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为其中一册,选取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共和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晓娜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为其中一册,选取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从取缔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论十大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双百”方针到人才强国战略;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对其伟大的实践;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新型国家;从以捍卫主权为目的的抗美援朝到多次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军队以数量取胜到精兵之路;从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竣工到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从鲧山禹斧的小浪底到峭崖壁立的三峡;从原子弹的引爆到核能的广泛利用;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从医疗制度改革到住房制度改革;从农民工培训到希望工程。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本书为其中一册,记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有关情况。 目录 一、回到祖国 钱学森乘船回到祖国 钱学森踏过罗湖桥 钱学森为了回国历尽艰辛 中科院举行欢迎宴会 陈毅接见钱学森 二、担当重任 钱学森在东北考察 钱学森起草意见书 毛泽东接见钱学森 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 三、努力奉献 白手起家研制导弹 两弹结合爆炸原子弹 钱学森总体负责卫星发射 四、科研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 中国自然科学领导者 试读章节 钱学森为了回国历尽艰辛 1955年10月29日,钱学森一家到京的第二天下午,周恩来邀请钱学森和其夫人蒋英来到中南海。当车来到周恩来办公室门前时,周恩来快步走出来迎接客人。 周恩来一见面就紧紧握住了钱学森的手,激动地说:“学森同志,你回来真好啊!我们欢迎你,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 周恩来的几句话,说得钱学森浑身灼热,他的全身瞬间被一股暖流紧紧包围着。 周恩来问道:“你遭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吃了不少苦头,现在身体怎么样?没有什么大的伤害吧?工作问题你先不急着考虑呢,先去医院检查一次,检查结果我是要亲自过目的。还有蒋英,也要去检查一次。这件事我让秘书给你们安排一下。” 周恩来的热情和深切的关怀再一次让钱学森感到了祖国的温暖,他看着周恩来关切的眼神,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为了钱学森能够回国,周恩来可谓费尽心思,这让钱学森一生难忘。 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通过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党和人民政府郑重地邀请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子回国参加建设。这在钱学森等学者心里引发了强烈的感召力量。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属于祖国。” 在学成之后,钱学森没有忘记他临行前立下的誓言,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要飞回到他朝思暮想,日夜牵挂的祖国。 就在周恩来向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子发出归国邀请的这天晚上,钱学森更加坐卧不安,他在庭院里踱着步子,打发着自己烦躁的思绪。异域的明月遥挂在窗前,徒增了些许思乡之愁。想到新中国,想到亲人。 这时,夫人蒋英走了过来,为他披了件上衣。 钱学森看着夫人,两眼含泪,激动地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是该回去的时候了!” 钱学森久久不能入眠。钱学森打开了一张珍藏多年的中国地图,反复地看着。他对妻子说:“咱们一定要尽快回到中国去,那里需要我。” 报效祖国的激情与日俱增,钱学森和夫人抑制不住对祖国的思念,他们盼望着与国人携手,共同开创盛世中国。 妻子点了点头,眼角泪光莹莹…… 回国的决心已定,只剩早晚的问题了,为了尽快回到祖国,钱学森还制定了一系列回国步骤。 他先申请退出美国空军咨询团,辞去兼任的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但却迟迟得不到军方的批准。 虽然第一步未能如愿,但钱学森沉住气,他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夙愿竞酿成了一场劫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国内用法西斯手段迫害民主进步人士的麦卡锡主义横行,作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人的钱学森与其他中国人一样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和查问。 后来,他们要钱学森揭发实验室里一位化学研究员是共产党,却遭到钱学森的严词拒绝。调查官员记恨在心,他们要给持“不合作态度”的钱学森“一点颜色”,便指控他10多年前曾参加过“美共第122地方支部聚会”的所谓事实,吊销了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剥夺了他继续进行喷气技术研究的资格。 这种随意加在钱学森身上的罪名,令他非常气愤,钱学森气愤之余冷静地想到,这不正是自己正式向当局提出回国要求的有利时机吗? 1950年8月22日这天,钱学森前往华盛顿,来到五角大楼丹尼·金布尔的办公室。金布尔作为海军次长,对钱学森在喷气中心承担的研究计划负责。 钱学森将目前的状况告诉金布尔后,声明说:“次长先生,有鉴于此,我已经准备动身回国了!” 金布尔十分赏识钱学森的才华,对他十分器重并优待有加。他认为像这样的人才只有在美同才有用武之地,也只有在美国才能向他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物质报酬。 当然,正是他将钱学森的辞呈压了这么久,他也想到过钱学森可能准备回国,但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走得这样快。因此,当钱学森来到他面前时,他不禁愣住了。 听到钱学森亲口说要回国,金布尔更是大吃一惊,他对钱学森说:“钱先生,我很敬重你,也很欣赏你的才华,我不认为你是共产党员,我从不认为你有什么地方对政治有兴趣。你不能离开美国,你对我们来说简直太有价值了!我认为你应该留在加州理工学院!你放心吧,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次长先生,你很清楚,我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无理迫害,他们吊销了我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书,联邦调查局还把我当‘间谍’嫌疑调查,我已经无法在美国继续工作了,我准备马上回祖国去!”钱学森激动地说道。 但他哪里知道,他的辞行竟然大大激怒了这位上司。 待钱学森离开后,金布尔一个人坐在那里,思考了很多,他完全懂得钱学森的价值,出于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他绝不情愿让这位稀世之才为共产党中国所用。 金布尔见钱学森主意已决,知道再怎么说服也没有希望了,便给司法部打电话,气急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了,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金布尔还叫嚷道:“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司法部得到金布尔的通知之后,立即转令移民局,叫他们经常监视钱学森,以防他突然飞离美国。 于是,移民局便安排对钱学森的跟踪,并限制他的行动。 1950年8月23日午夜,钱学森夫妇从华盛顿回到洛杉矶,他们缓缓地步下舷梯,准备回家好好休息。因为他们已办好了回国的一切手续,托运了行李,向亲朋好友作了告别,还拿到两张加拿大航班的机票。 他们此时的心情犹如将出囚笼的小鸟,舒心而宽慰。 正在这时,移民局总稽查朱尔拦住钱学森,向他宣布了由司法部驻移民局的执行法官兰敦签署的命令: 不准钱学森离开美国。 钱学森气得脸色苍白。全家的行李已经装上美国“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办好了一切托运手续,8月29日就要从洛杉矶运往香港了。 钱学森据理力争:海外侨民回归自己的故土,乃天经地义,美国还是一个自称为自由与人权的国度,居然阻挠这种正义之举,岂有此理! 朱尔根本就不听他的说词,从黑皮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冷冰冰地递给钱学森。 钱学森被突如其来的文件弄蒙了,只见文件上写着: 凡是在美国受过像火箭、原子弹以及武器设计这一类教育的中国人,均不得离开美国。因为他们的才能会被利用来反对在朝鲜的联合国武装部队。 这就意味着钱学森不能回国! 钱学森夫妇气愤地回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得知美国海关已非法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更是忧心忡忡,行李中有他的800多公斤重的书籍和笔记本。 其实,在打包之前,钱学森已交他们检查过。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 当一大批联邦调查人员涌到洛杉矶港口的仓库里,打开板条箱发现这些书籍时,便你一句我一句地乱加断言:“里面一定藏有机密材料。这个狡猾的中国人的全部活动证明他是共产党的间谍。” 更加荒谬的是,海关竟制造了这个“现场”,马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一“新闻事实”。 于是,美国新闻界闹哄哄地推出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一名共产党间谍企图携带机密文件离开美国。” 美国政府宣布,他们的稽查人员查获有密码的书籍、照片、草图、负片的底片、记录以及大批有关火箭研究的技术资料。 钱学森冷眼观察着这场闹剧。他心里明白,所有他认为应该归档而未曾过时的材料,都锁在实验室的柜子里,柜子的钥匙他已交给了实验室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原院长罗伯特·密利根之子克拉克·密利根博士。而那些所谓的“准备运离美国的资料”、“证据”,只不过是他平时收集的教科书、课堂笔记本和一些科技杂志的复制件,其中有许多是自己写的学术研究文章。 8月25日,美联社报道了加州理工学院老院长密利根的谈话:“钱学森教授在该院的工作是纯理论性的,与秘密研究无关。” 后来《纽约时报》说:“这些行李里的印刷品,经联邦调查人员检查后,并无列入秘密的文件。!联邦调查局认为是“密码”的文件,原来是一本数学对数表。 8月25日,就在金布尔给美国司法部打过电话之后的第4天,美国司法部长就签署了逮捕钱学森的命令,但又没有马上执行。 更为矛盾的是,对于当局想尽办法要留在美国的这个人,逮捕令却要求把他从美国驱逐出去。 联邦调查局监视着钱学森的一举一动,还搜查了他的工作室和家。 9月6日,移民局总稽查朱尔和稽查凯尔带着手枪和手铐,敲开了钱学森家的门,以“企图运输秘密的科学文件回国”为由,非法逮捕了钱学森。 他们把钱学森推进警车,驶到移民局总部,先把他关在四楼的单人牢房里。 P25-32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没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围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围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