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脍炙人口的名篇《蛇》以大胆的比喻和想象,借蛇的形象来写一种奇妙的寂寞之情。其中蛇的游动、蛇的形态、以及有关蛇的联想,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无言的寂寞的内涵。他的诗能从平凡的生活中窥见社会与人生的真貌。
冯至的诗歌感情含蓄深沉,于平淡中见奇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表现爱情题材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大多在带有情节波澜中创造出很美的意象和情愫,感情细腻真挚,幽婉动人,不少诗还涂抹着悲剧色彩,蒙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令人荡气回肠,思绪绵绵。在语言形式方面,遣词用韵讲究,旋律节奏舒缓柔和,节句形式于整饬中保持自然。
本书收集了我国著名诗人冯至数十首诗歌,其中包括他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我是一条小河》、《蛇》、《风夜》等。他的诗作风格特点,明显受到我国唐宋“婉约词派”和海涅、裴多菲以及德国后期象征派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归去灿乱的银花,在晴朗的天空飘散;黄金的阳光,把屋顶树枝染遍。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濛的故乡。“汪洋的大海,浓郁的森林——故乡的朋友,俱在彼处歌吟。”一切都在春暖的被里安眠,我但愿身如蝴蝶的翩翩!
本世纪之初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学从思想内容、语言、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全面革新,形成了各种流派百舸争流的新局面,从此,建立起了现代意义的新文学。新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绩,涌现了大批杰出的作家。三十年代左翼文艺的兴起,推动着新文学的深入发展,文学与人民、与时代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民族危难的时期,作家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创作了许多受到人民欢迎、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四十年代,以表现新的思想、新的人物和新的生活为特点的解放区文学,同国民党统治区的揭露黑暗、向往民主自由的文学创作互相辉映;这二者的汇合,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适应了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创造了自身的辉煌。
为了显示新文学的成果和发展轨迹,我们选择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品原集,汇编成这套“新文学碑林”,每一本书都力争以初版原创风貌与读者见面,内附原版封面与插图。希望它的出版能为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一套精良的参考资料,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套珍贵的文学读本,为今天的年轻人了解那个虽然陌生但却多彩的时代提供一个园地。这里面每一种书都是新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路碑,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顾这一碑林,也是对新文学前驱者的永久的纪念。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19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