寓革命教育于娱乐中——“一二一五”运动前后侨二师的文娱活

断炊拍卖中的学生自治会

“一二一五”之夜

真金一颗慰贫生——“断炊拍卖”的片断

用拍卖衣物控诉国民党迫害 以咽泣泪声争取社会同情——侨二师“一二一五”回忆片断

 (四)关于“地下军”

我所知道的“广州民主青年地下军”

感谢校友对我的帮助

关于“广州支部”“广州民主青年地下军”的调查报告

迎接解放篇

 (一)支援武装斗争

从归国侨生到革命军人回眸

投笔从戎 忠心救国

今日繁华城 昔日征战地

活捉国民党自卫中队队长钟丽文

难忘的战斗历程

悠悠经半纪 往事不如烟——从学生到战士

峥峥傲骨 浩气长存——记苏丹烈士

彤彤丹心志 耿耿献青春——忆记陈恒光烈士

临危不惧的李洁容

他们将与天地共长久——记萧开伦、吴其霑两烈士

碧血龙塘

深切怀念侨二师六位烈士

 (二)迎接广州解放

在虎穴中的战斗——打讲陆军医院迎接解放的回忆

组织派我打进魔窟

在惊涛骇浪中成长

我从地下学联转到地下工协

打进广州纺织二厂迎接广州解放

回顾解放前在广州纺织二厂的日子

附录

 (一)争取改善师范生待遇历史文献

一群师范生的呼吁

给市师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二)断炊拍卖历史文献及报道

国立侨二师“一二一五”断炊斗争初步总结

为断炊拍卖告社会人士

为断炊拍卖告家长书

回到课室告社会人士书

寒冬里的侨二师

苦难的一群人

广州报纸有关断炊拍卖的报道

香港报纸有关断炊拍卖的报道

各界人士同情援助概况表

断炊拍卖的前前后后

 (三)纪念侨二师

在侨二师纪念碑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爱护母校 缅怀母校——在纪念侨二师建校50周年大会上讲话(摘要)

革命的熔炉,培育人才的摇篮——纪念侨二师建校50周年

为侨二师校友聚会作诗

后记

试读章节

学校缘起

“苦心孤诣兴教育,矢志不移办师范”。著名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1941年向国民党参政会建议在华侨数量较多的闽粤两省设国立华侨师范学校,将来到海外华侨学校任教,该建议获通过。于同年和1942年由教育部分别在福建、广东创办了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和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

1942年秋,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中国大地,侨二师就创建在广东的抗日后方——乳源县偏僻山村武阳司,主要招收广东学生和东南亚华侨子弟。当时从香港、马来亚、泰国、越南回来就教就读的师生较多。课程根据华侨教育特点设置,与一般师范学校有所不同,除英语为主修课外,还在不同年级分别开泰国文、越南文和马来亚文课程,并设“中华民族发展史”,女生加修“家事”课。当时教学设备简陋,师生生活十分艰苦。然而教师认真教学,学生勤奋学习,希望抗战胜利后到海外从事华侨教育工作。

专制统治

首任校长郑伯豪,曾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少将教官。他思想反动,经常在早会、纪念周会上叫嚷:“我要同共产党拼到底。”郑任人唯亲,任命他大舅卓祉宜当教务和训育主任,二舅卓祉良当军训教官,卓氏母舅当总务主任,被学生称为“郑家天下卓家兵”。他们规定学生寄信要经检查才能发出,在白天趁学生上课时,鬼鬼祟祟地潜入宿舍搜查进步书刊;晚上趁学生在宿舍,又到课室搜查。更为卑鄙的是,他们常派人在黄昏潜伏在阴暗角落,窃听学生谈话。一旦察觉所谓“异端”言论,重者立即停止开膳,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甚至威吓学生不准与当时邻近的中山大学学生联系。

当时有一批受过共产党教育影响、有爱国抗日思想的同学和教师亦在校就读就教。他们宣传爱国抗日思想,宣传革命进步思想,阅读进步书刊,议国事,大讲抗日形势。讲授历史课的秦老师,讲了“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就被叫出课室,不由分说马上被开除并即要求离校;送行的学生也受到监视。接着校方大量开除师生,第一届入学学生270人,被开除和勒令退学的竟达63人。有正义感和同情被开除学生的老师如杜亲亲、欧阳韶、罗开悦等,也陆续被逼走,有一位会计如实向上级反映学校的收支情况,就被卓祉良打伤后逼走。

艰难迁徙

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进一步侵犯粤北,战火烧向武阳司。1944年10月14日,侨二师被迫向东迁移,历时一年零两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足迹遍及粤赣两省21个县市。其间师生一面搬迁,一面上课。1945年1月21日,日本侵略军进犯南雄,正值严冬,寒风雪雨,砭人肌骨。同学们单衣赤足,肩挑背负,在冰冷泥泞的路上行走,步履艰难。他们按教学班为单位编成若干中队,各中队设一炊事小组,由学生轮流担任炊事员,行进时挑运柴米,宿营时挖灶做饭。其余学生除背自己的行李书籍外,还要负担挑运学校“公物”。“公物”每件30斤至百多斤不等,可单人挑或双人抬。日行二三十公里,晨七八时启程,黄昏时分宿营。同学们负重穿山越野,体力消耗大,营养严重不足,加上白天出汗晚上没地方洗澡,许多人都长了虱子,疟疾蔓延,病倒的每天超过十多人。病号还得照样行进,但校长及太太则坐轿。

在穿越粤赣边境途中,有两位学生扛着一个“特”字号的大木箱,跨过溪涧时不小心滑倒,木箱裂开,露出的竟是香皂、布匹等簇新的日用品。此事当晚在同学中传开了。好奇心驱使他们要看其他“特”字号箱里的究竟,于是偷偷撬开。哎哟!56号、59号为腊鸭,38号、39号、40号、41号是肥皂。原来校长、主任逃难不忘贪污发国难财,利用学生的劳动力贩运货物,受欺骗被奴役的学生无比愤怒,反抗的怒火燃烧起来了。

迁校离开武阳司后,郑、卓一伙难以像过去那么钳制学生的思想,同学们可以自由交谈、议论形势。学校最后迁徙到梅县的松口镇,那里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一直很活跃。这些都使同学们受到了革命熏陶,开阔了视野。恰在此时,梅县籍同学接触到从福建回家的侨一师学生,了解到同是侨师学校,但侨一师公费待遇则较高。同学们经过调查,一致认为侨二师的公费被贪污了,必须揭露和清算。

1945年8月,日军宣告无条件投降之后,第一届同学预先经过酝酿串连,大家聚集一堂,以讨论抗战胜利复员为名,请卓祉宜参加,不料消息已为校方爪牙得知,卓早有准备。

P3-5

序言

《壮丽的奋斗青春——烽火岁月中的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一书问世,圆了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侨二师)同学一个小小的梦。它对同学自己来说,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纪念;对自己的家人来说,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对有需要追寻、保留和研究广州学运史的同志来说,提供了一份较为完整翔实的资料,因此,出版这本书的确是一举数得。

侨二师是由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倡议建立的。他为了一代代的华侨能够传承中华文化,不忘故土,在海外需要建立多所侨校,因所需的师资数额不少,而只能在国内建校培养。侨二师建于1942年,当年生活的艰苦,腐败的国民党当局,对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压制,却反而使侨二师的学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侨二师的党组织严格执行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十六字方针,即“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地执行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的策略,还要讲“有理、有利、有节”,使侨二师的党组织和进步力量不断壮大,体现这些方针、原则,还有恰当的做法。

一、积极开展交友串联

当时党的力量还很薄弱,打开工作局面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时候,党必须把发展组织作为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耐心细致地进行串联。先是广交朋友,要交友就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困难,对他们的困难要尽力帮助解决。在串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联系对象、教育对象和发展对象。一般地说,对所联系对象需要经过相互了解,知道其家庭、历史、政治倾向等方面,认为有条件才成为教育对象,对教育对象的主要优缺点分别进行鼓励和帮助改正,较为成熟时,才成为发展对象。这时着重启发其组织要求、应有的决心和责任。条件成熟时经组织批准,才发展入党或入党的外围秘密组织。对象每个阶段的情况,都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这种发展组织的做法,目的是为了组织的纯洁和安全,力求防止坏人混进组织之内。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组织成员中没发现叛徒、腐败分子。总之,经过不断的艰苦串联,组织才得以逐步壮大。

二、广泛组织社团活动

当群众的觉悟达到一定高度,就可以利用原有社团或组织新社团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阅读进步书报、举行歌咏活动、开讨论会等等。学校除了学生会、班会外,还先后成立了几个社团,如萤光社、牧笛社、热潮社、苗畹社,及以姐妹班为基础建立了姐妹团等。也有参加校外的文娱社团,如青年会的娱乐教育社,把学到的歌舞文娱节目回校传播。这些社团活动,得到教师潘佛章(党员)、陈绍宏(爱协成员、教师)等的支持和指导,发展很快。在社团活动中,大批同学受到教育,迫切要求进步,阅读进步书刊孜孜不倦,甚至有人读禁书到天明,并对社会、人生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这些社团吸收了全校大部分的同学,逐步建立起进步力量的优势,使为数不多的顽固、反动势力逐步被孤立。

三、在条件有利时开展非法斗争

在1947年广州的“五卅一”斗争当晚,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大逮捕。之后,组织上明确从此应以公开合法的活动为主,但侨二师因不时遭受学校当局的压制,或借故开除学生,或因贪污而使膳食数量质量下降,使广大同学极度不满而举行罢课、请愿活动。由于进步力量的优势,这种斗争容易发动,但每次都暂时获得解决,有些斗争甚至一两天就解决,而有些则在“解决”后又变相恢复原状。总之,矛盾一步步地激化,非法斗争就不时出现。在我有优势条件成熟时开展非法斗争,对提高群众的觉悟,对进步分子能受到严峻的考验,都大有好处,对促成“一二一五”的斗争起了铺路的作用。

党经过艰苦的工作,从只有个别的地下党员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在国民党统治的全局上是敌强我弱,而在侨二师的局部,则是我强敌弱。广大同学与数量极少的反动势力是壁垒分明,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而进步活动又被大家掩蔽在群众的海洋之中,那时的党,同群众形成了血肉关系,没有群众的掩护,性命就不保。因此,严酷的形势使地下工作者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视为生命,片刻不忘。反动当局对党的活动深感无奈,连呼“这些事件明明是共产党搞的,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是共产党”。在敌人如此强大的广州,而侨二师却被称为“小解放区”、“共产党的训练班”,在“一二一五”的断炊拍卖中,在社会上不仅能控诉国民党当局,而且在校内能公审特务学生,迫使他写悔过书,逐条认罪,最后作为坏人送西村警察分局处理。国民党当局对此也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广大同学经过战火、艰苦生活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磨炼,形成了“不怕困难,不畏艰苦,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刻苦学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格。

1947年广州“五卅一”斗争后,组织上认为要加强中大以外其他学校的地下党工作,派我参与。侨二师是我负责的其中一所学校。我开始接收侨二师的关系只有韩庚元(党员)、陈绍宏(爱协成员),之后还有李清汉(党员)。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同志的努力,才有较好的收获。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的斗争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断炊拍卖前夕,大批已有组织要求的同学未来得及发展,唐北雁线便在此时到侨二师发展了一批,因唐准备去搞广州工协,可以把其中一部分同志一起带去(小部分的关系转给我),使工协的力量得到加强。

由于我与侨二师有上述关系,现该书编委嘱我作序,我就写了上面的话。

是为序。

2013年12月

后记

《壮丽的奋斗青春——烽火岁月中的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终于可以与读者见面了,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是一本用青春与生命写成的书,一本记载青年学子在党的教育与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书,一本记录一所已经消失了六十多年的一所学校的书。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对青年人来说,则是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

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简称侨二师),当年在广州本来平平常常,但因为开展革命斗争而变得赫赫有名,令反动势力胆战心惊。可是,六七十年过去,随着岁月流逝,它又变得鲜为人知。发掘历史资料,资政育人是我们的责任,为使这段光荣的斗争历史不被湮灭,我们应侨二师同学的要求,编辑出版本书。

本书从提出到公开出版,历时几个月。我们很幸运。首先,得到原侨二师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他们提供了所有书稿与照片,并不顾年事已高,不计报酬,几次参与审稿会,有的还是从肇庆、番禺坐车赶到广州市区的。本书的出版,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中共广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市顾问委员会原副主任黄菘华同志的鼎力支持与帮助。黄老当年曾是领导侨二师革命斗争的广州地下党领导人之一,因此,他对侨二师的情况了如指掌。本书从向党史研究室提出到公开出版,饱含着黄老的大量心血。他审读书稿,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甚至认真对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注,有谬误的地方作出修改……这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此,我们谨向为本书付出大量心血与劳动的黄老以及侨二师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侨二师从建立到解散距今已经六七十年,许多师生已经作古,加上编辑时间及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予以谅解与指正。

编者

2014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