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条分缕析,平心而论,比较中西,直抒己见,对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经济特征、信念特征、认识特征、组织特征、价值特征、行为特征、习俗特征、市井特征和心理特征,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结构形式,如儒、道、佛关系,礼、刑、利关系,士、农、工、商关系,官、土、家、德关系,家、族、男、女关系,士、俗分合关系,对重要的中国文化典籍,如《易经》、《兵经》、《道德经》、《四书》、《坛经》、《金刚经》等,也都作了中肯的评价。对中国文化的重要领域,如中国的鬼神文化,人格文化,军事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建筑文化,中医文化,气功文化,武术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以及性文化,均有许多新知新见。
全书文笔生动流畅,行文优美,妙语迭出。议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一卷在手,可知中国历史文化之大略。
引言
第一章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研究方法与视角
一 文化眼镜与眼镜文化
二 一个规律,几种模式,多样选择
……
第二章 封闭下的开放,开放中的封闭——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个基本特征
一 地域物征——大陆文化
二 经济特征——小农文化
……
第三章 独特的组合,致命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分析
一 官、土、家、德——以官为本
二 士、农、工、商——以农为本
……
第四章 太阳与它的影子
一 幽默鬼神、敬畏权贵——中国的神祗与迷信
二 道德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奇异结合与异化——中国性文化
……
第五章 凤凰涅槃——中国文化的变型与再生
一 历史回顾
二 未来目标
……
艺术部门,或者艺术生产部门,现在也讲赢利,仿佛可以理解,倒是过去的一味补贴有不可思议之处。不过艺术毕竟是艺术。好的艺术是无价的,例如《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就是无价的。艺术既然是无价的,如果商品化倾向过于强烈,使艺术家不是走向庸俗就是走向贫寒,岂非社会之过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