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第一人,九届银河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作品。
《2018》和《时间移民》是刘慈欣科幻系列作品中的前两部,囊括了刘慈欣27部优秀作品。本书中短篇合集的第二本,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内文用纸为80克纯质,排版简洁、舒朗大气。既适合广大“磁铁”收藏,同时也适合送给喜欢科幻的亲朋好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时间移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慈欣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科幻第一人,九届银河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作品。 《2018》和《时间移民》是刘慈欣科幻系列作品中的前两部,囊括了刘慈欣27部优秀作品。本书中短篇合集的第二本,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内文用纸为80克纯质,排版简洁、舒朗大气。既适合广大“磁铁”收藏,同时也适合送给喜欢科幻的亲朋好友。 内容推荐 《时间移民》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中短篇合集的第二本,其中包括《坍缩》《纤维》《信使》《思想者》等十篇已经在《科幻世界》发表过小说,另有两篇从未发表的过全新小说。他的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既注重极端空灵与厚重现实的结合,也讲求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 目录 坍缩 西洋 镜子 朝闻道 命运 山 时间移民 思想者 吞食者 微纪元 天使时代 梦之海 微观尽头 欢乐颂 试读章节 坍 缩 坍缩将在深夜1时24分17秒时发生 对坍缩的观测将在国家天文台最大的观测厅进行,这个观测厅接收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太空望远镜发回的图像,并把它投射到一面面积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型屏幕上。现在,屏幕上还是空白。到场的人并不多,但都是理论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权威,对即将到来的这一时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少数真正能理解其含义的人。此时他们静静地坐着,等着那一时刻,就像刚刚用泥土做成的亚当夏娃等着上帝那一口生命之气一样。只有天文台的台长在焦躁地来回踱着步。巨型屏幕出了故障,而负责维修的工程师到现在还没来,如果她来不了的话,来自太空望远镜的图像只能在小屏幕上显示,那这一伟大时刻的气氛就差多了。 丁仪教授走进了大厅。 科学家们都提前变活了,他们一齐站了起来。除了半径二百光年的宇宙,能让他们感到敬畏的就是这个人了。 丁仪同往常一样地目空一切,没有同任何人打招呼,也没有坐到那把为他准备的大而舒适的椅子上去,而是信步走到大厅的一角,欣赏起那里放在玻璃柜中的一个大陶土盘来。这个陶土盘是天文台的镇台之宝,是价值连城的西周时代的文物,上面刻着几千年前已化为尘土的眼睛所看到的夏夜星图。这个陶土盘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漫长岁月已到了崩散的边缘,上面的星图模糊不清,但大厅外面的星空却丝毫没变。 丁仪掏出一个大烟斗,向一个上衣口袋里挖了一下,就挖出了满满一斗烟丝,然后旁若无人地点上烟斗抽了起来。大家都很惊诧,因为他有严重的气管炎,以前是不抽烟的,别人也不敢在他面前抽烟。再说,观测大厅里严禁吸烟,而那个大烟斗产生的烟比十支香烟都多。 但,丁教授是有资格做任何事情的。他创立了统一场论,实现了爱因斯坦的梦。他的理论对宇宙大尺度空间所做的一系列预言都得到了实际观测的精确证实。后来,时间只剩不到一个小时了。白色的烟雾在丁仪的头上聚集盘旋,形成梦幻般的图案,仿佛是他那不可思议的思想从大脑中飘出…… 台长小心翼翼地走到丁仪身边,说:“丁老,今天省长要来,请到他不容易,请您一定对省长施加一些影响,让他给我们多少拨一些钱。本来不该用这些事让您分心的,但台里的经费状况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国家今年不可能再给线,只能向省里要了。我们是国内主要的宇宙学观测基地,可您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步,连射电望远镜的电费都拿不出,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打它的主意了,”台长指了指丁仪正欣赏的古老的星图盘,“要不是有文物法,我们早就卖掉它了!” 这时,省长同两名随行人员一起走进了大厅,他们的脸上露着忙碌的疲惫,把一缕尘世的气息带进这超脱的地方。 “对不起,哦,丁老您好,大家好,对不起来晚了。今天是连续暴雨后的第一个晴天,洪水形势很紧张,长江已接近一九九八年的最高水位了。” 台长激动地说了许多欢迎的话,然后把省长领到丁仪面前,“下面请丁老为您介绍一下宇宙坍缩的概念……”他同时向丁仪递了个眼色。 “这样好不好,我先说说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然后请丁老和各位科学家指正。首先,哈勃发现了宇宙的红移现象,是哪一年我记不清了。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向红端移动,根据开普勒效应,这显示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由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宇宙在膨胀之中。由此又得出结论:宇宙是在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小于某一数值,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总质量大于某一数值,则万有引力逐渐使膨胀减速,最后使其停止,之后,宇宙将在引力作用下走向坍缩。以前宇宙中所能观测到的物质总量使人们倾向于第一个结论,但后来发现中微子具有质量,并且在宇宙中发现了大量的以前没有观测到的暗物质,这使宇宙的总质量大大增加,人们又转向了后一个结论,认为宇宙的膨胀将逐渐减慢,最后转为坍缩,宇宙中的所有星系将向一个引力中心聚集,这时,同样由于开普勒效应,在我们眼中所有星系的光谱将向蓝端移动,即蓝移。现在,丁老的统一场论计算出了宇宙巾膨胀转为坍缩的精确时间。” “精彩!”台长恭维地拍了几下手,“像您这样对基础科学有如此了解的领导是不多的,我想,丁老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又向丁仪使了个眼色。 “他说得基本正确。”丁仪慢慢地把烟灰磕到干净的地毯上。 “对,对,如果丁老都这么认为……”台长高兴得眉飞色舞。 “正确到足以显示他的肤浅。”丁仪又从上衣口袋里挖出一斗烟丝。 …… P1-3 序言 第五位面壁者的冥思 与其他四位面壁者有点不同,他是一个自带干粮的面壁者,没有任何特殊权力,有的只是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一直在冥思,直到21世纪才有了威慑所有C基生命的《三体》问世,以单枪匹马姿态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级水平。而在面壁的这数十年时间里,可能只有少部分的幽灵知道他在想些什么,那就是这本书要告诉你的秘密:在银河系最偏远宁静的角落,连光线也照不到的某个三维空间,偶尔有超新星爆发,点燃一大片壮丽的血红,当血红褪尽,在灰烬边可以看到一个黯淡的身影,那就是时光尽头的第五位面壁者,他面容凝重,目视遥远…… Ⅰ.光年尺度下的宇宙审美 刘慈欣从不轻易浪费笔墨去写那些感性个体,即使描写也让人感觉干瘪晦涩,这也是许多人诟病他的作品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无限接近的零度理性,摒弃“善恶论”,信奉“丛林法则”,欣赏机械文明齿轮咬合……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智慧,什么诗意,什么信念,什么道德,什么宗教,什么文明,在刘慈欣笔下都成了随时可以舍弃的尘埃和慧尾。面对这样一种赤裸裸的数学真理,对于习惯了模糊处理的中国人来说,无疑像是吞下一根鱼刺。 但纵观整个科幻世界,包括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这样的大师,也没有留下特别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记住的仍然是太空深处的黑暗,机器智能的反思,灵魂出壳的火星来客。因为科幻是宏观叙事,是光年尺度下的宇宙审美。大家关注的是一个族群的命运,是一个星系的发展,是统一的数学规律本身。在他们心中,个体已经被族群所代替,族群就是个体。 不必强求一个科幻作家去挖掘人的内心,这是严肃文学界在做的事情,他们有一个上百万的创作群体,并且占据了文学主流语境。科幻是飞在天空的航天器,不必要求它像甲虫一样在地上爬行。 当然,刘慈欣也并不缺乏对微观的描写,他爱好粒子流的运行,电脑的虚拟运算,数理逻辑的线性辨证,星球毁灭后的末日描绘。他写得最好的地方,是用三维视角对四维空间的全景式描绘,从翘曲的空间如何一点点进入;是对文明被毁后的详细解剖,像一个残忍的变态狂面带笑容对人类进行肢解。每每写到这里,他就开始暴走,开始癫狂,好像人类毁灭与他无关,他从容地直达理性与荒诞的终点,一千万年的时间坐标被他一笔带过,情人的相约则被鲁莽的摔到光年的两岸,刚刚建立的致命均衡立刻被无情撕毁——从来没有什么和平与友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每个文明都是森林里的猎手,每一个文明都同样也是猎物——一些读者难免抱怨作者为什么这么冷酷无情,因为在大刘笔下的,常常是超脱一切的冷冰冰的数学视角。 科幻和艺术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揭示世界,科幻一直在简化现实,而艺术则强化细节,前者是抽象过程,后者则是具象过程。科幻视角追求唯一的太阳,并动不动就把它干掉,艺术视角却从太阳里寻找诗意的想象,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刘慈欣竟别出心裁地弄出了个写诗的软件,这怎么能让人受得了? Ⅱ. 面壁者的沉思录 成为一个面壁者有历史的必然,也有个体的偶然。就在刘慈欣开始尝试科幻写作时,中国科幻却遭到打压,被很多人认为是文学复苏的1983年,但就是那一年,科幻文学却被视为一种“精神污染”遭到批判。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成为一个沉默的面壁者也是一种必然选择,然后进入表面的宁静,烈火却在地下运行。 从1989年到1999年,再从1999年到2009年,二十年间,刘慈欣在山西的一个果壳空间里独自沉思、创作,默默构建着一个庞大的三体星系,他最终爆发,完成蜕变。也因此,从刘慈欣二十余年间所创作的那些中短篇作品中,我们常能若隐若现的看到《三体》的影子,并从中感触到一种童真般的简约哲思,像闪电一样划过夜空……另外若从思想层面上看,刘慈欣前期的中短篇,甚至超越了其后期作品。 像《朝闻道》里对绝对真理的向往,从中便已经能看到刘的“铁石心肠”,一个个科学家面对真理的诱惑不但可以抛家弃子,甚至不惜以生命作为交换——这些违背传统价值,只有反派大BOSS之类才会做出的冷酷选择,然而在刘慈欣的作品里,这种选择竟成为理所当然。 对现实的反思,对权威的批判,为看似天马行空的科幻世界注入了关于人性和道德的严肃思考。从《朝闻道》到《人和吞食者》,从《混沌蝴蝶》到《时间移民》,从《乡村教师》到《中国太阳》,从《诗云》到《微纪元》,从《赡养上帝》到《赡养人类》,刘慈欣的 创作正是依靠着一个个中短篇的积累,才逐渐形成如今的宏大气场,使中国新科幻发展有了坚实“基石”。刘慈欣依靠类型写作给读者带来或雄浑或冷峻的美感,更承担了传统文学部分的批判责任,其中《赡养人类》对当代社会贫富分化的冷眼相看,重拾了俄罗斯文学带给这个民族的深刻。无论是有意或者无意,这些文字,都能让一部分人在自由空间里呼吸吐纳,重返当代思想文化最激荡的风云岁月。 Ⅲ. 人类世界毕竟不是动物庄园 “五四”以来国人常以科学和民主并举,关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事,在这片土地上讨论了近百年,但至今仍没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们通常也会将这个问题忽略掉,然后用物质去填充内心的空虚。 可人类世界毕竟不是动物庄园,仅仅填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是要谈科学。 谈到科学,必然谈到科普和科幻。这两者是培养科学精神的两根拐杖,科普是现实和功利主义的,科幻是感性和理想主义的,科普是知识的灌输,而科幻则是心灵的启迪。两者相较,科幻对于一个民族科学精神的养成,有着异乎寻常的引导性意义。因为知识的传承是同步递减的,而灵魂的启迪则会同步递增。 目睹中国近年来众多冲突,PX项目上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垃圾焚烧站的选址问题……太多事件说明这个民族需要科学滋养,个人更迫切需要获取科学元素。在这里,科幻虽不能即时起到消解作用,但对于未来却有着非常清晰的良性引导。 然而现实情况与我们的渴望恰恰相反,中国奇幻作品远比科幻作品要多,网络上动辄百万字的奇幻作品层出不穷,而真正的科幻作品屈指可数。这和中国奇幻文学的传统相关,从《山海经》到《西游记》,从《聊斋志异》到现在的《诛仙》,因为情节无需太多限制,作品结构也无需严谨构思,这让以经验论为主导的中国人更习惯。而科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是落寞的,像一个拥有极高智慧却曲高和寡的面壁者。 于是我们知道,像大刘这样的面壁者一定是孤独的、特立独行的、极具远见的。 任何时代都需要面壁者,用他们的理性找到人类前行的密钥,用他们的冷静推动数学规律的进一步普及。科幻界有刘慈欣这样的面壁者是中国人的幸运,歌者最后的叹息也会让爬虫思考:我们将走向哪里? 《南方都市报》 罗金海 2014年10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任何时代都需要面壁者,用他们的理性找到人类前行的密钥,用他们的冷静推动数学规律的进一步普及。科幻界有刘慈欣这样的面壁者是中国人的幸运,歌者最后的叹息也会让爬虫思考:我们将走向哪里? ——罗金海《南方都市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