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娅编著的《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先唐说唱文学》以文化传播视角观照先唐说唱文学,拟根据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探讨说唱文学艺术的源起、传播方式与渠道、传播样态及传播者的身份特征,及其负载的文化信息辐射效果,以及先唐说唱文学的“幽默”元素在现代艺术形式中的传承、呈现等问题,考察先唐说唱文学文化传播的时代特征与审美趣味,探讨非物质文化的线性以及非线性、散点辐射等传承特质与意义,解释人们追求精神放松愉悦的文化需求与自觉行为的发生,意在正本清源,也为当下娱乐文学、艺术的盛行提供史的参考。
绪言
第一章 说唱文学的发生及其游戏性特质
第一节 说唱文学的原生态
第二节 说唱文学的娱乐功能
第三节 说唱文学的游戏属性及传播的必然性
第二章 说唱文学的传播者及传播途径
第一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者
第二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途径与方式
第三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媒介与渠道
第四节 说唱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失
第三章 文化整合对说唱文学传播的影响
第一节 “雅”、“俗”观念演化与说唱文学的传播
第二节 皇权政治与儒教传统对说唱文学传播的控制
第三节 先唐说唱文学的组织传播
第四章 先唐说唱文学传播的历史记录
第一节 目录、类书对俗赋文本的记录与传播
第二节 选本、别集对俗赋文本的记录与保存
第三节 史传、笔记等对俗赋文本的保存与传播
第四节 “赋话”批评对于俗赋文本传播的广告效应
第五章 以“说”为主的先唐俗赋与其他文体的互动传播
第一节 先秦俗赋与战国纵横家言的密切关联
第二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诗》的雅俗共赏之趣
第三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实用文互相借体的生存与传播
第四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戏剧的互相植入与传播
第五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小说的互为体用及传播
第六章 以“说”为主的俗赋主要类型的接受传播
第一节 禽鸟相争及其他动物类俗赋
第二节 实型人物类俗赋
第三节 戏拟人物类俗赋
第四节 实物类俗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