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昭陵史话》是作者李凤民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形式系统生动地叙述了沈阳昭陵的历史沿革、典章制度、人物传记和奇闻趣事,见解新颖突出,史料独特充分,如昭陵选址传说、修陵物料来源详述、后宫佳丽埋香地、永伴君王陪葬墓等篇目,相当一部分观点在史学界首次提出,解答了多项悬而未决的历史谜团,填补了关外清陵史学研究的空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沈阳昭陵史话/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昭陵历史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李凤民 |
出版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沈阳昭陵史话》是作者李凤民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形式系统生动地叙述了沈阳昭陵的历史沿革、典章制度、人物传记和奇闻趣事,见解新颖突出,史料独特充分,如昭陵选址传说、修陵物料来源详述、后宫佳丽埋香地、永伴君王陪葬墓等篇目,相当一部分观点在史学界首次提出,解答了多项悬而未决的历史谜团,填补了关外清陵史学研究的空白。 内容推荐 李凤民编著的这本《沈阳昭陵史话》共分上下两篇,讲到了昭陵选址传说,仙女河选址,老金台选址,乌鸦选址,卧龙冈选址昭陵选址揭秘,“风水”的几个概念,昭陵“特异”选址方式,“无垠旷土”起昭陵,太宗“大丧”与“国本”之争,昭陵创建,昭陵早期其他情况,“清承明制”改昭陵,昭陵与明陵主要规制比较,昭陵改制,喇嘛庙改氏宁寺等等。 目录 上篇 清代昭陵 一、昭陵选址传说 (一)仙女河选址 (二)老金台选址 (三)乌鸦选址 (四)卧龙冈选址 二、昭陵选址揭秘 (一)“风水”的几个概念 (二)昭陵“特异”选址方式 三、“无垠旷土”起昭陵 (一)太宗“大丧”与“国本”之争 (二)昭陵创建 (三)昭陵早期其他情况 四、“清承明制”改昭陵 (一)昭陵与明陵主要规制比较 (二)昭陵改制 (三)喇嘛庙改氏宁寺 五、昭陵建筑“聚焦” (一)陵宫建筑“分镜头” (二)宮外建筑“分镜头” (三)古松“剪影” 六、后宫佳丽埋香地 (一)昭陵贵妃园概况 (二)宸妃归葬贵妃园 (三)贵妃园的荒废 七、永伴君王的陪葬墓 (一)武勋王杨古里墓 (二)贞臣敦达里与安达里殉葬墓 (三)奶妈坟 八、“三驾马车”管理体制 (一)总管衙门 (二)掌关防衙门 (三)四品钤记衙门 九、三个特殊守陵人群 (一)皇亲国戚 (二)太宗皇帝生前侍卫 (三)食辛者库人 十、耗费巨大的祭祀礼仪 (一)大祭 (二)小祭 (三)其他祭祀 十一、清帝“东巡”祭昭陵 (一)“东巡”历史 (二)祭祀昭陵 (三)“东巡”轶事 十二、清末昭陵沧桑 (一)锡特恒额父女殉忠 (二)梅氏兄弟惨遭残害 下篇 百年昭陵 十三、奉天三陵衙门主管时期 (一)三陵衙门与守护大臣三多 (二)昭陵管理 (三)三多向日本人出售陵地恶果 (四)官兵联名举报三多 十四、奉天副都统主管时期 (一)撤销三陵衙门归并副都统署 (二)冯德麟专擅行止 (三)昭陵开禁 (四)撤销三陵副都统 十五、奉天省长公署直辖时期 (一)昭陵监视员办事处 (二)苗文华与《北陵志略》 (三)民国初年昭陵状况真实写照——《昭陵游记》 ” (四)昭陵十景 十六、奉天市政公所主管时期 (一)昭陵辟建“北陵公园” (二)修建公路铁路及“北陵火车站” (三)北陵公园扩展“伟大公园”计划 十七、东北沦陷时期 (一)双重管理体制 (二)昭陵状况 十八、东北解放战争时期 (一)国民党“接收”沈阳 (二)时逢乱世的昭陵 十九、新中国阳光照耀下的昭陵 (一)建筑保护 (二)古松保护 (三)照陵的象形松 (四)开发建设南部游乐区 (五)文物保护 (六)“申遗”成功——照陵历史的巨大跨越 附录 一、清太宗皇太极 二、清太宗皇太极后妃表 三、清太宗皇太极诸子表 四、清太宗皇太极诸女表 五、藏于沈阳故宫的昭陵历史遗物 后记 试读章节 据说,皇太极最初想把昭陵修在沈阳城西的仙女河畔。仙女河本是一条涓涓细流,原名细河,发源于盛京城西揽军屯,向西流经杨士屯、大潘、彰驿一直到辽中县黄腊坨汇人浑河,全长五十一公里。传说皇太极在此巧遇七仙女,所以将此河定名为仙女河。 关于皇太极巧遇七仙女以及要在仙女河修建皇陵一事,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那是天聪七年(1633年)的某一天,明朝大将孔有德率领妻儿老小以及他的一万多名官兵,从山东登州乘船横渡渤海来到盛京归降后金。太宗皇太极闻奏十分高兴,决定亲自率领八旗诸王及将士前往浑河迎接。当皇驾离开京城行走至仙女河边时,皇太极突然看见芦苇丛里有七位模样俏丽、身穿绫罗的美女,正当皇太极面对美女若有所思的时候,只见其中一位美女起身向皇太极行礼,口称:“尊敬的国汗,我们本是天上的仙女,今日下凡欲与国汗定亲,八年后的今天到此与你完婚,百年之后我们一起到天堂永世相伴。”皇太极听罢龙心大悦。可是,仙女接着又说:“只是有一个条件:国汗必须在此地找到一百个泉眼,缺一不可。切记!切记!”说罢,七仙女踪影皆无。皇太极当即传旨:留下一队人马在此寻找百泉!同时又决定把自己的陵墓也修在仙女河边。 奉旨寻找百泉的八旗官兵在仙女河畔扎下大营,开始对周围十里地方展开排查。他们到处寻觅、到处挖掘,辛辛苦苦整整挖了将近八个年头,眼看着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可挖到的暗泉只有九十九处,剩下最后一个泉眼却怎么找也找不着。官兵们各个都心急火燎,因为如果不能按时交差,肯定要受到严厉的惩处。当地住着一个姓叶的老人,看到八旗官兵整天在周围东找西挖不知道干啥,心中很是奇怪。有一天,一个旗兵到老叶家寻找吃的食物,老叶趁机向旗兵问起此事,旗兵看周围无人便悄悄地把奉旨寻找一百个泉眼,以及皇上要在此地修建皇陵的秘密告诉他。哪知道这个姓叶的老者乃是皇太极的仇人,这个信息给他提供了报仇的机会。 原来,老叶是海西叶赫部酋长金台石的后裔。金台石不是别人,他是努尔哈赤的大舅哥,皇太极的亲舅舅。不过,叶赫部虽然与建州是姻亲关系,两部却一直为仇作对。原因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一直把叶赫部列为兼并目标,而叶赫部也是野心勃勃,早在努尔哈赤刚刚起兵之际,他们为慑服建州曾多次以武力相加,特别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的“九部之战”,叶赫部调集海西、蒙古等“九部”大军共三万多人马,分三路入侵建州,双方在古勒山展开大战,结果“九部”敌军尽为努尔哈赤所败。从此,叶赫为了抵御努尔哈赤积极向明朝方面靠拢,而明朝为镇压努尔哈赤的叛逆也大力支持叶赫部。因此,叶赫与努尔哈赤两家一直是势同水火的冤家对头。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自立后金国称王称汗,更不把叶赫部放在眼里。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后金取得萨尔浒大战胜利,六月和七月先后夺下辽北两座重镇——开原和铁岭,叶赫部从此孤立无援。同年八月,努尔哈赤决定征服叶赫部。叶赫部有东、西两城,金台石驻东城,东城以土石修成十分坚固,努尔哈赤令士兵在城下挖洞,又用火药将城墙炸开缺口,八旗兵蜂拥而入。金台石见内城陷落,立即率领家小登上内城制高点——八角楼,顽强抵抗。这时皇太极奉旨前来劝降,金台石对其外甥皇太极说:“如果你们答应恩养我,我就投降,否则我宁肯死在家里。”皇太极回答说:“生杀大事唯听父汗之命。”金台石决定派亲臣阿尔塔什面见国汗努尔哈赤,想试探一下底细再作回应,努尔哈赤一见阿尔塔什十分恼怒,操起鸣镝(一种圆头带响没有杀击力的箭)射向阿尔塔什,以示对叶赫贝勒的愤慨。金台石听说后不得不放弃投降的打算。接着皇太极又将金台石之子德尔格勒找来相劝其父,金台石依然不从,他决定放火自焚,结果自焚未果而被俘,最后被绞杀。叶赫部东、西两城被攻占后,努尔哈赤下令将叶赫部男女老少及牲畜、财物全部掠走,又把叶赫城拆掉焚毁。从此,强盛一时的海西叶赫部消亡。老叶在后金大军围困叶赫城的紧急时刻,奉酋长金台石之令冲出重围脱逃,准备伺机报仇。 老叶逃离叶赫城后,几经辗转来到盛京城西的仙女河边,见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肥沃,遂在此开荒种地打猎捕鱼过起了隐居生活。时间一晃过去十多载,当年后金剿灭叶赫部的惨痛景象在他的心里依然记忆犹新,他不忘家仇旧恨,一直等待时机报复。当他得知皇太极要在仙女河寻找百泉修建陵墓的消息后,认为报仇时机已到,决心要把这第一百个泉眼找到、堵上,不能让仇家皇太极得逞。于是他偷偷地寻找起泉眼来,他凭借对地理环境熟悉的优势,很快找到了这个暗泉,为了不使旗兵们发现,他把自己住的马架子推倒,搬到泉眼上重新翻盖,又将泉眼隐藏在自家的炉灶下。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八旗官兵们直到撤走也没有找到这个泉眼。 P3-5 序言 沈阳昭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声名已为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 值此《沈阳昭陵史话》付梓之际,谨向此书成功出版表示热烈祝贺! 清王朝发祥于东北,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王朝。和汉族一样,满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据文字记载,夏商周时期称为肃慎;汉唐时称为挹娄、勿吉、靺鞨;宋明时代又称为女真。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创业,统一女真。1616年建国称“汗”。1635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军人关,逐步占领中国全境。中华民国成立后,满洲族改称满族。在这一片富饶的白山黑水之间,遗留下大量的满族民众、生活、交往、争战、宫殿、陵墓等历史遗迹。 清昭陵是关外三陵中最具代表性的帝王陵寝。满语称“额尔登额蒙安”,是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记录着清朝和民国年间三百余年的沧桑历史。由于我国东北广大地区长期远离中华文明的中心,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受到的关注较小,历史文化传承资料遗失较多,造成今天关外陵寝史学研究力量薄弱的局面。 《沈阳昭陵史话》是作者近几年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形式系统生动地叙述了昭陵的历史沿革、典章制度、人物传记和奇闻趣事,见解新颖突出,史料独特充分,如昭陵选址传说、修陵物料来源详述、后宫佳丽埋香地、永伴君王陪葬墓等篇目,相当一部分观点在史学界首次提出,解答了多项悬而未决的历史谜团,填补了关外清陵史学研究的空白。 《沈阳昭陵史话》的出版,将会加大文化遗产历史内涵的挖掘,进一步推动清文化知识的宣传,激发青年一代学习、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进而加深人们对清昭陵的关注和认识,从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对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成果,打造沈阳清文化品牌,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书是《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昭陵历史丛书》之一,希冀几年之后陆续完成这套《丛书》,谨序。 沈阳市北陵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江涛 2014年5月于沈阳昭陵 后记 本书由沈阳市北陵公园管理中心江涛主任、刘佳力书记拟定选题,主持编写、审阅全稿。文史研究室赵日鹏科长、梁莹助理研究员协助做了许多事务性工作。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图书馆为本书提供了许多资料,特别是辽宁省档案馆信息开发利用部里蓉主任、杨英夫主任、张欣悦及李淑娟女士,笔者每次查档,他(她)们都热情接待、不辞辛苦、尽心竭力,其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本书付梓之即,谨向所有关心、帮助本书出版的单位、领导、同志、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如有失当,敬祈读者不吝赐正。 作者 2014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