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相编著的《在路上》内容介绍: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石相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石相编著的《在路上》内容介绍: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内容推荐 石相编著的《在路上》内容介绍:每一个生活者都是一个思想者,生活中始终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知;每一个思想者也都是一个生活者,思想不能穷尽生活,就如生活不能没有思想一样。在路上,生活与思想,虽有水火不容的地方,也有相悖而行的时候,更有是非不明的困惑,但或早或迟、或深或浅终将达成一致与和谐,直至真的境界。 目录 生命的向往和追寻 在路上:哲学与人生 在路上:成见、偏见与正见 在路上:理性与感性 在路上:思想与幻觉 在路上:性格、品格与人格 在路上:梦想、理想与现实 在路上:历史与未来 在路上:爱与被爱 在路上:过程与结果 在路上:信仰与使命 在路上:自由与束缚 在路上:交流与分享 在路上:读书与善思 在路上:顺境与逆境 在路上:坦荡与敞开 在路上:向外求索与向内求索 在路上:忠言与顺耳 在路上:加法与减法 在路上:阳光与风雨 在路上:在意与忽略 在路上:预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在路上:理解与误解 在路上:真诚与虚伪 在路上:差异与一致 在路上:赞誉与诽谤 在路上:谎言与真相 在路上:主动与被动 在路上:惜福与感恩 在路上:戏剧与人生 在路上:懊悔与明天 在路上:认识论与方法论 在路上:否定与肯定 在路上:爱情与亲情 在路上:友情与温暖 在路上:完美与缺憾 在路上:群聚与独处 在路上:简单与深刻 在路上:瞬间与永恒 在路上:欢乐与痛苦 在路上:务实与务虚 在路上:坚守与怀疑 在路上:阳谋与阴谋 在路上:清醒与糊涂 在路上:无知与敬畏 在路上:人生境界的实与虚 在路上:恻隐之心和人文情怀 在路上:同化、异化和升华 在路上:传说中的生活与生活中的传说 在路上: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在路上:自我、超我和无我 在路上:高贵与卑贱 在路上:生活和情感 在路上:功名与功利 一生很长,一辈子很短——与青年朋友谈理想——心灵之约讲座(一) 重建精神生活——与中年朋友谈未来——心灵之约讲座(二) 与职场朋友谈精神境界——心灵之约讲座(三) 生活的三种状态与三重情怀 文化:习惯与自觉 关于文化的若干断想 实相与映像真实与根本 试谈智慧的三重境界 向往、追寻与历史的跨越——从影片《孔子》谈起 向往、追寻与得失 问询心灵,追寻阳光 后记 试读章节 生命,有着无比悠久的起源和无比遥远的未来。生命,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从远古到未来、从天空到大地,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在路上。生者逝者始终都是这个世界不尽的咏叹。生者,是偶然中的必然;逝者,则是无须争议的必然。生是逝的开端,逝是生的结局。这不尽的轮回,永远都不会终结。也有人说,地球有诞生的一天也必然有毁灭的一天。科学也好,幻想也罢,却始终都是个难解的谜。 若从个体生命而言,生与逝,永远都是一个难解的悖论,逝一再拷问着生的意义,而生一再挑战着逝的威胁。若就无数生命而言,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个体的生与逝又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你来了,他走了,世界依旧平静如常,那么自然又那么平常。 但人是万物之灵,因而就会无限放大生的意义,无比重视、蔑视逝的威胁。如果不能把生死贯通起来思考,还是一种局限。 很早就有生逝相依之说,也有逝是对生的否定之说,更有既有逝何须生的疑问。但生是必然的,更是自然的,必然之道必须尊重,自然之道更须敬畏。 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又如此短暂。既生之,就会自然而然地有向往、有追寻,不说生命的内生动力,只须说与生俱来的责任,以及与生俱增的使命,都一一昭示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类社会五千年的历史,已经积累和传承了无数的文明和智慧。这些文明和智慧都深深筑牢了生命的根基,无可动摇,也无以动摇。正是这些文明和智慧日益加深着人对自我生命的认知,更指引着后来者前仆后继地向往和追寻。 不论,这个世界还有着多少怀疑论者、虚无论者,都无以阻挡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也不论这个世界还有着多少醉生梦死者、看破红尘者,都丝毫无碍于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更不论这个世界还会出现多少动荡、曲折和反复,都无法颠覆人类生命的宏大和价值。 生者,无须问逝,也无须忧逝。循着前行者的足迹,和着同行者的步调,只要你能够认真地活着,就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和敬畏。无须问,你能走多远,攀多高;也无须问,这一生你究竟收获了什么,却必须问,这一生你都做了些什么、留下了些什么。 人来人往,生生不息,生命的最大意义或就在这不尽的传承和延绵之中,滚滚而来、不可阻挡,滚滚而去、无可阻挡。 生命价值的有限与无限 历史究竟是由英雄创造的还是由广大群众创造的,虽然争论已久,却很难定论。唯物论与唯心论各有所述。其实这原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单纯地抽象共性的东西而抹杀个性的差异,也不能片面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忽视精神的独有存在。唯物论与唯心论都有各自的局限。毫无疑问,广大群众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基础,决定着这个世界的发展。而英雄则是这个世界的领跑者。英雄的出现加速了世界的进步,但英雄不是独舞者,离开了群众的支撑、响应和互动,再大的英雄也无用武之地。 时势既造着英雄,又淘汰着英雄。没有永恒的英雄,却有着永远不尽的群众。更无须说,英雄也是群众的一分子,所有的英雄无不都是源于深厚的群众基础,都是群众智慧的融合与凝聚。无限夸大英雄的作用与抹杀英雄的作用以及无视和忽略群众的智慧都是极端而非客观的认知。 每到历史的紧要关头总会有代表和反映着群众利益的英雄横空出世,力挽狂澜,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他的责任和使命。即便没有英雄的出现,也不意味这个民族必然会走向衰落。只是,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式微。如果群众的基础、智慧足够深厚,这个民族必将重新崛起。 所以,文化的发扬远甚于物质的积累,文化的根基与传承永远都是一个民族、国家最核心、最重要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英雄、伟大就是文化的符号和精神的象征。 英雄为人敬仰,这是时代和历史对他的尊重。在历史的记忆中,英雄就是那个传于后人的不朽形象和精神。一个缺少英雄的民族往往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是一个幸运的民族。君不见,多少曾经辉煌民族的式微和没落以至消亡,多少虚弱、积弱民族的崛起,无不与英雄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紧密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真正持续昌盛则更有赖于广大群众的觉醒和文化的繁荣。 许多人都有一种久久无法释怀的英雄情怀,英雄的梦想或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不尽动力。即使不能梦想成真,也不肯放弃对英雄的向往。 我们向往伟大,渴望有一个辉煌的人生;我们追求幸福,期望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不甘寂寞,梦想有一种浪漫的情怀,无疑都是生命之花最绚丽的绽放。我们追寻成功,梦想做出一番惊世伟业,更是英雄情怀的油然释放。不论初衷如何,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好、渴望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使命的召唤也罢,都是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无限拓展。即使一生平凡,我们也不想平庸得被人忽视。生活和思想始终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P1-4 序言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实验叫“斯坦福实验”:实验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两拨人,一边扮作狱警,一边扮作犯人。本来这个实验计划是十五天,但六天后就结束了。结束的原因很简单,局面无法控制了。为什么局面无法控制——扮成狱警的一方因为有了某种特权,有了很大的暴力性和攻击性,而扮演罪犯的一方性格变得顺从和屈服,这就是所谓的“路西法效应”。简单地来说,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下,天使会堕落成魔鬼,好人也会变成坏人。这个实验核心讲的是什么呢?是情景的魔力和人的意志、精神的无力。我认同这个实验的相对性、有限性,但更质疑它的绝对性、必然性。 毫无疑问,所有的人都是一种环境的存在。在人生这个大环境中,很多时候,由于环境的相对固化、世事的繁芜、意志的无力,几乎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所以,更不知所终。但我更以为,AP]时更是一种思想的存在、情感的存在,更是一种梦想的存在。信仰的力量、深植而厚重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的博大深邃,无不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每个人。思想和生活始终都犹如鸟之两翼不曾分离更不可分离。从最初润物无声的文化传统的浸润,到之后不曾停息、日渐强大的精神追寻都一再佐证着思想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人永远都不仅仅是环境的奴隶,同时也是环境的主人。把人等同于丛林法则中的动物,不仅是对人性的浅薄亵渎,更是对历史的无视和无知。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不仅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思想体系,更建立了相对系统、成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无论如何,都不应仅从远古意义上的人来审视和认知早已面目全非的世界和自我。虽然在人类的艰难前行中不乏曲折和反复,但在螺旋式的上升之中,人类毕竟已经站在了越来越高的台阶之上。不只是物质世界的沧桑巨变,更有精神世界的壮丽恢宏,特别是那些伴随着人类一同生成和不断成长的核心世界观、价值观更凸显着人类生命的不同寻常,反复彰显着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就如我们一再无端指责环境的无情摧折一样,我们或更应反省思想的懒惰和精神的狭隘。世界始终都是一样的世界,生活也都是一样的慷慨,为何一些人越来越像人,而有些人却越来越不像是人?为奴而不知其羞,为耻反以为荣。路西法效应只能埋葬那些缺乏真知和远见的庸者,而不会淘汰那些志存高远、始终不渝地在追寻和践行生命价值的人们,更不会辜负那些拥有崇高精神追求、自觉释放爱心与温暖的深情向往。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每一个生活者都是一个思想者,生活中始终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知;每一个思想者也都是一个生活者,思想不能穷尽生活,就如生活不能没有思想一样。在路上,生活与思想,虽有水火不容的地方,也有相悖而行的时候,更有是非不明的困惑,但或早或迟、或深或浅终将达成一致与和谐,直至真的境界。 我始终以为,最有深度的思想,不在习以为常的教科书中,也不在哲学家的思辨之中,甚至不在源远流长的经典巨著中,而在不断重复、除旧布新的生活之中。那些口授相传的生活积淀、多元化价值观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激烈交锋无不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我更以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更是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整合,恐怕再也没有一种思想和文化可以通过自我封闭就能搞定自己。价值观的多元化,思想意识的多极化必是无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尼采曾有言:要真正认识生命,就必须站在生命之上。而我则想说,要真正证见生命,则必须深人生命之中。浮于表面就如缺乏远见,停留在狭隘更如同愚昧。大道至简,知也易行也易。人生永远都不是你是否能够想开的问题,而是你必须想开、更必须彻底放开的问题。我们从传说中走来,也必将走向传说中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和沧桑巨变的生活面前,我们或永远都无法预见,未来世界和人类生活将会变成一种什么模样。 人生难得,岁月易老。在人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格之独立、思想之自由、生活之清明。生活和思想的历史其实就是情感的历史,也是情怀的凝炼和升华,更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从一个大的视野看,人生就是对美好的期许,就是心有所往,情有所依,生有所乐,魂有所归。从最高层次上而言,人生就是自我的完美表达,所有的失败、困顿、困苦都源于自我的渺小、自我的局限、自我的有限。而所有的伟大、荣耀都是对自我的突破和对自我的超越。所以,真正的幸福,永远都与世俗的认知无关,而只与自己的向往和追寻相连。外在的展现永远都无以等同于内在的感受。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成功而失去所有的东西,更不能穷得只剩下钱。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发展已经不单单是能力与素质的比拼和对抗,而是价值理念与思维模式的对决,更是人心所向和人心向背的终极较量。 人性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被瓦解的?究竟何为正当的、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与人类前行方向必然一致的人性,科学的、历史的、生理医学的、心理思想的或都在不断的求索之中。从远古到现在,人性的形成与发展必是经历了漫长的苦旅。但无论如何,人类总是要不断向前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人性不是向善的、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我始终坚信,那些伴随着人类一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必将被一再弘扬。 从哲学的意义上看,理想主义代表着人类的未来,现实主义则窒息着人类的未来,而虚无主义必将断送人类的未来。我不知道理想主义最终将会走向何方,我只知道,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永远都是人类的最终指向。 每一个星辰都有其精彩而传奇的故事,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向往和追寻。 生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有的一切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更在无边无际追寻的路上。 谨以此作,献给热爱生活、心存梦想、挥洒爱心的人们。千年风尘千年行,万里风雨万里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4年6月 后记 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无边无际的梦想之中,那些似是而非、亦真亦幻的梦想好像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而现实的生活却似可有可无的点缀。自1970年代末期我有幸接触到黑格尔、康德、尼采等这些巨人思想之后,我的人生好像就被固定在某种思想的轨道之上。在近乎膜拜的痴迷之中,现实的一次次无情蹂躏都不能使我回归到生活的正常轨道。2000年之后,我又开始沉迷于孔子、老子以及佛学,反复地寻觅,日夜地苦思。在思想的面前,是生活的鸿沟;在生活的面前,是思想的界河。两者好像总是有着遥远的距离。几十年下来,生与死的煎熬、得与失的碰撞、荣与辱的交织、有与无的轮回,都依稀远去又似近在身边。世界之大、自我之小,生活之真、思想之深,都使自己一次次陷人漫无边际的困境和无望之中,痛苦地彷徨,无助地挣扎,不屈地追寻。直到有一天,恍惚之中,好像有一道耀眼的光芒划过苍穹,照亮了蜿蜒崎岖的前行之路。生活和思想其实远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繁芜和复杂,在生活和思想之间,始终都有一条简明、通达的道路。生命中所有的一切,俱是人文情怀的释放和挥洒;在平凡的生活与深邃的思想之间,总有一条情感的纽带把它们紧密相连。2013年9月,我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小册子《发现和追寻——心灵的回眸》。不曾想,一本再简单不过的东西,竟激起了许多相识与不相识朋友的共鸣。之后,我常在不同的圈子里和朋友们畅谈、交流、分享关于人生的种种感悟,并在几个单位举办了几场小型讲座。很多朋友也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非常有益的意见,这就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索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为2009年那场重病给我留下了难以复原的创伤,使我经常生活在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中,这又深深地驱使我从更多层面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虽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也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的人生就如大多数人一样,极其稀松,也极其平常。因为从我的整个人生而言,几乎就是写满苦难和失败的一生,更是失魂落魄的一生,没有一丝一毫值得炫耀的地方。失败、痛苦,再失败、再痛苦,就是我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我深知自己的浅薄和有限。我之所以敢于吐露自己的心声,既有对自己大半生所走弯路、错路的悔悟,也有对一些朋友多舛遭遇的理解和同情,更有对人们共同向往和追寻的认同和推崇。我所谈的这些东西虽然十分有限,却也多少反映了人们的心中所想、心中所往。特别是与几位垂危的老人面谈之后,更坚定了我深入思索这些问题的信心。 我愈加深信不疑,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更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及早、更多地发现、向往和追寻这些美好,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生命也将更具价值和意义。我始终认为,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与命运搏击、与美好共舞。 我不否认,这世界不乏一些灰色的东西。但我更深信,这些灰色的东西不但有限,更与人心相悖。在滚滚相向的爱心与温暖面前,这些始终都不值得一谈。 原本计划用三年时间写就的东西,不想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基本完成了。经征询几位好友的意见之后,我又用将近半年的时间对部分文稿进行了修订和润色。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册子,虽然依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基本达成了心中所想。因为我深知,所有的错误、遗漏都尤如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不但在所难免,更是势如必然。 我之所以不遗余力弘扬、歌颂这些美好的东西,既不是因为我拥有多少这些东西,也不是我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这些东西,恰恰是因为在我有限的前半生之中,错过了太多美好的东西。因为痛惜,所以才会倍加珍视、向往和追寻。 所有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旅程,不但所失永远大于所得,而且无知永远大于所知。生命的真知一再告诫我们,人生不是究结问果,不是收获,更不是索取,而是播种、耕耘和奉献;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必经的过程。所有的一切俱在似水的岁月和如歌的年华里。这过程既是传承、延绵,更是自然而然的释放和情不自禁的挥洒。人世问最为美好的就是爱与被爱、爱心与温暖。爱是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传奇。 儿时的向往、童真的问询或就是伴随你一生的梦想。岁月的打磨、世事的变迁必使你在迷茫、困惑之中反复地寻觅。但你终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所有曾经的是非、毁誉、成败、得失、有无都必将凝聚和抽象为一个简单的爱字。我曾执着地迷恋于哲学的艰涩和深邃、艺术的浪漫和柔情,深情地徘徊于伟大和平凡的不断轮回之中,游离于素朴、浓烈的边缘。慢慢我稍有感悟,所有的伟大与浓烈其实都只是爱的传奇,所有的深邃与浪漫也只是爱的梦想,所有的平凡与素朴更深含着浓浓的爱意。伟大的生命就是一部爱的颂歌、爱的绝唱,信仰和使命的浓缩。 没有人能够对抗时间,就如不必纠结于死亡一样。逝者如斯夫又何尝不是生者如斯夫。认真地活着,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和珍重。在路上,就要做最好的自己、最完美的自己,就如你一生的梦想,更如你一生的写照。 爱无边际,俱在天地之间。一路走来的风尘都将沉淀于爱的足迹。 毫无疑问,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限的存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没有人能够尽享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却有人可以遍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向前走,或有无限的可能;不向前走,就只能困在原地;向后退,就如放弃一切。积极的人生观就是无所畏惧、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在追寻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直至达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常有朋友质疑:生活真有你写的那么美好吗?我无语。因为我想说,并不是生活给予我的幸福更多,而是生活给予我的苦难太少。其实生活远比我所写的还要美好。只是因为经验的缺失、认知的狭隘,我只能写出这么多。如果你看不到这些美好,不是因为你遭遇的困难比别人多,多是因为你遭遇的困难比别人少,因为真正的幸福都是扎根于苦难之上,真正的美好都是脱胎于污垢之中。苦尽甘来说的不是人一定非要经历哪些苦难,才能感受到幸福,而是平常多经历些苦难,才会懂得生活之中不全是一帆风顺的幸福,当真正的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不至于一下子崩溃掉。我十分感激生活的恩赐,在五十岁之前我有幸经历了那些常人不曾经历过的苦难,之后再遇到的那些苦难都不算什么了。不但能够从容应对,而且使我能够发现生活之中原本就已存在的更多的美好。所以,生活其实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公平,它有时可能会不分青红皂白、非常残酷地剥夺你很多,忽然有一天,你或许早已忘掉那些陈年旧事的时候,它突然会赏赐你更多。与其与人分享成功的喜悦,不如与人共同分担失败的苦楚。与其与人弹冠相庆,不如与人一起探究失败的根源。生活之中的那些辩证法大多来自苦难的经历而非喜悦的经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它给予你幸福的时候,必埋下了苦难的种子;它给予你苦难的时候,必打实了幸福的根基。 写就此文的时候,耳畔一再响起黑格尔那句至理名言:在一个深刻的灵魂里,痛苦也不失其美。正是这句话,点燃了我儿时的梦想;也是这句话,照亮了我一生的征程;还是因为这句话,使我在与多舛命运的搏击之中,始终不曾退缩和放弃。我不知道还能走多远,我只知道,我的梦在远方,我的路在脚下。 在崭新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未来。没有人能够阻挡你,也没有人能够打倒你,更没有人能够摧毁你。除非你自甘放弃、自甘沉沦、自甘堕落、自甘毁灭。 鲜花之美,就在于它必然的凋零;生命之美,就在于它必然的绽放。 月在月光里走,风在风天里行;雪在天空中飘,梦在生活里飞。妙哉!美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