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本书的文章都写于九十年代,无论是面对“历史”的沉思,深入“文学”的探寻,还是围绕“知识”的考掘,都毫不例外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们是关乎这个时代文学和文化变化的“一种记忆”,它们是置身于变化中人发出的“一种声音”,特别是书中所附的几篇对话和讨论,更希望能达到“众声喧哗”的效果。
第一辑 历史中间
文学教育与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建构的一个侧面
附: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与王晓明对话)
“再造”历史的“神话”
——论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
第二辑 文本内外
文化·审美·创新
——当代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问题
附:红色:记忆与遗忘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革命”与“战争”(与摩罗对话)
书写“当下”:从经验到文本
——“现实主义冲击波”之检讨
……
第三辑 知识背后
穿行在“个人”与“乌托邦”之间
——知识与知识分子问题之省思
“自述”之外的声音
何日江山可定居
云在青天水在瓶
后记
文学教育就是要消除这种怀疑,让新的“文学”观念获得普遍认同。这样一来,文学史成为文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势所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