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史》,数千万计的文字之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怪力乱神”。世外老人的《诡奇的历史(中国历史诡奇档案集)》把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的“诡奇”事例,“收集”起来,“纪实”出来,做成了你手中这部精彩绝伦的诡奇历史档案集。既有《史记》的真实,也有《聊斋》的玄幻,如何品读,就看各位读史的心思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诡奇的历史(中国历史诡奇档案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世外老人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二十四史》,数千万计的文字之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怪力乱神”。世外老人的《诡奇的历史(中国历史诡奇档案集)》把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的“诡奇”事例,“收集”起来,“纪实”出来,做成了你手中这部精彩绝伦的诡奇历史档案集。既有《史记》的真实,也有《聊斋》的玄幻,如何品读,就看各位读史的心思了。 内容推荐 世外老人的《诡奇的历史(中国历史诡奇档案集)》把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的“诡奇”收集起来,做成一部中国历史诡奇档案集。中国历史有三大诡奇:第一奇:一些宏大的历史轨迹、历史事件,往往决定于一些貌似八杆子都打不着的小细节、小人物,如如大秦帝国的灭亡。第二奇:若干年后才发生的历史事件,N年之前,居然有无厘头一样的“征兆”,如李唐王朝桑德茂的“谶书上书”。第三奇:历史上宗教昌盛之世,往往社会衰败之时,如:当佛教在北魏百花齐放时,北魏国势开始滑坡。世外老人的这部《诡奇录》尊重了历史,活化了历史;超越了历史,总结了历史;提高了历史,普及了历史,是一部好书!讲的不仅是历史,谈的更是人文与文人的品格。 目录 第一章 一只麻雀惹出的弥天大祸 第二章 “宦"毒天下 第三章 血雨之谶(西晋) 第四章 匈奴汉国血雨之谜 第五章 东晋王朝的“窦娥”(淳于伯)之冤 第六章 北魏王朝的“天象学会议” 第七章 巫道乱国 第八章 建康鬼梦 第九章 南北朝所谓的大乘气象 第十章 异象"叠出的玄武门之变 第十一章 李唐王朝贞观年间的“咒术杀人”事件 第十二章 李唐王朝真实版“异度空间"——唐宪宗卢龙节度使出家事件 第十三章 桑道茂的谶学上书与李唐王朝的三藩之乱 第十四章 神创之国:中天八国 试读章节 第五章 东晋王朝的“窦娥"(淳于伯)之冤 1.逆流上行的“冤血” 在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编写的戏曲《窦娥冤》中,受奸人污陷的窦娥,让昏庸的太守判了死刑——斩首。 押上刑场时,有冤无处申的窦娥,向苍天哭诉:“这官司眼见得不明不暗,那脏官害得我负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后灵应不显,怎见得此时我怨气冲天?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四下里望旗杆人人得见,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 刽子手一刀砍下去,窦氏之血,溅出数丈,染了刽子手一身不说,还把刑场数丈高的仪旗,也给染红了。随即,天色大变,飞沙走石,六月飞雪。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窦娥之冤,哪朝哪代哪地方都有,老天爷为什么只是有选择性地为某些受冤者洗脱? 可能一:某位受冤者冤得太深,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所以用异常天象示警,或“六月飞雪”,或“三年大旱”等。 可能二:造业者造得太多,累积到一定数量值后,超出了老天的底线,纳帕是一根稻草,也能压弯骆驼的背,于是乎,人怨天怒,六月飞雪。 古代人把“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等异常天象,与“冤假错案”连接起来的理念,现代人怎么看都是迷信,严重不符合唯物主义信念。至于窦娥行刑后,脖子里喷出的血,“血溅数丈”,而且都是向上飞溅,更有违牛顿万有引力。现代读者读到此处,都以为是戏曲作者关汉卿的夸张之笔,谁如果把这事当了真,谁就是傻帽。 本则诡奇案例主人公淳于伯,东晋丞相令史,他是东晋王朝的“窦一娥”,他的死,是晋朝历史上一起很有影响力的冤假错案。史书记载:潭于伯的脑袋让刽子手砍掉了,受刑之后,刽子手想清除刀口上的鲜血,“以刀拭柱”,淳于伯的血,居然逆流而上,“至柱末二丈余而下,观者咸以为冤”。 民国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淳于伯之所以被冤杀,是晋元帝司马睿在找“替罪羊”;台湾作家柏杨认为,淳于伯之死,出现鲜血逆流上行的诡奇事件,是“天怒人怨”。 晋朝丞相令史“淳于伯”,不但和关汉卿戏曲《窦娥冤》中的“窦娥”一样受到冤屈,还有一个同样“诡奇”的结局,这本身也是一种诡奇。 2.“村长”皇帝 晋建兴元年,晋孝怀帝司马炽让匈奴人杀死了,消息传到长安,驻守长安的太子司马邺,下令为司马炽披麻戴孝举哀,同时继位称帝,后世之人。称司马邺为晋孝愍皇帝。 此时的长安,破败得不如一个普通村落,史书里说司马邺称帝时的长安,“户不盈百,蒿棘成林”。 读史人如果不读地名,还以为司马邺是在某个丛林小部落里称孤道寡。历史却十分无情地告诉读史人,曾经是户口上百万,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都会长安,被晋室皇族、匈奴汉国,折腾十多年,昔日繁华,弹指之间,灰飞烟灭,国际大都市,转瞬间,成了丛林荒落。 司马邺称帝时,长安城中,只有四辆公车,如果皇帝出巡,又碰上重臣外出,只能皇帝与大臣合乘。 司马邺称帝之后,新封的官员,一无官服,二无印绶。实在无办法,大臣们只好自己跑到桑田之中,劈削出许多木板,用作官印;新皇帝称帝之后,找不到诏告天下的纸帛,也跑到桑田之中,劈削出许多木板,用来发布命令,史称“桑版署号”,诏告天下。 晋孝愍皇帝司马邺,这“帝”称得十分寒酸,按他称帝时实际管辖的人口与范围计算,最多只相当于一个普通村落的村长,他只能算是一个“村长皇帝”,但做了皇帝之人,都想“气吞六合”,司马邺亦然,称帝之后,“桑版署号”,号令天下,诸侯还能认他这位“村长皇帝”? 此时中原,屡承兵患,城市不成城市,村落难成村落。腿脚快的民众,早就逃亡他乡。中原之外,东南尚有吴越,西南尚有巴蜀,未受战乱。吴越大部分地区,是琅琊王司马睿的地盘;巴蜀则是南阳王司马保的辖地。 晋室八王之乱期间,稍稍有能力的皇族,彼此折腾,或同归于尽,或玉石俱焚。驻守巴蜀的南阳王司马保,史书里说他体重足足有八百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胖王。此人不喜运动,身体胖得甚至无法与老婆同床,但特别好读书,除此之外,生性淡和,不喜与人争斗,所以虽逢八王之乱,还能保全下来。 琅琊王司马睿,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有人怀疑他不是司马家族下的种。《魏书》干脆“对号入座”,“指姓道名”地说他是由老琅琊王司马觐小妾,与仆从牛金的私生子。此时的皇室核心成员,都忙着争权夺利,没有人关心千里之外琅琊王的私生活,结果让司马睿“鱼目混珠”。 司马邺称帝时,司马家族的精英都折腾光了,一位体胖过猪的王子,一位滥竽充数的王子,成了国家的救命稻草。 村长皇帝司马邺称帝一个月之后,给南阳王司马保、琅琊王司马睿各发了一道口气很大的“桑木诏”: 一、加封琅琊王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晋王朝长安以东的东部军总司令;加封南阳王司马保右丞相,大都督,晋王朝长安以西的西部军总司令。二、国家受难,天子蒙尘,皇帝责令:右丞相率领三十万大军,增援长安;左丞相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洛阳,共赴国难。 其时的晋王朝,已经是满目疮痍,想凑成五十万大军,谈何容易? 即便司马保、司马睿能凑上五十万大军,他们愿意服从“村长皇帝”的调遣吗? …… P45-47 序言 中国历史有三大诡奇,第一诡奇,一些宏大的历史轨迹、历史事件,往往决定于一些貌似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小细节、小人物。如大秦帝国的灭亡,居然是从一群连武器都没有,起事时只能削木为兵的“渔阳戍卒”开始;压垮大清王朝的最后一把稻草,居然是武昌城内几个对上司不满的士兵……。 中国历史的第二诡奇是:若干年后才发生的历史事件,N年之前,居然有无厘头一样的“征兆”,如李唐中期,道士桑道茂给唐德宗李适上书:“不出数年,陛下有离宫之灾,臣望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以备非常。” 十分诡奇的是,李唐王朝的三藩之乱,就是从桑道茂的“谶书”开始。这一类事情之所以“诡奇”,因为出现的“征兆”,与即将发生的事件,找不到逻辑学上的任何联系。 中国历史的第三诡奇:宗教发展形态与社会发展形势似乎相悖。 历史似乎暗示着:中国历史上宗教昌盛之世,往往为社会衰败之时。《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国都洛阳,有一千七百多座佛寺,其中有全世界最高的佛塔——永宁塔,百里之外,可见其塔,塔高百丈,接近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当时的洛阳城,有三百二十三坊,“一坊”相当于现在一个“街道办”,平均一个“街道办”有五座佛寺,佛寺之多,远远超出国家或私人出资修建的学校。可当佛教在北魏百花齐放之时,北魏国势,却开始滑坡……。 北齐治下,有佛寺三万余座,僧众二百多万,但北齐王朝吏治腐败,国家在佛教鼎盛之时,走向没落,李唐王朝的名相姚崇评说这段历史:“周齐分据天下,周则毁经像而修甲兵,齐则崇塔庙而驰刑政,一朝合战,齐灭周兴……。” 南梁王朝,梁武帝三番五次舍身佛寺,多次举办数万人以上的佛学讲座,并亲自编译佛经!可梁武帝最后的下场,居然是让造反派头子侯景活活给饿死了。梁武帝创建的南梁,也因此走向灭亡;南梁国都建康,在一遍颂经念佛的梵歌声中,迎来了此地建城以来第一次“南京大屠杀”,此后的南京也没有逃脱一次又一次,“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命运。 史料进一步证明,往往宗教被禁止或被限制之世,社会却往往得以发展,如北周皇帝宇文邕,看到全国民众不事生产,专事沙门,所以下令禁佛,隋唐王朝的统一大业,就从北周开始。当然,对于历史中表现出来的宗教与社会在发展中的关系或规律,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去分析研究,以期得出符合科学与社会事实的结论来,从而发挥出宗教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 李唐之初,全国各地严格限定寺庙数目,长安城内只允许修建两座佛寺。赵宋王朝,对出家人实行度牒制度,民众想出家当和尚修行,得由国家宗教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备案,才能取得“出家人”的身份。宗教发展,受到国家法律的限制,唐、宋社会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社会发展起来后,紧接着又会出现信仰危机。信仰是道德之母,“信仰”出了问题,道德就会患上“炎症”,就会“溃疡”,用不了多长之间,社会就会进入了“日中必昃”,“盛及必衰”的“吊诡”大戏……。 夫子提倡为学者:不语怪力乱神,中国《二十四史》,数千万计的文字之中,说得最多的恰恰就是“怪力乱神”。《诡奇的历史》这部作品,是想把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的“诡奇”事例,“收集”起来,“纪实”出来,做成一部历史诡奇档案集。写作之初,笔者希望这部作品,既有《史记》的真实意义,也有《聊斋》的玄幻意思,现十四个章节,基本完成,敬请各位朋友,多多批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