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社会信用法律制度体系研究》主要以李晓安教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整体结构以对信用的理论认识为开篇,即第一编从法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信用的本质及其构成要素发生的演变,其对信用本质的分析,特别是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不同条件下信用要素之变化,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即信用本质:经济要求权的实现。第二编对信用进行了类型化的研究,以个人征信、个人消费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金融监管、公益信托监管为研究对象,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征信体系、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一人公司信用、银行信用、公益信托监管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三编以政府信用为主线,深入地分析了政府信用与信誉问题,包括政府的权力、信用、信誉声誉、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券等。第四编主要探讨司法信用、环境信用、信用治理等问题。
李晓安等编著的这本《社会信用法律制度体系研究》运用系统论的思维与方法,以逻辑相关性为基础,通过对社会信用构成元素、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与社会信用法律制度形式体系的供给分析,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信用法律制度体系的缺陷及信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引起的法律制度内在的变迁、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结构由不均衡向均衡状态的转变并最后达到均衡的过程。《社会信用法律制度体系研究》对我国社会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化建设提出建议,力求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良性互动、有效运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编 信用理论分析
第一章 信用的二元性视角/3
第二章 信用本质:经济要求权的实现——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20
第三章 我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结构缺陷及演进路径/33
第二编 信用类型研究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法制体系的研究/57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立法研究/75
第六章一人公司信用规制的法律研究——以信用的经济性为切入点/93
第七章 商业银行信用卡法律风险研究/111
第八章 民间金融法律问题研究/129
第九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立法——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立法的启示/151
第十章 公益信托法律制度研究/174
第三编 政府信用研究
第十一章 公信力:政府信誉与声誉制度分析/199
第十二章 论依法治国方略的市场践行——以公共权力的嬗变为视角/216
第十三章 自行与自主: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法律约束分析/228
第十四章 法律视野中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信用风险与地方政府信用失序/238
第十五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法律问题研究/250
第十六章 和谐社会地方政府信用治理的经济法律分析/269
第四编 信用治理及其他
第十七章 对司法裁判确定性认识——司法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289
第十八章 环境价值独立视野下“环境信用”的构想——兼谈现代法治中的绿色信用规制体系/294
第十九章 信用综合治理的四大杠杆体系/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