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钢铁巨人(宝山钢铁厂开工建设)/共和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明武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71年元旦,中央同意上海建立钢铁厂;1977年11月,中央决定在宝山建厂;1978年12月23日,宝钢举行开工典礼……本书汇集了23个宝山钢铁厂开工建设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讲述了宝山钢铁厂开工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它汇集了23个宝山钢铁厂开工建设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陈云支持宝钢干到底;任嘉鼎为宝钢节省投资;李国豪解决位移难题;邓小平视察宝钢建设等。

目录

一、中央决策

 中央同意上海建立钢铁厂/002

 冶金部决定扩大规模/005

 李先念批准建厂方针/011

 中央决定在宝山建厂/015

二、规划筹建

 黄锦发推翻日方总布局/022

 进行中日设备选型谈判/027

 蒋荣生提交勘察报告/033

 关登甲打下宝钢第一桩/042

三、开工建设

 宝钢举行开工典礼/048

 开工后面临的下马问题/052

 陈云支持宝钢干到底/056

 任嘉鼎为宝钢节省投资/064

 李国豪解决位移难题/067

 宝钢解决从长江引水/072

 宝钢再次渡过下马危机/078

四、掀起高潮

 邓小平视察宝钢建设/086

 引水工程顺利完工/090

 及时铺设厂内铁路/093

 电装公司争分夺秒抢工期/097

 完成仓库工程安装/101

五、投产运营

 宝钢一号炉正式出铁/106

 宝钢举行开工仪式/111

 三大主体工程建成/116

试读章节

中央同意上海建立钢铁厂

1977年元旦,新年的上海异常寒冷,上海的大街小巷却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此时,分管经济工作的上海市委书记林乎加却没有过节的兴奋,更没有要趁元旦放松一下的心理,他拨通了冶金部部长唐克的电话。

在电话里,林乎加向唐克部长诉说了上海的迫切要求。他足足说了半个小时。

原来,1976年以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工业到农业,都具有一种想把丧失的时间夺回来的可贵热情。

面对落后局面,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明确的生产目标,冶金部也不示弱,提出“建设十个鞍钢”。关于上海,冶金部只提到筹建一个炼铁厂为上海各钢厂提供铁水。

然而,上海1976年的钢产量已达430万吨。

上海钢厂没有生铁,430万吨钢所需要的生铁,要靠武钢、本钢、马钢等按国家计划调拨,一年数百万吨,既增加了铁路运力负担,又限制了上海钢厂的发展。

按上海钢铁厂的生产规模,年生铁缺口达300万吨左右。因此,上海新建炼铁基地已十分迫切。

面对上海急需建炼铁基地,而冶金部却没有在上海建钢铁厂计划的情况,林乎加非常着急,就赶紧向冶会部提出了申请。

接到林乎加的电话后,唐克也深深地感到上海确实需要一个大的钢铁厂。

1977年1月下旬,冶金部派出以规划院院长王勋为首的规划小组赶到上海,考察在上海建钢铁厂的可行性及有关情况。

当天晚上,林乎加就来到王勋下榻的上海大厦17楼,握着规划小组每一名成员的手,兴奋地说:“上海人民感谢你们的到来啊!”

接着,林乎加和王勋一行就上海建立钢铁厂一事进行了商谈。商谈中,林乎加详细地向王勋介绍了上海急需生铁的情况。

会谈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一直谈到深夜。临别时,林乎加还慷慨地把自己的上海牌轿车让给了考察小组乘坐。

从第二天开始,王勋一行坐着林乎加的轿车,走访了上海各个钢厂,对各钢厂的范围、工程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考察。

考察中,王勋一行白天现场踏勘,晚上计算,每天要工作20个小时。快过年了,他们要在年底前得出调查结果。

经过了一星期的考察后,王勋心里有底了。

一天,王勋高兴地告诉林乎加,可以在上钢一厂安排建设两座1200立方米高炉。

林乎加听了王勋的话后,兴奋起来了!

1200立方米高炉,一天可出铁2000吨左右,这样上海缺铁的问题就解决了啊。

春节过后,上钢一厂安排建设两座1200立方米高炉的消息传出后,全厂都非常高兴。

为此,上海冶金局还特地开了个庆祝会。

在庆祝会上,很多老工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是啊,上海太需要一个大规模的钢铁厂了!

冶金部决定扩大规模

1977年4月,国家计委、冶金部、交通部、铁道部赶赴上海,与上海联合组成规划组,进行落实1200米高炉钢铁厂的建设事宜。

然而,就在大家怀着满腔希望,等着钢铁厂开工建设时,驻上海空军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上钢一厂附近有江湾、大场、月浦3个机场,尤其是江湾军用机场距上钢一厂最近,不能超高。

于是,两个1200立方米高炉计划被叫停了。

1977年6月,经过3个月磋商,冶金部召集全国12个重点企业在北京民族饭店开会,将上海建造高炉的问题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

鞍钢的马宾、武钢的沈因洛以及上海的陈大同都参加了会议,研究如何抓好生产等问题。

有一天晚上,唐克部长专门同上海的陈大同进行了一次谈话大致意思是上海建高炉能不能比1200立方米更大些,如2500立方米,这样可以就地解决上海生铁不足的问题。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