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强编著的《带疤修行》以日记体散文的形式,记述一个80后作家失恋后的短期出家经历,讲述受伤的心如何治疗,告诉你什么是爱情。是一部结合着失恋感受、个人旅行、人生往事,以及佛家哲理,来讲述心灵疗伤、进而取得上进、幸福生活的身心灵读物。书稿的主题直击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故事感人,富有哲理。在当前心理压力大的情况,此书如同心灵鸡汤,给人慰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带疤修行(附光盘)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宋健强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健强编著的《带疤修行》以日记体散文的形式,记述一个80后作家失恋后的短期出家经历,讲述受伤的心如何治疗,告诉你什么是爱情。是一部结合着失恋感受、个人旅行、人生往事,以及佛家哲理,来讲述心灵疗伤、进而取得上进、幸福生活的身心灵读物。书稿的主题直击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故事感人,富有哲理。在当前心理压力大的情况,此书如同心灵鸡汤,给人慰藉。 内容推荐 假如,你的心里正在遭受着无边的烦恼、不安的焦虑、失恋的无奈、无尽的沮丧、揪心的内疚、无名的恼怒、灰暗的忧郁,甚至即将陷入无边无际的痛苦和绝望……那么,《带疤修行》这本书正是你需要的。 《带疤修行》不是要读,而是要品。宋健强的文字如果抛开浸染着的佛教气息,就像一首生命绽放的诗。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纸上的立体雕塑。 目录 序一:直面痛苦 序二:触摸灵魂 香港版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台湾版序:当下解脱 北京中秋: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西安:疯狂虐心第三天 埋藏的时光:平行线与旋转木马 郑州:夜入禅宗祖庭少林寺 立雪亭下:未入禅堂,先入魔障 再回西安:奔向终南山 华严祖庭:瓦砾中的千年圭峰寺 置换痛苦:花开花落两不知 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剃度记 出家翌日:心里一片荒芜 废墟度日:骗不了的自己 忏悔无门:拿什么拯救我 回头太难:情若不断,如何遗忘 情爱欲:春梦,了无痕 关于成长:我试图理解的 月若无恨:相见不如怀念 默念:当爱情缺席的时候 夜太黑:崩溃后的苟延残喘 救赎:吾乃乞天下人怜者 自我救赎: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重庆十日:梦里的前世今生 终南山上写给她:点点滴滴都是你 写给亲爱的自己:天快亮了! 活在当下:吃苦便是疗苦 写给爸妈:既是冤家就解了吧 反观自己:如果是我先放弃 友情的影子:写给今生遇见的朋友 华山论道:阴阳太极与正负能量 原谅自己,原谅黑暗的日子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秘诀 维摩诘经: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该忘的入定:觅心了不可得 过去式:仓央嘉措的“音律之海” 少林参禅:临济棒喝,破参开悟——写给国际汉传佛教学会的禅修报告 悟后起修:玄奘白马初祖庵 广参实修:朝拜佛教七宗祖庭 合掌刺青:一切法得成于忍 写给未来:这个世界会好吗? 圆满佛七:我若再来,必脚踏莲花 附录:时光在每个人心里留下的疤 健强故坚强(延理师父,美国少林文化基金会秘书长) 心安是归处(慈灯师父,新加坡佛学院归来) 海峡对岸的牵挂(干爸,原台湾皇冠出版社总经理) 君子以自强不息(惠慧老师,海南某大学教授) 健强这个孩子(干妈,云南某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善良的力量(金玉,某航空公司乘务长) 修行在路上(雅君,上海某报社记者) 未知艺术家(墨儿,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 听说爱情回来过(婷儿,陕西某电台主播) 十年,两茫茫(雨儿,广西某杂志社编辑) 画一个句号(子康,外交部驻科特迪瓦工作人员) 后记 问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试读章节 狂嚎。一个三十二岁的男人,开个公司一亏再亏,开个茶楼一赔再赔,终于,什么都没有了。一下子闲下来,正盘算着拉到投资要东山再起大干一场的时候,很突然的,也是有征兆的,她离开了我…… 我是有多难受呢?表达不了。只觉得支撑在心里的东西在这一瞬间轰然倒塌了。 之前的几天,我一直生活在惶恐忐忑之中,害怕她真得离我而去,害怕我一觉醒来,身边的人就消失了。所以我一直在挽留,甚至放下一切尊严去挽回。 到了这个时候,我真得承认我的内心确实不够强大。她的情绪完全影响了我,她对我说的几句话: “我们长痛不如短痛!” “我们真的不合适!” “你把我管得太紧了!我受不了你的脾气!” “我们分手吧!我要一个人自在快活!”…… 诸如此类,像打桩机一样毫不留情地砸在我的心上。 我至今都不知道,我们长痛短痛到底痛在了哪里?我至今仍不知晓,对一个用生命血肉爱着的人即使发了脾气,但知错能改,放下尊严去请罪去求和,为何还是挽回不了? 她说,她嫌弃我的地方太多了,嫌我懒散,嫌我没有效率,嫌我不爱运动,嫌我心脏不好又爱生气,嫌我脾气不好,嫌我给她负能量,嫌我不让她自己一个人去旅游……嫌我这样那样,无数无数。 我瞠目结舌,想争辩,但是争什么呢?她说的那些我有,但是那不是我的全部啊!她说的那些全部加起来能占到我整个人的百分之十吗?人哪有十全十美的呢?我偶尔犯懒,但是我该做的有什么落下了吗?我没有效率?我干起工作那废寝忘食的是什么?我不爱运动我承认,但是每天走到地铁站来回四十分钟不是运动吗?我心脏不好能赖我吗?我爱生气,脾气不好,我改,我不一直在改吗?我的负能量,我那些正能量她怎么就视而不见呢?一个人旅游,我也想去,我和你二起去不行吗?……我越争辩岂不显得越像是那么回事了吗? 生活在一起快两年,我竟然不知道,原来我以为我们幸福的爱情竟然这般千疮百孔。于我来说,即使她有无边无际的缺点,到我这里都化为零;于她来说,我也有无量无边的缺点,但在她那里都被放大并记住,即使我有比缺点更多的优点,但在她那里也都化为零。 我是个能够把问题放在桌面上来说的人,有什么事情会耿直地把情绪表达出来,甚至发泄出来。而她是一个特别能隐忍的人,会把所有事情都隐藏在心里,表面上若无其事地忍着,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爆发出来。而且,她深刻懂得欲擒故纵之计,欲得到先纵容,欲放弃先隐忍,欲摔碎先高举。 确实,她抓住了最佳的时机,在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在我最不顺最点背的时候,在我全力帮她考上公务员、户口从农村落到北京的时候,她爆发了,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摔下。也许正如她所说,她考上公务员、户口落到北京全是她自己的功劳,没有谁她也能考得上。所以,在她衣锦还乡报喜之际,彻底爆发了。 我懵了,我真的不知道我是有多么可恶才招来她的如此报复,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被摔得有多么惨。 她说她再也受不了我的坏脾气,我的坏脾气是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说我知道错了,不该把事业的不顺而带来的压力变成火气发在她身上,不该和她吵架,求她念在我平时对她的种种好上,原谅我一次,给我们一次机会。 她说我限制她的自由,不让她一个人出去旅游,也不让她一个人出去爬山,甚至不让她和同学朋友聚会。我说我没有,你要去哪里我陪你去,你要爬山你就爬去,和同学朋友聚会我也不管你,只是我也想融人你的朋友圈,就像我带你成功地融入我的朋友圈一样。 她说我懒散,不爱做家务。我说我没有,做饭、洗衣服、拖地、收拾杂物我都干,即使之前做得比你少,但是今后你闲着我来干都行。 她说我不爱运动,整天就是瞎忙,也不挣钱。我说我没有,我们走到地铁站来回四十分钟不也是运动吗?你要是喜欢什么运动,那我陪你一起,早上我也可以早起和你一起跑步。钱我不是一直都在想办法挣着的么?虽然挣得不多还赔了,但是山水轮流转,我的努力不会白费的!P4-5 序言 假如,你的心里正在遭受着无边的烦恼、不安的焦虑、失恋的无奈、无尽的沮丧、揪心的内疚、无名的恼怒、灰暗的忧郁,甚至即将陷入无边无际的痛苦和绝望……那么,《带疤修行》这本书正是你需要的。 《带疤修行》不是要读,而是要品。宋健强的文字如果抛开浸染着的佛教气息,就像一首生命绽放的诗。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纸上的立体雕塑。 “人生不就是一场大戏吗?演好了,戏落幕的时候有人给你拍手鼓掌,演砸了,戏还不到落幕就会被轰下台去,观众就会离场而去……”何其简单的感悟,何其生动的说明。生命还可以再简单一些吗?当然,透过宋健强的文字,你可以将复杂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将所有的心看得明明白白,将自己的生命领悟得透透彻彻。你可以将作者看成自己心灵的好朋友,因为你将从他那里得到爱的卫护和智慧的启迪,你将会因为靠近他而忘却烦恼和忧伤。 读宋健强的《带疤修行》,常常会忘记他是这本书的作者,而是更愿意把他当作一位朋友。犹记得2010年夏天,宋健强率大陆青少年作家访台进行文化交流,到达台北的第一天便与我的老友杨贵麟先生拜访了我,并将他的长篇小说《燎剑》赠送给我。 我对这位年轻后生的印象便是从这时候开始清晰的,以前只是听我的那位老友及其夫人常常提起,说宋健强是他们在大陆结识的一位青年才俊,深交后把他当成儿子一样来对待。于是,宋健强在我的脑海里就有了模糊的印象,直到面见其真人,礼貌、谦逊、大方、儒雅,我才知道老友口中的“才俊”二字所言非虚。 后来,我开始阅读这本《燎剑》。起初看到《燎剑》这个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武侠小说,于是兴致勃勃地就看起来。看了开头后才知道这并非武侠,继续看下去,谁知看了一半后就不能释手了,这本书有种吸引着我一定要看完的力量。其实宋健强写的《燎剑》不是一部武侠小说,也并非一般的言情小说,姑且称它为“佛理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侠”无所不在,文也可以“侠”,儒也可以“侠”,关键是要有顶天立地的“立人之心”,非“武”不“侠”的观念必须要改正,比如宋健强在《燎剑》里讲到的那些佛经道理,无不是“侠”义开怀、令人生悟之言。 而今再次收到宋健强的新作《带疤修行》,并诚邀我为其作序。捧读宋健强先生的新作《带疤修行》,有如漫步在潺潺流淌的溪水旁,听他细声细语地诉说着人生的无常,爱情的得失;又如徜徉在清香四溢的花圃中,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这香气中凝结着佛学的空灵、道学的洒脱、儒学的仁爱,沁人心肺,在肚腹中形成不可抗拒的狂飙,把原来盘踞在肚腹中的浊气、杂气、业障气荡涤得无影无踪…… 这佛、道、儒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根,海峡两岸,同根同种。我曾说过,文化是流水,挥刀是斩不断的;文化是春风,再快的剪刀也剪不掉。中华传统文化昭昭如日月,当我们看到流云、看到清晨,就看到祖宗的脸。文化入,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人应担负更大的创作责任。宋健强在《带疤修行》里折射的哲学思想,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读罢《带疤修行》,掩卷沉思,就像上了一堂人生的教育课。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人该怎样弃恶扬善?该怎样直面惨淡的人生?……诸多问题,在《带疤修行》中都能找到答案。《带疤修行》通篇都用佛理贯穿,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深奥的佛理与现实的人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故事中讲佛理,用佛理作故事的灵魂,使读者在听故事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佛的教化,净化了心灵,导人向善。 从《带疤修行》中还可以看到,健强极致地将内心剖析出来,以此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唤起读者的共鸣。这样裸露的心理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犹疑、多虑揭露出来,极易感动读者,使读者感同身受,足见他写作功底的深厚。 而读《带疤修行》的感同身受之处便在于:因为真爱过,因为痴情过。 痴情,是你不在身边,而我望着星空不眠不休;是你不在身边,我仍把每件事情做好,等你归来;是你不在身边,我把眼泪藏起,怕上天作弄我,让我离你更远;是你说了不爱我,我就把感情杀了,绝不允许它变心。 从《带疤修行》这部书里,我读到的是作者宋健强的那种“痴情”。这是每一个“痴”过的人才会有的“清”……如果痴情是一种病,那我们多多少少都曾病过。病过之后,要麽醒悟,要麽麻木。 从表面上看来,《带疤修行》的语言表述是很独到的,总是娓娓道来,不温不火,没有大的跌宕起伏,但在朴实语言的背后,却潜藏深不可测的道理,为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了。还有,书中有大量的对白和独白,有问有答,上下句之间衔接很紧凑,有时还出现问东说西,避其话锋,转弯回答。这样的对白或独白常使读者初看时如坠云里雾中,待思考过后,才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 这恍然大悟究竟悟到了什么?《带疤修行》已经告诉我们了!——“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行,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生活与修行,不能贪求,亦不能饱足。破参其实破的就是自我的执著和欲望,开悟其实开的就是自己的勇气和心量。” 宋健强用他短期的出家修行,是让我们给自己一些时间,创造一个寂寞的机会,收回自己流放的目光,好好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想想这些年来,自己的心是怎样流淌的?当感受到周围的一切都静止或是消失的时候,卸下所有的回忆和期待,发现自己再也不想要任何东西时,那一刻会没有任何负累,会是一种当下的解脱。 当下解脱,此感是为序。 岁次甲午年立秋于台北 后记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彼岸到此岸,再从此岸到彼岸,在来去之间,这一路的莲花都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天也无常,地也无常,回头一望,佛便是我,我便是你。 佛七圆满,我这段出家修行也将圆满,虽然比预计的五十三天超出了三天,但我满心欢喜。对于回俗,我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期待,我很习惯现在这样的生活,清淡,朴实,没有一丝华丽的修饰。但是我深深知道,每个人身上挑的担子不一样,因缘业力不一样,我必将重新走回现实的生活,就像我走进香积寺,必将走出香积寺一样。 解七,礼祖,回向。一切结束后,月朦风高之际,我独自站在善导大师塔下的花园里。身边的这座塔已经一千三百三十三年了,除了塔尖损毁,剩下的十级塔身在千年风雨中还屹立着。它已经看过了千年的繁华,一如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细数着轮回里一季又一季的花开花落,静静地听着三千红尘中流逝的滚滚繁华。 已近小雪节气,天冷得让万物开始凋零。抬头看到天上悬挂着朦胧的月儿,映照着院子里落了一地的银杏叶,金灿灿一片。风起的时候,叶子一阵阵飘落。我安静地伫立在风里,听到了风的声音,叶子的声音,树的声音,月的声音。 风在追求叶子,承诺要带叶子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叶子犹豫不决,征求树的意见,树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终于有一天,叶子被风打动,于是选择随风漂泊。离开的时候,她问树:“你为什么不挽留我?”树说:“因为世界上不只有你一片叶子。”她问风:“你为什么要追求我?”风真诚地说:“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叶子沉默了,是树不懂得爱,还是风太执著? 树问叶子:“你为什么要离开?”叶子开心地说:“因为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事实上,树太爱叶子,为了满足叶子的愿望,他没有挽留。风问叶子:“你为什么跟我走?”叶子说:“因为你给了我幻想,并能满足我。” 当叶子义无反顾地挣脱树的怀抱,快乐地在风里好奇地看着世界时,风停了,于是叶子飘落在地上。这一瞬间,是那么快,快到还没有享受到飘着的快乐,便已经躺在地上。 叶子看到落了一地的其他叶子都已经渐渐失水枯萎甚至腐烂,她哭了,问树:“你为什么不挽留我?”树很伤心地说:“我也想紧紧地拽着你,因为你是那么多的叶子里我最爱的一片,可是你下了决心一定要离我而去。”叶子难过地说:“可即使我不离开你,最终你舍弃我的时候,我还不是要失水枯萎掉落……”树哭着说:“不!我会待到其他叶子都掉落了,把我身上的最后一点养分都给你,给到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和你一起枯萎。”叶子大哭:“可我现在再也回不去了。”树大哭:“都怪我太爱你,为了满足你才放开你!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叶子看到风继续吹着,其他的叶子随着他而飘落,叶子问风:“你为什么要追求我,然后把我抛弃,”风丝毫没有感伤地回答:“因为你想离开,我满足了你,你也必须付出与之相等,甚至更高的代价。你想啊,我要是不抛弃你,那么满世界都是叶子在飞了。”叶子无语。 是树太轻易地放手,还是叶子太不懂珍惜,或是风太无情?但不知,叶子会不会有一天悟到:“我在树的脚下会化作春泥,静静守护着他……”更不知道,树会不会因为太伤心,从心里开始腐烂,来年枯死之后不再长出新的叶子,不再需要任何的守护。但风还是会继续吹着。 高悬的月亮说:“阴晴圆缺,这是我的无奈;聚散离合,这是万事万物的无奈!我若无恨,风吹云散;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我们都是这样,总要等到过了很久,总要等到退无可退,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树是自己的本体,叶子是深深爱着的人,风是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我们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若像月亮一样,笑看风云聚散,静赏花开花落,那么万物自然得映,刹那便是永恒。一如梁祝化蝶的刹那,永恒的共舞化作风中瑟瑟的相拥。我羡慕他们,因为生死相守才是人间永远的幸福。 安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吧!心若不动,风又奈何?我若不伤,岁月无恙。唯愿此生愚且笨,惊涛拍岸不留痕。 此时暮钟敲响,暮钟偈唱道:“浪子孤商,早还乡井……”是的,我这浪子,我这孤商,纵使一拯黄土盖文章,纵使南北闯荡挣银两,而今也该还乡井了。我想我云南的老家了,那里有我的妈妈,那里有我的家。我从哪里来,还到哪里去。落叶归根,归去来兮! 佛七圆满后的第二天凌晨四点,在晨钟声中起床。早课后,我独自跪在大雄宝殿里。一求忏悔,二为感恩。 忏悔我累世以来爱海昏波,业障深重,忏悔我身杀盗邪淫之罪,忏悔我口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罪,忏悔我意贪嗔痴慢疑之罪。如今经过短暂出家修行,令我罪山崩倒,业海枯竭,自净其意,此时便是我这皮囊之身再度人世之日,希自己保持清澈,不受染秽。 感恩佛,用尽所有方法让我醒悟,悟到空无一物。感恩法,用正法的力量支撑我走过这一劫。感恩僧,那么多位僧人师父为了救赎我做出的各种努力。这三宝恩德,唯有竭诚自度且度他,方可报答。 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来到这苦乐掺半的人世间修行,特别是妈妈,给了无尽的母爱,让我有生之年无以回报;感恩过世的爷爷、外公,你们给了我最严格的家教,教会了我人生处世的基础;感恩在世的奶奶和外婆,你们给了我最质朴的教育,让我看到人到老时归于的平和;感恩弟弟,陪我度过孤独的童年,在我的人生中陪我一起走过;感恩我的舅舅、三个姑妈、三个姨妈,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热量;感恩我爱过的和爱过我的人,有的人惊艳了我的时光,有的人温暖了我的岁月,有的人和我相濡以沫,有的人让我江湖相忘;感恩我身边所有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朋友,不管和尚、道士、喇嘛,不管干爸、干妈、干姐、干哥、干妹,还是金玉之交、八拜之交、忘年之交的朋友,让我的人生里尽情拥有着那份真诚和眷恋;感恩我的老师,如同孔子教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感谢每一位教导我的人。 更加感恩香积寺,感恩本昌大和尚收留我,为我剃度,成就我此次短期出家修行的愿望;感谢少林寺,感恩永信大和尚开示我,给我修行的力量;感谢延理师父、强教授、延开法师、慈灯师父以及水峪寺,感恩他们成就了我破参开悟,这份恩情是今生难以报答的;感恩我的师父惟祥大和尚以及乐智多杰活佛、陈道长、李道长、杨道长、胥道长等等出家众人,感恩他们对我的记挂和开导;感恩台湾的干爸干妈、昆明的干妈干爸,还有在北京的大姐、二姐、哥、妹,你们给了我身在异乡最温暖的亲情;还要感恩无数的新朋旧友,你们对我都太好,即使没有下辈子的相遇,今生我也会好好爱你们! 最后要特别感激三个人。 第一个就是她,不管她带给了我多少的幸福和痛苦,但如果说这趟带着伤疤的修行是她逼我而来的,那么这份深恩我真的无以为报。最后再对她说一句与痴情无关的话:倘若今生你过得很好,那么永远不要再来找我;倘若你今生过得不好,那么我愿意尽我的所能让你幸福。如果你不来找我,我会一直以为你过得很好,直到我归去极乐之后,来生乘愿再来度你! 第二个是金玉,他送我到香积寺出家时,留下了一缕我剃度时的头发,作为我与俗世未了的尘缘。在我出家这段日子里,他三番五次来看我,对我真诚牵挂,令我感激不尽。在我回俗前两天又到香积寺来看了我一趟,郑重其事地问接我回俗都要准备些什么。我说,带上我剃度时留下的那缕头发,给我随便买身俗衣就可以了。他很认真地记下来,这份大恩大德令我此世没齿难忘。 第三个,是一位叫张姐的朋友,我这本书里还没有提到过她,她在春节前请陈道长、二姐以及我和她在什刹海吃了一餐饭,她是陈道长的朋友,和我只是萍水之交。她说陈道长给她看过我写的长篇小说《燎剑》,非常喜欢,问我最近还有没有写什么新作。我说最近忙着讨生活,可能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动笔了。张姐深感惋惜,说千万不要因为生活埋没了自己啊!我苦笑,说写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要安静下来才能写出心里的东西,我现在的状态很浮躁,就是忙着挣钱,根本不是写东西的状态。张姐说,这样吧,我跟你预订一本书,你只要写,不管写什么都好,稿费我预付,写完再付!然后第二天,张姐真的让她的司机给陈道长送来三万块钱的稿费作“订金”,陈道长说他是受人之托转交给我,让我无法推脱。但是,这钱我铁定是要还回去的,而且是想等写出来一本书的时候一起交到张姐手上,也算圆满。虽然我现在写下的这本书《带疤修行》原本并不是我打算写的计划,而是事已至此,在我短期出家的时候用文字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现在这本书已经写完了,缘来分往,出版后连同稿费送给张姐,报答她的知遇之恩。 我在佛前一一感恩,敬拜和祝愿所有人一切都好! 早斋后,我回到寮房,洗了洗已经长出一厘米那么长的头发,偶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细密的乌丝里竟然夹杂着好多银亮的白发。我笑了,真的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过我三十二岁了,人生近半,也该是到了长白头发的时候了,只是想不到这一剃一生之间便已白头。 洗头后,我把供在房间里的延生禄位取下,这是我从剃度第一天就开始供奉着给俗世亲友们祈福祝祷的牌位,连同准备好的香烛拿到善导大师塔前的香炉里,在焚化中默念药师灌顶真言和佛光注照赞,回向祝愿大家: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上午九点,我把叠好的一套僧衣捧在胸前,来到客堂。之后礼请为我剃度的三位恩师。本昌大和尚因为在外开会还未回来,我只好打电话禀白:“大和尚慈悲,弟子释觉为得恩师剃度,发心短期出家修行圆满,期间谨守清净戒律,无有毁犯,今求愿满回俗。礼请恩师准我舍戒回俗,赐打香板,消我河沙罪业!” 本昌大和尚慈悲地说:“自古寺院三不留!个人因缘造化,准你舍戒回俗!你到客堂向知客师父求板!” 剃度时的教授阿阁黎慈灯师父预先知道我今天回俗,一早就来到香积寺等候。羯磨阿阁黎永硒师父也在客堂等候。 我捧着僧衣跪在客堂,知客师父取过香板,说:“我佛慈悲,今有弟子,释门觉为,短期出家修行圆满,法王坐下俗业未了,今打三香板:一令其业障消灭!二令其初心不退!三令其道心增长!” 我伸出双手,知客师父重打三下,接过我手捧的僧衣,并嘱咐我:“此来修行圆满,回去更要努力修行,精进念佛!愿我们龙华三会上再相逢!” 我虔诚顶礼三拜,说:“弟子谨遵师父教诲!龙华会上愿相逢!” 至此,我已完成回俗的仪式。 之后回到寮房里,开始收拾物品,把我出家这段时间以来的衣物和用品都收拾妥当,然后把穿的、吃的、用的都拿去供养给师兄们,把能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归拢在一起留给觉松师兄。这些东西都是十方供养来的,如今再普舍十方。最后,我把这段时间寺院发的两个月单费和收到的做法事的补贴及所收供养分文未动,全都投进了功德箱里。 上午十点的时候,金玉提了几大袋子衣服来接我,真的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应有尽有的一身新衣,而且全是品牌的。我说:“你花那么多钱干嘛?随便买件上衣和裤子,形式一下就可以了。”他说:“这可能是我这辈子给你买这么齐全的一身衣服,当然要挑好的!让你以全新的状态回到我们俗人的世界里!”我受之惭愧地接过来,对他合掌谢过,心里感激不尽。我感激的不是这身名牌的衣服,而是他这份无比珍贵的友情。 之后我把整个屋子打扫了一遍,要干净地来,干净地离开。然后心虚地换上金玉送来的那身新衣服。这身衣服一换,虽然瞬间变身为世间所见的华丽帅气,但反倒觉得不自在了。 午斋时,我虔诚敬设了一堂如意斋供养常住僧众,报答这两个月来在香积寺所受的十方供养之恩。十二时临斋仪念诵出食后,知客师父日:“今有短期出家,释门觉为,功行圆满,准其回俗,特设斋供。愿佛广大加持,令其罪山崩倒,业海枯竭,福慧增长,初心不退!”众僧答日:“阿弥陀佛!” 供斋后,我让金玉在寺门外等我,我出寺院外再换下僧鞋,然后把那缕我剃度时留下的头发撒在寺旁的河里随水流去。 走出寮房,我背起来时的那个背包,来到客堂,向知客师父合掌礼拜,告日:“知客师父,感谢准我回俗,特来离单。”知客师父问:“按照回俗规矩,可通知俗家亲友来接?”我说:“亲友已在门外等候。”并向众执事师父告拜,把之前所有“师兄”的称呼都改口为“师父”。 离单后,我来到大殿,跪在佛前,虔心礼佛。在此出家两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看着端坐在莲台上的佛祖,我久久不愿离去。 我问佛:“佛祖啊佛祖,我千辛万苦来到你的身边,现在要离开了,你会理解我吗?” 佛说:“我从始至终都理解你,并不是因为你来到身边才理解你。你来了,我不欢喜。你走了,我不难过。” 我问佛:“可是,我难过的是,在我即将走出这里的时候对未来感到了害怕,怎么办?” 佛说:“你在害怕什么呢?” 我说:“我害怕不努力会一无所获,我害怕太努力会迷失自我,我害怕激情过后是陌生,我害怕温柔以后是冷淡,我害怕暧昧之后是冷漠,我害怕认真过后是痛苦,我害怕信任过后是利用,我害怕没有爱的日子一片荒芜,我害怕最后还是一无所有,我害怕因果循环轮回无尽。我害怕那么多却发现该做的还是做了,我害怕那么多却发现做了以后不曾回头,回头时却找不到来时的路。” 佛说:“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你既明白因果,那么看不开的就背着,放不下的就记着,舍不得的就留着。等有一天,背不动了就看开了,记不清了就放下了,留不住了就舍得了。万法唯心造,一切悲喜都由心生。当心中有爱恨,你眼中必定是一个翻腾颠倒的世界,平静过后也并非一无所有。其实何为有,何为无?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我说:“是的,佛祖!我觉得道理很对,却很难做到。于世间,我不是一个好演员;于出世间,我不是个真觉者。但你真的很理解我!” 佛说:“我理解你,是因为我理解众生的心。可是众生未必会理解我的心。” 我问佛:“你的心是一颗什么样的心?” 佛说:“我的心,是一颗默默地爱着众生又无所挂碍的心,你也是众生。因为我爱你,比喜欢你更多,所以我才挂碍你。我知道你也爱我,比喜欢我更多,所以你才来到我的身边。” 我问佛:“喜欢和爱,有什么区别?” 佛说:“喜欢是为了得到,而爱却是为了付出。这是最本质的区别。我对众生的爱就像供台上的这杯水,清净平等。我千辛万苦让你来到我的身边,但我不是为了要得到你,而是为了度你!我来度你,你度众生。” 我问佛:“我何以能度众生?” 佛说:“你以超度了你的过去而得到解脱,你用修行的坚强救赎了迷失的自我。你能度了自己,就是度了众生。度人如度己,度己亦是度人。” 我问佛:“我能度自己吗?” 佛说:“心外无佛,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彼岸到此岸,再从此岸到彼岸,这不就是度过去了吗?” 我问佛:“原来回去了就是得度了吗?” 佛说:“归去来兮,生死如梦,梦醒了何有生死,何有来去?觉者随自心而安住,因缘而起,因缘而落,何足挂碍。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如此,一切才真正开始。” 我问佛:“那我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我要怎么开始?” 佛指着远方的路说:“你看,你在来去之间,这一路的莲花都开了,满世界都是菩萨的微笑。天也无常,地也无常,回头一望,佛便是我,我便是你。” 佛便是我,我便是你? 于是,我双手合十,我拜别佛,拜别自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