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争光的小说,为我们打开的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幅黑色风景画。它让我们不能相信的是:在古老中国的土地上,在偏僻荒凉的陕北高原,在那块布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居然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粮食近乎变态的感情,对两性关系奇特的宽容,以及建筑在自私、非理性基础上的村社人际关系,同我们的现有观念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大到了让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程度。人物奇怪的感觉、怪异的行为、独树一帜的性格,以及他们处理问题令人吃惊的方式,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见,进而构成了其小说基本的框架模式与主题类型。正如瓦·康定期基《论艺术的精神》论梅特林克的戏剧时所指出的那样:“精神的黑暗、愚昧、不安、恐惧笼罩着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精神气氛的阴郁,这可怕的无所不能的巨手,惊恐万状的意识,迷失方向的感觉,没有导向的状况,所有这些都能清晰地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这一切给读者造成的审美新鲜感甚至震惊感,使其小说具备了很强的可读性,从而为其轰动并最终流行开来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