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徐向前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本丛书编辑部编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徐向前传》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提出并批准立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组织编写。编写组倾十年之功,在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和文献的同时,对传主本人进行了几十次访谈,先后访问了二百多位革命老战士,并走访了传主当年战斗过的革命遗址,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传如其人”的指导思想,再现了徐向前元帅戎马一生的光辉业绩。书稿经国防大学审定。邓小平为本书题写书名。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它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

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越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目录

第一章 生在平凡之家

 第一节 家世

 第二节 在母亲身边长大

 第三节 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

第二章 曲折的路

 第一节 入学、失学

 第二节 学徒

 第三节 就读于国民师范

 第四节 立志救国救民

第三章 踏上革命的征程

 第一节 投考黄埔军校

 第二节 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三节 严峻的关头

第四章 从广州到东江

 第一节 重返羊城

 第二节 参加广州起义

 第三节 崭露头角的党代表

 第四节 在海陆丰的岁月

第五章 初到大别山

 第一节 粉碎三次“会剿”

 第二节 三战三捷三扩编

 第三节 活捉岳维峻

第六章 威震中原

 第一节 面临的考验

 第二节 围困黄安城

 第三节 苏家埠大捷

第七章 反“围剿”失败与西征

 第一节 大兵压境

 第二节 突破重围

 第三节 跨秦岭越巴山

第八章 “巴山来了徐向前”

 第一节 分兵直下通南巴

 第二节 田颂尧的“三路围攻”破产

 第三节 三次进攻战役

第九章 粉碎六路围攻

 第一节 刘湘的一枕黄梁

 第二节 收紧阵地屡挫重兵

 第三节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十章 川西会师

 第一节 冲破“川陕会剿”

 第二节 两军会师前后

 第三节 以团结为重

第十一章 南下和北上的岁月

 第一节 困惑与磨难

 第二节 心中升起新的希望

 第三节 甘南的风波

 第四节 会宁会师

第十二章 悲壮的征程

 第一节 奉命西渡黄河

 第二节 一条山激战

 第三节 孤军苦战河西走廊

第十三章 走上抗日前线

 第一节 奔赴延安

 第二节 出席洛川会议

 第三节 随同周恩来进山西

 第四节 故乡之行

第十四章 转战晋东南

 第一节 从晋北南下

 第二节 分兵发动群众

 第三节 反六路围攻和长生口战斗

 第四节 响堂铺伏击战

 第五节 在反九路围攻作战中

第十五章 平原造“人山”

 第一节 进入冀南

 第二节 平原地的“人山”战略

 第三节 再度会晤卡尔逊

 第四节 和鹿钟麟的较量

 第五节 粉碎日寇的“大扫荡”

第十六章 山东一年

 第一节 第一纵队司令员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

 第三节 打击顽固派

 第四节 新“扫荡”的破产

第十七章 在陕北

 第一节 回到延安

 第二节 任联防军副司令员

 第三节 出任抗大校长

 第四节 参加整风

 第五节 身在病床,心系战场

第十八章 降伏“卧牛”

 第一节 要“打鼠如虎”

 第二节 “不痛快的艰苦战斗”

 第三节 “坚持最后五分钟”

 第四节 临汾告捷

第十九章 横扫晋中

 第一节 成竹在胸的计划

 第二节 “亲训师”的覆灭

 第三节 生擒赵承绶

第二十章 攻克太原

 第一节 “九月会议”前后

 第二节 夺取“四大要塞”

 第三节 任务重于生命

 第四节 太原的春天

第二十一章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

 第一节 从青岛到北京

 第二节 莫斯科之行

 第三节 为军队建设呕心沥血

 第四节 “兵民是胜利之本”

第二十二章 在十年动乱中

 第一节 被推进历史的漩涡

 第二节 在逆流中勇进

 第三节 历史是公正的审判官

第二十三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第一节 德高望重的国防部长

 第二节 深谋远虑

 第三节 心里装着人民和战士

第二十四章 帅墨陨落风范长存

 第一节 在最后的日子里

 第二节 光照千秋

徐向前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在苏区,在红军中像一场瘟疫,继续蔓延着。一批又一批的好干部、好同志被逮捕杀害。谁也不会想到,一年之后,徐向前的爱人程训宣也无端被以肃反的名义杀害。那是1932年反四次“围剿”中的事。那时徐向前在七堅坪一带指挥作战。一天,他让警卫员把破袜子给他妻子程训宣送去,让她抽空补一补。往常,衣服、袜子破了都是徐向前自己缝补。在长期的战争环境里,他学会了一手针线活。会做件背心,缝补点破衣裳,打草鞋。这次因为作战忙,抽不出空,所以才让程训宣缝补。

警卫员气喘吁吁地回来了,神色非常紧张。

徐向前间:“出了什么事啦?”

“她被抓走了。”

“为什么?”

“不知道,说是反革命!”

说起程训宣,当地的妇女都说她是好样的。她1911年出生在黄安县七里坪程伍德村的一个贫农家庭。没念过书,性格开朗,爱说爱笑。1928年,吴光浩率红十一师回黄麻老区活动,她冲破封建旧礼教的束缚,投入革命队伍,从事妇女工作。她为人正派,工作积极,对党忠诚,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经曹学楷和倪志亮的介绍,于1929年下半年同徐向前结婚。她家祖祖辈辈都是贫苦的农民,父亲为人忠厚,母亲虽然不认识字,但性格开朗,爱管“闲事”,是个热心肠的人。她姐弟5个,除姐姐幼年夭折外,都参加了革命。大哥程启光,1928年参加了小国共产党,参加过黄麻武装暴动,曾在红二十一师当特务队长;二哥程启宗,1925年参加共产党,也参加过黄麻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随起义武装上了木兰山,不幸被敌人抓去杀害;弟弟程启波,当时在司令部当勤务兵。程训宣本人长期在本地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事事都走在前面。这样一个好同志,怎么可能是反革命呢!究竟是为了什么?徐向前间过一些人,但没有问出个究竟。程训宣被捕后,保卫局用了种种刑法,严刑拷打,逼她承认反革命,并要她揭发“同伙”。她始终不承认是反革命。最后被杀害了。

直到长征抵达延安后,徐向前见到鄂豫皖苏区的保卫局长周纯全,问他:“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了,她究竟有什么罪?”周纯全此时只好说老实话了:“她没有什。么罪。当时抓她,就是为了搞你的材料。”

在“肃反’’中,许多共产党员、革命战士被无辜杀害。据当时看管“犯人”的人讲,许继慎、周维炯被杀之前,在严刑拷打之下,没有什么口供。周维炯在被杀之前,还义正辞严地痛斥张国焘等:“我不是反革命,你们才是反革命!老子:十年后还是要革命!’’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在“肃反”小,被张国焘加以“改组派”、“第三党”、“AB团”等莫须有的罪名,先后逮捕、杀害的红军排以上干部和革命战士,就有2500余人。地方上大批优秀干部也被杀害,其中有原鄂东北特委书记徐朋人,黄麻起义的组织者之一、鄂东军党代表戴克敏,黄安农民政府主席曹学楷,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郑行瑞等等。“肃反”,严重地削弱了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的力量,也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一些地区贴山标语:“张国焘是杀人刽子手!”“打倒帝国主义张国焘!”有的地方还把县政治保卫局给砸了。……

尽管苏区群众痛恨张国焘恣意抓人杀人,但他们对共产党和红军始终是拥护和热爱的,不曾动摇对党的信念。黄安县仙居区的群众为了反抗“肃反”,掩护区乡千部逃人山里。他们上山之前,仍给区政府送去500多担大米和一千多双鞋袜,在信小还特意写明,这是送给红军的。忠于革命事业的红军指战员,不少人虽然被捕被杀,仍然是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一些被诬为“反革命”而遭逮捕的干部、战十,被暂时放出来参加“突击队”,冲锋陷阵,与敌人搏斗,其中不少人献出了生命。徐向前同广大指战员一样,大敌当前,始终以大局为重,他压抑着内心的悲痛,把全部精力投入反对敌人“围剿”的斗争。许多年之后,他回顾这段历史,沉痛地说:“鄂豫皖根据地的‘大肃反’,不是孤立的,那个时候,是教条主义者统治中央的时候。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搅在一起,在全党,在各个根据地,搞‘肃反’,搞扩大化。”“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不要再重演。”

第二节 围困黄安城

经过第一、二次反“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红军发展到3万人。游击战争也猛烈发展,独立营、团、赤卫军发展到20多万人。为了统一指挥,加强红军建设,迎接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红四方面军。方面军下辖四军和二十五军,共4个师,即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和七十三师。原红四军军部改编为方面军总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

1931年11月7日,黄安七里坪的河滩上,红旗招展,欢声雷动。苏区军民热烈欢庆十月革命胜利十四周年,热烈欢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那一天,举行了阅兵式。除七十三师留在皖西活动外,方面军总部及各师部队都整整齐齐列队在河滩上。王树声担任阅兵式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骑马检阅部队。当时年仅30岁的徐总指挥,穿着洗得平平整整的灰布军装,神情严肃而威武。阅兵后,他发表了简短有力的讲话。他指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是鄂豫皖苏区红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标志,是党领导鄂豫皖苏区人民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四年英勇斗争的胜利成果。他号召全体指战员,团结一心,戒骄戒躁,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而努力奋斗。

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自然也是徐向前革命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他的名字和红四方面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的打仗,女的送饭。”这是1927年11月黄(安)麻(城)起义时第一次解放黄安县城的动人情景。4年后,黄安苏区军民在徐向前的统一指挥下,又发起声势浩大围攻黄安的战役。

自从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之后,敌人在对中央苏区实行报复的同时,在鄂豫皖苏区周围也增加了兵力。但是由于“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向十同东北发动武装进攻之后,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反蒋浪潮,国民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的斗争也在加剧。这使得蒋介石集团难于应付。他们对鄂豫皖苏区的“岡剿”终因兵力不足,迟迟没能部署就绪。趁此时机,红四方面军采取进攻策略,廾始南下作战,徐向前选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黄安城。

黄安城,是南线敌人离根据地小心区最近的一个重要据点,处于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包围之中。守敌六十九师战斗力不太强,九月从豫两移驻黄安后,屡遭红军游击袭扰,士气低落。但是,该师师长赵冠英(人称赵瞎子)是湖北的地头蛇,惯匪出身,奸诈狡猾。自到黄安城后,修筑了许多工事,碉堡林立,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同时,黄安守敌还可得到宋埠葛振山二十师、麻城张印相三十一师、黄陂葛云龙三十三师、孝感敌四十四师的策应。对黄安这股敌人实行强攻显然不行。红军火力不强,也没有炸药及其他爆破器材,以现有的武器装备去强攻敌坚固设防的据点,只能增加无谓的伤亡。徐向前想采用诱敌出城,在运动中予以歼灭,但是,老奸巨猾的惯匪赵冠英能山来吗?宋埠、麻城、黄陂的敌人如果来援,怎么对付呢?

经过几天深思熟虑,徐向前召开军事会议,提山长期围闲、逐步削弱、创造条件攻城歼敌的作战方案:第一步,以十二师进攻城丙敌据点,以十一师和黄安独立团拔掉城南桃花和高桥河据点,扫清外围,切断敌联系,以十师二十团为预备队;第二步,围城,并准备打击宋埠、黄陂方向町能来援之敌;第三步,条件成熟吋,发起攻城,歼灭守敌。会上,大家热烈地进行了讨论,都认为徐总指挥提出的作战方案,既可行,又稳妥。如果能全歼黄安守敌,就可以粉碎敌人的围攻。于是,围困黄安的战役部署决定了。战役发起时间定在11月10日晚。

黄安县党组织和政府得知红军南下攻城,立即组织群众踊跃支援。运粮草、送弹药、抬担架,妇女们组织慰问队、救护队,为红军烧茶做饭,洗衣服,看护伤病员。群众中流行这样一首歌:“快来!兄弟姐妹们!排好队,呼口号,欢送我红军。攻下黄安城,活捉赵冠英,……快送,快送糍粑,快送草鞋,拥护我红军。”各地的赤卫军和游击队就在敌人据点附近积极活动,打岗哨,砍电线,烧哨棚,散传单,伏击敌人粮道、交通线,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

徐向前指挥红军经过10天战斗,拔掉了敌人外围据点,歼敌2000余人,切断了守敌与外地的联系。第一步计划已顺利完成。接着调整作战部署,以十二师和黄安独立团继续围城,十一师在永佳河至桃花一线构筑多道防御阵地,准备打击来援的敌人,以三十团作为总预备队。(P66-68)

后记

《徐向前传》从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提出编写到出版,历时1O年之久。中国有一句老话:十年磨一剑,必成利剑。然而,10年写出一部书,未必能成为传世佳作。倘若这部传记受到读者欢迎,那是徐向前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光辉业绩撼动了读者的心。

徐向前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戎马一生走过的道路,和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发展、壮大密切相联。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创造,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战功卓著、德高望重、名扬中外,要为这样一位元帅立传,我们传记组的主要执笔人员如负千斤重担。1O年多以来,编写组成员几经变动,又多是在兼职中写作,大家好像沿着一条光辉而艰险的崎岖山路攀登一样,一步步探索前进。虽然从一开始我们就提出“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要传如其人”的写作指导思想,然而翻阅了记载历史的一些书籍文本,有的重大事件记述又不能全部令人信服。为着实事求是的探讨历史,理解传主“其人”,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请徐向前元帅先后作过几十次谈话。在查阅历史档案的同时,我们沿着传主的足迹,走访了山西五台山地区、广东的东江地区,访问了大别山、大巴山和祁连山下的许多战场,从延安到太行山、沂蒙山,又到华北平原许多城镇和乡村;凡是当年传主指挥过战斗和住过的地方,我们都尽可能找到。我们先后访问了200多位革命老战士,会见了数以千计的老区人民群众。档案馆珍贵的历史文献,回答了对历史上某些事件的真相;活生生的还未列入历史档案文库的谈话,使徐向前的崇高形象更加鲜明。

1987年底《徐向前传》征求意见稿打印成册后,即分送给有关部门领导和70多位老将军们审读。1989年5月,在武汉的张才千、孔庆德、肖永银、叶明、汪乃贵等参加了书稿座谈会;1989年8月,向守志邀请了在南京部分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对书稿进行了讨论;1989年10月,在成都由万海峰、陈明义主持,召集了有余述生、黄作军、张行忠、张天伟、康先海、陈正宏、廖家岷等参加的座谈会;1989年12月,在北京由李德生主持座谈会,刘华清、洪学智、陈锡联、陈再道、王诚汉、高厚良、杜义德、肖全夫、郑维山、徐深吉、张贤约、罗应怀、王政柱、胡奇才、魏传统、王子纲、王恩厚、梅盛伟、王定国、李曼村等参加了座谈讨论。在上述四个座谈讨论会上,老革命家、老将军们,以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实,为《徐向前传》书稿作补充和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北京地区一些未参加座谈会的老将军秦基伟、宋任穷、刘志坚等,还专门找传记执笔者讲了意见。特别是对历史上有的重大事件,在传记中作出的正确的表述,正是那些老革命家、老将军们共同关注的结晶。

《徐向前传》在编写工作中,始终得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总政治部和有关部门、原政治学院党委和政治部、国防大学党委和政治部领导的支持。在传记正式定稿出版前,国防大学张震校长兼政委,亲自主持会议讨论定稿出版工作。在传记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以及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办公室和山西、广东、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陕西、甘肃、河北等省的政府机关与档案部门的大力协助;还得到了各位元帅传记组、当代中国国防军事卷编委会办公室、各分卷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在这里应特别说明的是,邓小平同志不但题写了《徐向前传》的书名,他倡导和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传记写作中正确分辨历史上某些是非问题,指出了方向。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对红四方面军历史中重大的疑难问题,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明确结论,为传记的写作提供了依据。

在纪念徐向前诞辰90周年之际,传记正式定稿出版,奉献给读者。这部传记的执笔人是:王文仲(第1、2和13-17章)、朱玉(第8-12章)、李俊荪(第18-20章)、李而炳(第21-24章)、张麟(第3-7章、并全书统稿)。欧国琳、郭春福、萧永义参加写了第5、6、22章初稿和部分修改工作,马长志、陈宝玲、葛恒军等参加了统稿和编辑工作。由于写作水平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所限,这部书定有某些不周之处。敬请指出,以便在继续研究中修正。

国防大学《徐向前传》编写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