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日国际研讨会“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基础编辑而成。全书分成3个专题。第1专题是“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第2专题是“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第3专题是“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最后一节设置了综合讨论,以展开跨学科的交流。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代序
信赖·互惠·共生: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谋求东亚地区的合作/1
致词
新潟国际情报大学情报文化学部长 槻木公一/1
致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杨共乐/2
特别讲演
知事时代推进的东北亚经济圈构想 新渴国际情报大学校长 平山征夫/3
第1专题 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主持人 区建英)
报告
汉唐以来中国思想与东亚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的关系/8
儒学与东亚地区的文化共有/11
回族与中亚、西亚文化的关系/13
评议
杨共乐/15
高桥正树(唐利国译)/15
答辩
张涛/17
张昭军/17
王东平/18
自由讨论
越智敏夫(区建英译)/19
张昭军/19
平山征夫(区建英译)/20
第2专题 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主持人池田嘉郎)
报告
殖民地化的思想与近代亚洲越智敏夫(孙犁冰译,区建英校)/23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中国外交体制的嬗变——以“人臣无外交”思想为中心王开玺/26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受害与合作吉泽文寿(区建英译)/29
东学与晚清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史革新/32
评议
孙燕京/35
小山田纪子(孙犁冰译,区建英校)/36
答辩
王开玺/39
史革新/40
越智敏夫(区建英译)/40
吉泽文寿(区建英译)/42
第3专题 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主持人 佐佐木宽)
报告
二战后日本的历史教育与教科书问题小林元裕(孙犁冰译,区建英校)/44
东亚历史教育国际交流初探郑林/48
冷战后的中日经济协作李志英/52
后冷战时期东亚国际关系的动向——探讨如何克服冷战的残渣小泽治子(区建英译)/55
评议
唐利国/59
安藤润(区建英译)/61
答辩
小林元裕(区建英译)/63
郑林/63
李志英/64
综合讨论(主持人 越智敏夫,区建英译)
报告
东亚区域主义和欧洲统一的经验臼井阳一郎(唐利国译)/66
讨论
佐佐木宽(区建英译)/70
臼井阳一郎(区建英译)/70
李志英/71
安藤润(区建英译)/72
小山田纪子(区建英译)/72
史革新/73
小泽治子(区建英译)/74
中方论文
汉唐以来中国思想与东亚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的关系张涛/176
回族与中亚、西亚文化的关系王东平/187
儒学与东亚地区的文化共有张昭军,197
东学与晚清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史革新/204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中国外交体制的嬗变——以“人臣无外交”思想为中心王开玺/223
甲午战败与光绪甲午新政的启动——甲午战败对光绪的刺激以及由此引发的变革孙燕京/231
冷战后的中日经济协作 李志英/238
东亚历史教育国际交流初探——以中日交流为中心郑林/247
编辑说明/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