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本书是这部学术期刊的第四辑。
卷首语
论文
陈来 明嘉靖时期王学知识人的会讲活动
吴震 现成良知——简述阳明学及其后学的思想展开
费格尔 道德的判断力与审美的自律——论席勒与康德关于文化和政治冲突观点之分歧
霍伦斯坦 人类的文化历史:黑格尔、雅斯贝尔斯和当前时代对这个历史的构想
王国斌 历史变迁与政治可能性——中西社会理论的比较
史国良 制造皮革与营造认可:台湾皮革制造业的人类学考察
伍晓明 “道可道”:重读《老子》第一章
曹虹 论慧远与何无忌沙门袒服之辩
评论
龚隽 禅是佛教吗:“批判佛教”关于禅的观念检讨
林悟殊 西安景教碑研究述评
通讯
唐晓峰 地图中的权力、意志和秩序
书评
程千帆:《程千帆文集》(张伯伟)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方旭东)
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吴承明)
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曹树基)
格肖姆·索伦:《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孙向晨)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胡传胜)
皮埃尔·布迪厄:《关于电视》(张伦)
于奇智:《傅科》(何世进)
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芮:《帝国》(董碉)
赫尔德等:《全球大转型:政治、经济和文化》(褚松燕)
罗伯特.H.弗兰克、菲力普·J.库克:《胜者通吃社会》(王冠华)
苏姗·斯特拉瑟:《废物与需求:垃圾的社会史》(葛以嘉)
谢茨施耐德:《半主权的人民:一个现实主义者眼中的美国民主》(任军锋)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张继海)
李鸿宾:《唐朝朔方军研究:兼论唐廷与西北诸族的关系及其演变》(孟宪实)
林镇国:《空性与现代性:从京都学派、新儒家到多音的佛教诠释学》(李四龙)
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陈涌清)
史华罗:《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郭英德)
《中国学术》2000年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