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七章,主要就中国经济命运与前景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通过对我国经济面临的困境所造成的原因、所存在的问题、困境的程度及变动趋势的全面分析和阐述,以求从中获得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该书内容全面,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全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及指导性,不仅可供专业人士阅读,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参考资料使用。
第1章 模式困境: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反思
第2章 工作中偷闲:拖垮国有经济的痼疾
第3章 冗员:国有企业陷入低效率困境
第4章 体制成本:市场淘汰国有企业的重要原因
第5章 高负债:国企泥潭与银行货币危机
第6章 债转股:充满风险的解债之路
第7章 金融风暴:离高负债的中国远吗
第8章 世纪末之迷:从通货膨胀转入通货紧缩
第9章 农民变成市民:不可抗拒的结构转换趋势
第10章 社会不稳定:增长可能中断的陷阱
第11章 地区差距扩大:深层次的要素流向和制度原因
第12章 新的社会主义的动力:职工和经营者激励
第13章 摆脱失业困境:中小企业是就业和增长的关键
第14章 稳定与增长:发展小城镇与缩小地区差距
第15章 从危机中走出:化解金融风险与走出经济萧条
……
由于劳动者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是为自己劳动的,在劳动中有积极性,而且一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解决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社会化生产的矛盾后,计划可以按比例地配置资源。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即有增长和发展的动力,又能在创新中平衡、均衡和稳定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