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谜一样的作家,既善于将生活艺术化,又满怀着近乎浪漫的悲剧情感;她既悲天悯人,但时时刻刻又能洞见芸芸众生之可怜可笑……只有她才能同时享受万众瞩目的喧闹和形单影只的落寞。这本身,就足以成就一段悲壮的传奇……她就是张爱玲,她的小说,底色是荒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续集/张爱玲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爱玲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谜一样的作家,既善于将生活艺术化,又满怀着近乎浪漫的悲剧情感;她既悲天悯人,但时时刻刻又能洞见芸芸众生之可怜可笑……只有她才能同时享受万众瞩目的喧闹和形单影只的落寞。这本身,就足以成就一段悲壮的传奇……她就是张爱玲,她的小说,底色是荒凉。 目录 自序/1 关于《笑声泪痕》/5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9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34 表姨细姨及其他/39 谈吃与画饼充饥/46 五四遗事/70 小儿女/85 魂归离恨天/155 试读章节 书中叙述者与男主人翁都是私家侦探,不过男主角已经在美改行经商。除了看电视影集,向往私家侦探生涯,他还有个理由要男主角也是侦探:得与女主角邂逅相遇。她在咖啡馆看见报上暗杀案标题与死者的照片,误以为是她离了婚的丈夫被杀,惊呼“桑坚国!”名探王彼得立即趋前问她是否认识桑坚国,因此交谈,得知她的身世。原来两个桑坚国面貌也相同——贾宝玉甄宝玉至少不同姓。 王彼得到舞厅去“拜访”她,发生情愫,但是没有与她结合,因为中学时代有个女同学单恋他,在一个大雷雨的晚上藉口怕鬼,投怀送抱,失身于他。他离开了上海,到抗战后方去。辗转赴美,失去联络。多年后,听说他那女同学已经削发为尼,而又疯癫投井自杀了,他这才自由了,委托香港一个私家侦探打听那舞女的下落。侦探陈丹看她的照片面熟,想起半个月前救护一个车祸中的少女,长得一模一样,当时没见到她母亲,再去找她,果然她母亲酷肖照片中的章云裳,自称王太太章依恋,伴舞瞒着女儿,只告诉她,父亲在美国经商,按月寄家用来。 陈丹因为主顾谆嘱切勿向章云裳提起他,她让她惊奇一下,因此不便说穿,在舞厅点唱王彼得从前最爱听她唱的两支歌,试探她的反应,证实章依恋是否就是章云裳。不料她歌唱时悲痛过度,当场晕倒,送入医院。王彼得自美来港,医院访问的时间已过,次日再去,已经死了,缘悭一面,万念俱灰,告诉陈丹他预备终身不娶,把她前夫的女儿带回美国,视为己女。雨中机场道别。两位大侦探紧紧握着手,说不出话来。王彼得“脸上混凝着雨水和泪水”。终于进出一句“再——见,陈——先——生!……” 我看了不禁想道:“活该,谁叫你眼高手低,至于写不出东西来,让人家写出这样的东西算你的,也就有人相信,香港报上还登过书评。” 可千万不要给引起好奇心来,去买本来看看。薄薄一本,每章前后空白特多。奇文共欣赏,都已奉告,别无细节。 P7-8 序言 书名《续集》,是继续写下去的意思。虽然也并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写得少,刊出后常有人没看见,以为我搁笔了。 前些日子有人将埋藏多年的旧作《小艾》发掘出来,分别在台港两地刊载,事先连我本人都不知情。这逆转了英文俗语的说法:“押着马儿去河边,还要揿着它喝水。”水的冷暖只有马儿自知。听说《小艾》在香港公开以单行本出版,用的不是原来笔名梁京,却理直气壮地擅用我的本名,其大胆当然比不上以我名字出版《笑声泪痕》的那位“张爱玲”。我一度就读于香港大学,后来因珍珠港事变没有完成学业;1952年重临香港,住了三年,都有记录可查。我实在不愿为了“正名”而大动干戈。出版社认为对《小艾》心怀叵测者颇不乏人,劝我不要再蹉跎下去,免得重蹈覆辙。事实上,我的确收到几位出版商寄来的预支版税和合约,只好原璧奉还,一则非常不喜欢这篇小说,更不喜欢以《小艾》名字单独出现,二则我的书一向归皇冠出版,多年来想必大家都知道。只怪我这一阵心不在“马”,好久没有在绿茵场上出现,以致别人认为有机可乘,其实仍是无稽之谈而已。 这使我想到,本人还在好好地过日子,只是写得较少,却先后有人将我的作品视为公产,随意发表出书,居然悻悻责备我不应发表自己的旧作,反而侵犯了他的权利。我无从想象富有幽默感如萧伯纳,大男子主义如海明威,怎么样应付这种堂而皇之的海盗行为。他们在英美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生前死后获得应有的版权保障。萧伯纳的《卖花女>在舞台上演后,改编成黑白电影,又改编成轻音乐剧《窈窕淑女》,再改编成七彩宽银幕电影,都得到版权费。海明威未完成的遗作经人整理后出版,他的继承人依旧享受可观的版税。如果他们遇到我这种情况,相信萧伯纳绝不会那么长寿,海明威的猎枪也会提前走火。 我想既然仍将出版,索性把从前遗留在上海的作品选出一本文集,名之为《余韵>。另外自1952年离开上海后在海外各地发表而未收入书中的文章编成一集,名之为《续集》,免得将来再闹《红楼梦》中瞒赃的窃盗官司。 《谈吃与画饼充饥》写得比较细详,引起不少议论。多数人印象中以为我吃得又少又随便,几乎不食人间烟火,读后大为惊讶,甚至主张我“另有一功”。衣食住行我一向比较注重衣和食,然而现在连这一点偏嗜都成为奢侈了。至少这篇文章可以满足一部分访问者和显微镜下《看张》者的好奇心。这种自白式的文章只是惊鸿一瞥,虽然是颇长的一瞥。我是名演员嘉宝的信徒,几十年来她利用化装和演技在纽约隐居,很少为人识破,因为一生信奉“我要单独生活”的原则。记得一幅漫画以青草地来譬喻嘉宝,上面写明“私家重地,请勿践踏。”作者借用书刊和读者间接沟通,演员却非直接面对观众不可,为什么作家同样享受不到隐私权?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被逼写出来的。不少读者硬是分不清作者和他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往往混为一谈。曹雪芹的《红楼梦》如果不是自传,就是他传,或是合传,偏偏没有人拿它当小说读。最近又有人说,《色,戒》的女主角确有其人,证明我必有所据,而他说的这篇报道是近年才以回忆录形式出现的。当年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哪里轮得到我们这种平常百姓知道底细?记得王尔德说过:“艺术并不模仿人生,只有人生模仿艺术。”我很高兴我在1953年开始构思的短篇小说终于在人生上有了着落。 《魂归离恨天》(暂名)是我为电懋公司写的最后一出剧本,没有交到导演手上,公司已告结束。多谢秦羽女士找了出来物归原主。《stale Mates》(《老搭子》)曾在美国《记者》双周刊上刊出,亏得宋淇找出来把它和我用中文重写的《五四遗事》并列在一起,自己看来居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故事是同一个,表现的手法略有出入,因为要迁就读者的口味,绝不能说是翻译。 最近看到不少关于我的话,不尽不实的地方自己不愿动笔澄清,本想请宋淇代写一篇更正的文章。后来想想作家是天生给人误解的,解释也没完没了,何况宋淇和文美自有他们操心的事。我一直牵挂他们的健康,每次写信都说“想必好了。”根本没有体察到过去一年(出(余韵>的时期)他们正在昏暗的隧道中摸索,现在他们已走到尽头,看见了天光,正是<续集》面世的时候。我觉得时机再好也没有。尤其高兴的是能借这个机会告诉读者:我仍旧继续写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