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心灵导师川村妙庆将自己的慈爱、善良、善解人意、悲天悯人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字之中,使全书散发出独有的暖意。毫无功利心的文字,带给读者的是豁达与享受、轻松与通透。短小的警句箴言,改变生活带给自己的灰色心情,解开压在读者肩上的重荷,让人们学会如何从容地去处理纷杂的人际关系,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波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活在幸福的当下(给心灵减压的108个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日)川村妙庆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日本心灵导师川村妙庆将自己的慈爱、善良、善解人意、悲天悯人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字之中,使全书散发出独有的暖意。毫无功利心的文字,带给读者的是豁达与享受、轻松与通透。短小的警句箴言,改变生活带给自己的灰色心情,解开压在读者肩上的重荷,让人们学会如何从容地去处理纷杂的人际关系,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波折。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温暖朴素的心灵读本。作者比丘尼川村妙庆语言亲切朴实,文字之间洋溢着爱与宽容,豁达与理解。108个简单的道理,源于生活中的我们所能遭遇的种种。作者寓教于理,如邻家姐姐般把生活的真谛传递给读者,指明如何才能活在幸福的当下,怎样去拥有通透、豁达的人生观。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人生真谛:人际关系的启示、克服困难的方法、有益人生的智慧、爱是什么。让读者有针对性地去通过此书解决身边的琐事。 不同于其他身心灵的图书,本书的语言短小精悍,一语中的,文字隽永,是一本当代版《世说新语》。 目录 序 每日佛法之一 人际关系的启示 1 当你对对方的“随便”无法释怀时 2 为什么人器量大就好呢? 3 像海绵一样生活 4 仅凭“强硬”是无法做到互相理解的。 5 你有没有变成自我本位主义? 6 彼此认同的启示 7 接纳街坊邻居 8 何谓真正的孤独 来信/我想改变一下我丈夫…… 来信/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公公婆婆与四邻关系很不好 9 “要做个优秀的人”这是我们的一个误解 10 道歉的重要性 来信/我对我丈夫总感到很不耐烦 11 能说会道的人未必富有魅力 来信/我很不善言辞 来信/我是一名教师,但却很害怕在学生面前讲话 12 说别人坏话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伤害 13 说别人是非之前先看看自己 14 不要以怨报怨 来信/我无法原谅我的母亲 15 柔化“自我” 16 不可论输赢 17 争吵的原因 18 打开心门就能够看清事实 来信/丈夫和我父母不和 19 不以自己的标准判断他人 20 谈话的技巧 21 你没有无意间伤害了别人呢? 来信/我动不动就冲部下发火 22 你是容易令人倾诉的人吗? 23 填平人际关系的横沟 24 袒护自己,仅此而已 25 不要只顾自己的快乐 每日佛法之二 克服苦难的方法 26 生存的课题 27 不能彻悟所以才会痛苦 28 经常抬头仰望一下天空 29 无论何时,都可以重新出发 30 人之初都是婴儿 来信/因为妈妈的一句话,我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来信/活着很痛苦 32 为什么会烦恼? 33 对父母而言,你是“无可替代的生命” 34 痛苦必定会成为力量 35 不接触他人就无法得到成长 36 烦恼的根源在于“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37 好事,坏事,人生的正反面 38 烦恼和痛苦源自事情不随己愿 39 无法独处的人 40 切勿感情用事 来信/我丈夫有了外遇,我该怎么办? 41 “不断烦恼”比“明白”更加重要 42 想消除烦恼愁闷的时候 43 想哭就哭 44 写给受欺侮、痛不欲生的孩子们 来信/陪酒的工作被人评头论足…… 45 凡事因为一念而改变 46 经历了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47 超脱自我 48 人生没有什么事是“没有用”的 49 发现自己的方法 50 让自己流汗出丑 51 并非独自一人 来信/我生完孩子后男朋友的态度突然变了,我很痛苦 52 固执己念会变成一种奴役心理 53 如何从痛苦中获得解脱自己 54 灵活的心理更适宜生存 55 反思一下自己被什么烦恼缠绕着 来信/我儿子债台高筑,实在受不了了 来信/单位里的朋友突然对我很疏远 56 偶尔让大脑休息一下 57 认识自己的烦恼模式的方法 58 不要欺骗自己 59 怎样才能拯救自己的心灵? 60 放弃执著拘泥,必将迎来新事物 每日佛法之三 有益人生的智慧 61 你活在“当下”吗? 62 保持平衡很重要 63 成为像海一样深厚的人 64 “明白了”是“不明白”的入口 65 你有没有一味地只在为生存作准备呢? 66 牢骚生于己,毁己身 67 注重“过程” 来信/我想成为一名女演员,可总是不能如愿 来信/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长久坚持下去 68 不要过分迷信占卜和通灵 69 写给那些迷信占卜的人们 来信/我店里的生意总是不好 70 拓宽心灵的视野 71 稍许的紧张能制造魅力 72 你能不耻下问吗? 73 偶尔也坐一坐慢车,绕个远路 74 所谓“虔诚”是一种更加平心静气、安详的心理 75 “合掌”的意义 76 佛让我们得以生存 77 莫为物欲束缚 78 我们都会一身“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 来信/浪费的毛病总也改不掉 79 自由好吗? 80 珍惜真实的自己 81 有没有人为自己的经验就是“常识”? 来信/我找工作进展不顺利 82 生存的意义 83 你有没有为面子所困? 84 双脚紧紧踏住“温暖的大地” 85 正视自己的存在方式 86 “现在”不是永远 87 身体的不适其实是生命的暗示 88 真实地解剖自己 89 当你厌倦自己的工作时 来信/我应该辞掉侦探的工作吗? 90 按自己的速度生活 91 萌芽的人生 92 拼命地生活 每日佛法之四 爱是什么? 93 怎样才能找到心爱的恋人 来信/总是没有遇到心仪的人 来信/我的单相思 94 你的爱平静豁达吗? 95 怀疑别人之前先置疑一下疑心深重的自己 96 写给那些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心猿意马的人 97 写给那些爱上已婚者的人 来信/我没办法停止与同事的婚外恋,内心很痛苦 98 驱赶自己心中的魔鬼 99 你有可以互相诉说真心话的朋友吗? 100 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思想准备 来信/我不断虚荣地对女朋友说谎,感到疲惫不堪。 来信/我的结婚对象欠了一身债。 101 无法爱他人的人,也不爱自己 102 爱人比被人爱更加重要 103 温暖的人能够吸引他人 104 想要改变他人首先要“以身作则” 105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能爱这个人吗? 来信/我非常想帮助我女朋友消除她的痛苦 106 认识父母的恩情 来信/我突然被女朋友甩了,辗转难眠。 来信/我和交往了八年的他分手了,很痛苦。 107 相遇的记忆 108 跨越悲伤 后记 试读章节 61.你活在“当下”吗? 一位寺院的住持发给我一份电子邮件,说在一本册子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很受刺激。 “我浪费了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迫切希望活下去的一天。” 每一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都有各自的人生。 有人觉得一天转眼就过去了,也有人觉得一天没有任何变化和起色。还有人每一天都认真地、充实地生活着。 但是,最令人感到空虚的人生,莫过于那种只关心拘泥将来和过去的事情,却看不到最重要的“当下”的人生。 其实,无须慌乱着急,也没有必要与他人进行比较。 珍惜上天赋予的属于你的生存方式,好好地活在“当下”。 “人总是拘泥昨天,梦想明天,忘记现在”。 62.保持平衡很重要 人在外面工作,回到家后变回自然真实的自己,重复着每一天。 如果只有内、或者只有外,状态始终维持两面中的其中一面,人就会像将自己走到死胡同一般感到窘迫。 内与外。 人要拥有这两面,保持两面的平衡。 63.成为像海一样深厚的人 亲鸾圣人留下众多以“海”作比喻的教诲。 比如,向大海扔石子,大海既不生气也不吵嚷。 可是,向浅浅的水潭扔下石子会怎样呢? 水潭没有足够的深度承接住石子,于是波澜起伏。 我们应该让自己成长为像大海一样“深厚的人”。 64.“明白了”是“不明白”的入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经常会认为“世界不过如此”,以为自己已经看透了人生和世界,对人生和世界不屑一顾。有时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什么都明白,不明白的是你”。但是,这种“无所不知”的态度不会令人得到成长。莲如上人曾经这样说过,“以为自己已获心得,这本身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心得”。也就是说以为自己“明白了”的这种想法,其实正是“不明白”的一种表现。 凡事不要绝对地断定“不过如此而已”,而要认真仔细地追究“真的是那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净土真宗的教义。无须特意找出答案。因为在得出答案的同时,人也就停止了成长。 65.你有没有一味地只在为生存作准备呢? “我们没有真正地生存,而只一味为生存在作准备。” 当我读到帕斯卡的这句话时,不由得全身振颤,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不亲身经历就无法真正体会出人生的奥妙,可是我们却只顾着学习“生存方式”,想象“人生一定是这样的吧”。 不要只考虑预防淋雨的方法。哪怕淋成落汤鸡也无妨,何不痛痛快快、真真实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呢? 66.牢骚生于己,毁己身 “我要是再年轻些,这种事我也能做”,“我要是健健康康的话,就可以做那样的事了”,“如果我有钱的话,就可以更有余地”,“如果我现在是独身,该多么自由啊”…… 我们总是追逐和留恋那些无法实现、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就会产生牢骚。 有这样一句话。 “锈生于铁,腐蚀铁,牢骚生于己,毁己身。” 认真接受自己的处境和现实。 认清自我,重新出发。 67.注重“过程” 日本一直以来有一种称为“道”的精神思想。 花道、茶道、书道等,多种多样。 “道”重要的不是进步的结果。 面向目标一步步努力前进的过程才是“道”。 佛道也是如此。佛道就是为了使人们更加人性地生活之“道”。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失败也好,成功也罢,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人生没有必要抄近道,不需要高明的活法。 《来信》 我想成为一名女演员,可总是不能如愿。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话剧演员。但是,现实很残酷,我总是在最后一次评审落榜。每次落榜后都焦躁不安,借酒消愁。妙庆女士,我是不是该放弃呢?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个工作呢? 《回信》 话剧演员是个很美好的职业。 你说你每次试镜落选后都会喝酒,我想你是借此来转换自己的心情吧?不过注意别喝多了。 我曾经有幸多次在某电视节目中与嘉宾进行过交谈。所有人的谈话中都提到过谈话要有多彩的表现力。同样是笑,“哭笑”“高兴地笑”“悔恨地笑”等,要充分地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表情。 你一个人在房间里时,要把自己“遗憾、不服输”的心情尽情表露出来。所谓的才能不是生来就有的。一天天勤奋刻苦的努力,咬着牙坚持下去的持续力才是真正的才能。 佛教中有一个词“转之妙趣”。我非常理解你每次落选时的沮丧心情。但是,你应该也从落选中吸取了教训,学到了一些东西。 凡事都是让我们获得新发现的契机。 不需要模仿别人,发挥你自己独有的个性,从明天开始重新挑战! P78-82 序言 初次捧起这本书的朋友,以及重读这本书的朋友,欢迎你们的到访。 我非常高兴今天有缘能与大家通过这本书相识。 我是在2000年开设自己的网页的,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佛教”,“使寺院成为就在我们身边的存在”。 我发布在网上的电子邮箱每天都能收到各种各样的咨询来信。有人际关系纠纷,有在工作单位的各种不安,还有与同事的外遇,等等。有时候,甚至能收到“我现在就想死”,“我想杀死我那唠唠叨叨的妈妈”这样惊人的来信。 “你为什么想死?”“你为什么要杀死她?”我询问他们理由,倾听他们的诉说,每天都认真面对每一位朋友的烦恼。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人生的艰辛和深奥,同时令我惊叹竟然有这么多无处诉说自己烦恼的人。 2002年2月,我开设了《每日佛法》的主页,2005年4月将它改为博客。通过博客,向大家介绍我理解的净土、真宗的教义和亲鸾圣人。 如今,每天访问这个博客的人数多达六万人,每天收到的咨询来信大约有二百多封。 距今七百五十年前,有一位叫亲鸾圣人的僧人。 亲鸾圣人教导我们“不要去寻找烦恼的答案,而要究明烦恼的根源”。 也许有人认为佛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烦恼的神奇存在。但是,希望你听了我下面说的话不要感到失望。 佛并不会“实现我们的愿望”,而是教诲我们“只希望自己获得救助”的执著是造成烦恼的根本原因。 所以,虽然我无法通过我的回信解决大家的烦恼,但是希望我的努力能够帮助大家通过自己的烦恼认识自己的人生。 这次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得以使大家更容易接触到我在网上坚持书写的博客《每日佛法》和《烦恼咨询》。 人在艰苦的时刻都会感到迷惘,并且有时想逃离,有时想求助于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力量。但是,急于解决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反而会令自己忽视掉一些重要的东西。 不管处于何种境况,亲鸾圣人都会希望大家“拥有一双能够看清事实的双目”,“能够接触到教义的真理”。 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就是人。 混混沌沌地度过一生,还是要清清楚楚地过这一辈子,都取决于你自己。 希望这本书能为各位真正意义地正视“赤裸的自己”助一臂之力。 川村妙庆合掌 后记 回想一下我走过的人生道路,真是挫折不断。 高中的时候,我父亲突然去世。他是北九州市门司港西莲寺的住持。因为父亲的去世,寺院没有了住持,信徒也都逐渐散去了。 妈妈、哥哥和我三个人都很担心寺院的将来,束手无策。 妈妈看到我们沮丧失落的样子,说:“我们这么失魂落魄、手忙脚乱的也没有用。西莲寺有我来守护,我希望你能到京都去学习佛教。” 妈妈说这话的时候,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一直以来寺院的事情都是父母在处理,我来寺院的正殿都没有踏入过。因此我认为学习佛教很“土”,对学习佛教感到不安和抵触。 结果,我选择了一所与寺院有关的日本式插花艺术短期大学。毕业后,我本来希望留在研究室做教授的助手。不知为什么,所有报名的人中只有我一个人落榜,没能让我继续留在学校。我非常失望和失落,那时候我第一次想到“出家做个僧人算了”。这是我二十一岁时的事情。 后来,我进了东本愿寺经营的一所学校。可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时候,“你不能留校”,我想留校的愿望又遭到了拒绝。我本来想不管是做总务还是什么,只要能让我留在学校就好。没想到这所学校也不接收我。我当时真是沮丧极了。 结果,毕业后我开始在一家花店打工。 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工作,OL、店员、夜店、配送、销售等,尝尽了赚钱的痛苦和辛苦。后来,我又为了成为自小就非常憧憬羡慕的播音员,开始了播音员的学习。我原本天真地以为,只要能从播音员学校毕业,就能从事自己向往的工作。可是我所属的经纪公司却对我说:“你当个单口相声演员吧!”“你给艺人当经纪人吧!你只要亲切地听听他们的苦恼,就肯定会很受他们欢迎的”。 “您在开玩笑吧!我想做的工作是播音员,为什么让我做经纪人……” 当时我一心就想成为优秀的成功的播音员。 我先后经历了剧场演出、职业角斗的主持人、展览会场的向导等工作。一面感受着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一面数十次地不断参加各种试镜选拔,最后终于有机会做与电视和电台有关的工作。 可是,我却又不知道今后该走向何方,几乎迷失了自己。 忧郁烦闷的我不经意间抬头仰望了一下天空:“云……” 那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亲鸾圣人的一句话:“光云无碍如虚空。”人生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如果每天都能是晴天那该有多好啊!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我的烦恼就像浮云一般不断地出现在人生的天空。 这时我开始认识到“这样下去,我的人生就只不过是随‘烦恼的浮云’四处飘散的空虚人生。如果我现在不回到西莲寺,就永远回不去了。为什么我会生作寺院之子呢?这其中应该有重大的意义。” 我还想起了教授我佛教的学校的恩师的一句话。 在那所学校上学的时候,我一直表现得很乖。我希望受到每个人的喜爱,总是面带微笑。于是,有一天,恩师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川村,你总是笑嘻嘻的啊!” 我以为老师在表扬我,回答道:“是的,这是我唯一的可取之处。” 结果老师说:“川村,你有开朗的好的一面,但是,也会有灰暗的烦恼的一面。你应该把你辛苦的一面更加坦白地交托给阿弥陀佛,不需要掩饰自己。” 听完老师的这句话,我突然感到全身获得了放松。感觉就像把“藏在内心的重担”轻轻地放到了阿弥陀佛的大地上一样轻松。 回想至此,我决定了“我能做的事情就是从父亲那里承继衣钵,站在佛的面前,聆听教诲”。 有一天,一位做IT工作的朋友突然每天打来电话向我诉说他的烦恼。我在与他的交谈中不时地引用了一些亲鸾圣人的话。于是.这位朋友对我说:“你的这些话只对我说太可惜了。我建一个网站,你在网上传播一下佛教吧!” 我接受他的这个建议,开始了“每日佛法”的博客。 人的缘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仔细算来,从二十一岁我遇到挫折,想到“做个僧人算了”开始,转眼已经过了二十年。 如今,我认定僧侣就是我的人生宿命。当然这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终于意识到的。如果没有我的祖先、父母、哥哥、亲戚、朋友、信徒、恩师、婆家、插花以及艺人时代遇到的工作伙伴,还有传授我佛教知识的历代僧侣,特别是与亲鸾圣人的相遇,就没有现在的我,他们缺一不可。 后来,我的名字有幸成为2006年春天“雅虎检索排行榜”中人名检索的第一名。讲谈社经济出版社的依田则子女士得知后,读了我的博客。她一直想联系我,可是因为出差这件事就暂时放在了一边。据说几天后,她回到家打开收音机,恰好听到我在电台的FM-WAVE节目中的谈话。 于是她想了起来:“啊,赶紧联系一下妙庆女士!” 依田女士的热情感动了我。就这样,这本书就问世了。在这里我要再次对她表示感谢。 “相遇”的“遇”意味着同时会遇到好事和坏事。 人生必定会有烦恼的浮云。但是,你抬头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太阳的光芒会从云彩中间透射过来。 阿弥陀佛的光芒照射在心存烦恼的我们的身上。 挫折会令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意味深长。因此,认清自己是很重要的。无论发生了任何事情,佛都不会抛弃你。 遥庆宿缘(亲鸾圣人)合掌 二〇〇七年一月 川村妙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