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义》原名《<诗经>讲义搞》,是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时留下的课堂讲义。虽名为讲义,但就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可称得上一部《诗经》通论。讲义融考证和注疏于一体,提出许多新异的见解。作者在总结历代《诗经》学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诗经》应有三个态度:一是欣赏其文辞,二是作为极有价值的历史材料,三是作为一部极有价值的古代言语学材料。之后,分论颂、雅、风,对《诗经》的时代、文辞也有论述。
孟真是人间一个最希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傅斯年编著的《诗经讲义》虽称讲义,其实名之“诗经通论”也不为过。其涉及《诗经》相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诗经》研究著作中也并不过时,堪称《诗经》讲义类著作的经典。
叙语
泛论《诗经》学
一、西汉《诗》学
二、《毛诗》
三、宋代《诗》学
四、明季以来的《诗》学
五、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周颂》
《周颂》说(附论鲁、南两地与《诗》、《书》之来源)
《大雅》
一、雅之训恐已不能得其确义
二、《大雅》的时代
三、《大雅》之终始
四、《大雅》之类别
《小雅》
一、《小雅》、《大雅》何以异
二、《小雅》之词类
三、“雅者政也”
四、《雅》之文体
《鲁颂》、《商颂》述
一、《商颂》是宋诗
二、《商颂》所称下及宋襄公
三、《商颂》非考父作
《国风》
一、“国风”一词起来甚后
二、四方之音
三、“诸夏”和《国风》
四、起兴
《国风》分叙
一、《周南》、《召南》
二、《邶》、《鄘》、《卫》
三、《王》
四、《郑》
五、《齐》
六、《魏》
七、《唐》
八、《秦》
九、《陈》
十、《桧》
十一、《曹》
十二、《豳》
《诗》时代
一、周诗系统
二、非周诗
《诗》地理图
《诗》之影响
论所谓“讽”
《诗三百》之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