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空中指南(中国成功发射系列导航卫星)/共和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金锋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编写了本书。本书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本书是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介绍了中国成功发射系列导航卫星。

目录

一、提出方案

陈芳允提出双星定位系统

陈芳允期待方案获得认可

合作推动双星定位系统

双星定位系统得到确认

二、艰难起步

双星定位系统正式立项

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

克服“非典”困扰准备发射

科技人员奋战北斗发射场

三、初尝成功

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

范本尧全力设计北斗卫星

建立中国第一代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抗震救灾显神通

北斗导航走进百姓生活

发射“北斗一号”第四星

四、再创辉煌

谢军勇敢面对北斗事业

中央批准北斗二代立项

召开导航定位专家论坛

开启北斗导航新的里程碑

坦然面对北斗增重难题

成功发射“北斗二号”卫星

五、开发应用

北斗卫星成就辉煌

爆发中欧卫星频道争端

北斗卫星逐渐走向产业化

开拓北斗卫星民用化市场

六、走向未来

建立时间同步监控系统

北斗积极应对信号干扰

北斗开辟导航的新途径

巧妙利用退役卫星

试读章节

1983年,陈芳允提出用两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上的一段频带,即可确定地面目标任一时刻的位置和海上移动物体的定位导航系统,这个系统被命名为“双星定位系统”。

陈芳允是863工程的首倡者之一,著名航天测量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他提出的“双星定位系统”采用的是“双星定位”,这是一种创新,因为理论上至少要有4颗卫星,才能构成导航定位系统。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后到英国某研究室工作。1948年6月回国,在中央研究院生理生化所,协助所长冯德培研制神经生理方面的电子仪器。

陈芳允从1965年开始参加我国空间技术工作,于1967年调到国防科委第二十六基地,从事我国卫星地面测控网的研制和建设工作。

早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卫星事业的起步研究,中国卫星导航与定位研究也开展起来。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积极探索适应国情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技术的途径和方案。

陈芳允早期从事雷达工作,就已经开始关注导航定位问题,在他参加空间工作之后,一直希望解决利用卫星对地球上运动物体的定位导航的问题。

他研究了美国的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系统,即所谓的GPS导航系统,这一系统为了满足全球、全时间工作,需要18颗以上卫星,而且没有通信功能,要使主管部门知道使用者和用户的位置,还需要有移动通信设备支撑,上下系统极为复杂且不经济。

按我国当时的技术、经济状况,发展类似美国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系统难度较大。

在中围第一颗同步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前的一天,陈芳允对同步卫星总设计师办公室的刘志逵说,能否考虑充分发挥同步卫星的作用,使其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

1984年,刘志逵拿着一份计算结果给陈芳允作了汇报,他说:

用两颗卫星定位,以已知的地球半径数据和高程测量两颗卫星与目标间的距离进行定位,再传到指挥部,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陈芳允听后笑了,他希望中国的导航卫星系统能够尽快立项,以便为中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用这一系统去比较3颗以上的卫星所能定位出来的用户三维位置的精确度,结果不相上下。

1988年美国人K.G.乔汉森发表了同一设想,更证明了陈芳允“双星定位系统”的科学性。

P2-3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5: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