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介石大传(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红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红编著的《蒋介石大传(上中下)》详实生动的记录了蒋介石从出生到病逝台北的整个人生历程,忠实地再现了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的一生。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让读者能够了解他这个人政治,爱情,人生观等方方面面,人物形象更丰满,也更能贴近事实的客观。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珍藏价值的传记佳作。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合”“分”几十载,演绎出了多少成败荣辱、多少人生感叹!蒋介石,虽是国共争雄的失败者,但仍抹不掉其在历史上的印记。《蒋介石大传(上中下)》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了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这个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

《蒋介石大传(上中下)》由刘红编著。

目录

第一篇 溪口与蒋介石的早年

 一、溪口,家乡和家世

(一)作为农村集镇,溪口确有独到之处

(二)作为农商之后,蒋家确有不同之处

 二、东渡,追随孙中山

(一)早期学习,聪明之中有顽皮

(二)男大当婚,传统之中赶新潮

(三)学习军事,士官学校候补生

(四)追随总理,革命党中一成员

(五)访问苏联,政治立场向右转

第二篇 黄埔与蒋介石的崛起

 一、在黄埔,出任军校校长

(一)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新职

(二)培植努力,蒋介石的图谋

 二、在广州,政治权力巩固

(一)大革命的兴起和孙中山的逝世

(二)蒋介石的活动和蒋介石的计谋

(三)北伐军的进军和蒋介石的扩军

第三篇 沪宁与蒋介石的反动

 一、政变,建立反共政府

(一)“迁都之争”分裂前奏

(二)公开发动反共政变

 二、合流,“二期北伐”完成

(一)宁汉分裂,蒋介石的难题

(二)再度结婚,蒋介石的喜事

(三)“二期北伐”,蒋介石的统一

 三、训政,打败众家军阀

(一)训政开始,蒋介石的权谋

(二)军阀混战,蒋介石的胜利

 四、反共,进行军事“围剿”

(一)井岗矗立,蒋介石的失算

(二)五次“围剿”,蒋介石的无奈

 五、固权,强化专制统治

(一)国民党专制,蒋介石的独裁

(二)新生活运动,蒋介石的“杰作”

(三)经济上搜刮,蒋介石的贪婪

 六、危机,“攘外必行安内”

(一)日寇发动侵华战争,蒋介石一再妥协

(二)张、扬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转变

第四篇 重庆与蒋介石的抗日

 一、前期抗战中的蒋介石

(一)抗日烽火,蒋介石组织正面战场

(二)人民战争,共产党活跃敌后战场

 二、苦撑待变中的蒋介石

(一)百团大战,敌后战场的发展

(二)战略相持,正面战场的萎缩

 三、中国战区中的蒋介石

(一)侵略扩张,日本人挑战太平洋

(二)开罗会议,蒋介石跻身四巨头

 四、结束抗战时的蒋介石

(一)蒋介石如何看待中国命运

(二)法西斯如何走向彻底灭亡

第五篇 南京与蒋介石的惨败

 一、为政不仁,政治上自己打倒自己

(一)接受日本投降,无视国际准则

(二)继续专制统治,破坏民主法则

 二、为经不济,经济上自己整垮自己

(一)掠夺民众,无视民生

(二)赤字财政,无以为继

 三、为军不当,军事上自己打败自己

(一)蒋介石决心武力“剿共”,中共针锋相对

(二)蒋介石发动全面进攻,中共有守有攻

(三)蒋介石实施重点进攻,中共有退有进

(四)蒋介石组织重点防御,中共全面反攻

 四、无可奈何,蒋介石政权终于覆灭

(一)愁云惨雾锁南京,南京政府灭亡

(二)战地黄花分外香,人民中国诞生

第六篇 台北与蒋介石逃亡

 一、偏安台岛,重建蒋家统治

(一)仓皇出逃,台湾立足

(二)“复职总统”,移植专制

 二、封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

(一)美国插手,干涉中国内政

(二)军事对峙,海峡战云翻滚

 三、振兴经济,建设初具规模

(一)恢复经济,注重进口替代

(二)发展经济,注重出口扩张

 四、扶持经国,再传蒋家王朝

(一)世袭传子,蒋介石既定方针

(二)新政出台,蒋经国身挂“相印”

尾声

结论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溪口,家乡和家世

蒋介石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对于出生地,蒋介石欣赏倍加;只是对自己仅是农村小集镇上的蒋家之后总有遗憾之处。因此,寻找能够为溪口蒋家增辉添色的家谱,成为蒋介石的心事。在他日后主政南京政府后,百忙之中,不忘此事,不管有真有假,后来居然续上了历史悠久、具有显赫先辈的蒋家家谱。

(一)作为农村集镇,溪口确有独到之处

1975年3月29日,已经生命垂危的蒋介石立下了遗嘱。逝世前一个星期的蒋介石,等待死神的来临,心中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作为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近70年的政治老人,“反共复国”“大业”只能永远成为梦想;如何面对正在变化中的国际格局调整,维持国民党的统治和儿子蒋经国顺利接班当然在他的考虑之中。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老人,他更是对26年未为祖宗扫过一次墓、未为母亲的坟上铲过一锹土,难消愧疚之情;对夫人宋美龄和其他家人难分难舍;对远在美国的孙女孝章和正在病床上的孙子孝文分外担心;对离开祖国大陆后再也没有见过的家乡更是怀念不已。

中国的老人,至死难忘的是家乡。多少学有所成的学子,多少功高盖世的将军,多少位居显赫的大吏,多少海外发达的华侨,无不把回家返乡当成晚年的头等大事。正躺在台北士林官邸床上的88岁老人蒋介石的眼前,不断浮现出来的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他清楚地记得,过去回家一般都是乘车自宁波偏西往南40余里到达鄞县,离开鄞县城,向东南十余里即是奉化县城,向西南不过30余里即进入溪口镇,也就等于进了位于街中间的自己的家门。

在晚年,他不怕后辈们的厌烦,多次向对家乡已无记忆的孙辈和从未见过家乡的曾孙辈们,谈起过溪口,既是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也是教育后辈不要忘了自己的家。

他说,溪口西北是四明山,南靠剡溪,剡溪发源于四明山中的横溪岭,经九曲在镇附近流入锦溪,所以称之为“溪口”,也叫‘锦溪村”。两溪会合后,流向位于东北方的宁波,最后经甬江直奔杭州湾口南的灰鳖洋。所以当时附近许多人和山里的人去宁波,都是从溪口上船。他说,溪口在清末归禽孝乡,名字太难听,所以在1928年成立“溪口乡”,1935年间改称“溪口镇”,以与镇上的建设相称。  对当时小镇的情形,蒋介石一直没有忘记。他说:在吾(我)懂事的时候,镇很小,近百户人家聚居一条街上,就在剡溪边,只有几家小店铺,是米行、酱油店、饭馆、茶馆。吾家过武岭门向西不远就是,开的是盐店。到吾在南京做事体(执政)后,溪口开始发展起来,到吾离开溪口时,街面由东往西,进武岭即进入溪口街,已经有了近千户人家,一半姓蒋,吾俚蒋家是大姓,另外一半姓周、毛、任。

他清楚地记得,溪口镇的东口是武岭,山下的路旁有一武山庙,他还在1930年间在此修建了气势不凡、富有民族特色的武岭门,作为镇的标志。前门额上的“武岭”二字是前“监察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门额的“武岭”二字是他所写。他还向后辈们介绍说:“武岭门”的题字在大陆“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涂上水泥,改为“红卫”二字,对此他耿耿于怀。因为,他喜欢把溪口别名为“武岭”。只是蒋介石没有等到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武岭”二字的恢复,就离开了人世,不然他的心情会好受些。

一次,蒋介石指着长子蒋经国对孙儿们说:他就在武岭山下的武山小学上学,后来是吾出资把武山小学扩建为武岭学校。他好像身处其境地说,学校当时是蛮好的,设计也蛮新的,校中的礼堂正面有岳飞所书《出师表》湘绣8幅,左右两侧挂有两幅油画,一幅画的是吾骑马检阅军队,一幅画的是吾在军舰上侍立在孙中山身边,这两幅画吾都喜欢。他说,因为学校设备较好,后来成为贵宾招待场所,南京城里和上海来人看吾,一般是住在那里的。

蒋介石在岛内游历或视察时,常对陪侍身边的儿孙们提起家乡的山水。他对家乡附近的山水非常熟悉,经常如数家珍,一一列举。

他说:吾曾在溪口十景之一——武岭南麓潭墩山上题过词。对于此地风景,吾家先祖蒋元凤曾写下“奎曜冲牛斗,阁同霄汉通,岚从脚下起,霞旁顶尖红,九曲波涛静,千山树木崇”的诗句。山顶上有座文昌阁,为清雍正年间所建,早已年久失修,1924年重修时新建了“乐亭”,在落成时吾还写了《乐亭记》。文昌阁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回家乡时常去的地方。该阁在抗战中被日寇炸毁,后已修复。

吾常去的地方还有文昌阁下的“碧潭观鱼”处,那里有一条名叫“憩水桥”的小桥,桥下是锦溪最深处,故名为“碧潭”。

在潭墩山的东侧,那里有一泉水似乎是温泉,故也成武岭十景之一“武岭浪暖”。在此建有一座小洋房,是经国和方良结婚后住的地方。

当时在镇上有武岭公园,江南园林风格,公园不大,但很紧凑。虽然已过了20多年,但他对公园内的建筑记得一清二楚,他从“旷观亭(望江亭)”说起,一直说到‘谪澜厅”、“涵碧亭”、“挹爽阁”、“明远楼”、“绒倚亭”、“康乐亭”等,无一遗漏。他还说,其中“涝澜厅”是经国和方良从苏联回国后在溪口“读书”期间还常常住的地方。

蒋介石称:吾最喜欢的是雪窦山。他说,四明山280峰,奉化境内有70峰,70峰中首推雪窦峰。这是因为,在当地最高的乳峰下面有一石窦,有喷泉,所以称为雪窦或乳窦。奇怪的是四周全是山,但在山顶上有一百余顷的大平地,简直不可思议,环绕山顶平原的是玄珠、天马、象鼻、桫椤、东翠等9座山峰。在山顶平原上建有雪窦资政禅寺,离溪口镇22里。因地处山顶,所以明代王守仁称之为“岩下云开见鸟飞”,“僧居俯瞰万山尖”。

讲此事时,似乎蒋介石已经到了雪窦寺。他说:去雪窦寺先过“入山亭”,原名“雪窦山亭”,初建于北宋政和5年,抗战期间毁于日寇的飞机轰炸,抗战胜利后是上海大老板杜月笙来溪口看吾时出钱重修,改名为“入山亭”。过了入山亭,是难走的上山路,走过10里路,就是“御碑亭”,亭中宋理宗题有“应梦名山”。说的是宋仁宗梦见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醒后即派人将天下山川绘成图画供他辨认,最后认定雪窦山就是梦中之山。后由宋理宗题词‘位梦名山”。

山顶平地上的雪窦资政禅寺,最初为东晋时的“瀑布院”,后改名为“瀑布观音禅院”、“十方禅寺”,到宋代咸平二年定为现名。遗憾的是,雪窦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捣毁,蒋介石对此非常不满,乘机利用无法无天的造反派无知且可笑的行动,诬蔑中共的宗教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雪窦寺也被修复,修复后的寺院要比原来的更为壮观,蒋介石应该地下有知。

雪窦寺是蒋介石每次回家乡必到的地方,在寺中还保留着他题写的“四明第一山”匾。他每次游雪窦寺,有时还要去附近的千丈岩瀑布、飞雪亭、消烦台、妙高台、伏虎洞、狮子岩、三隐潭等处。千丈岩瀑布,位于峡谷内,三面是悬崖峭壁,直冲云霄,名称“千丈岩”。而在雪窦寺两侧有两条河,会合于锦溪池,然后穿过关山桥,在千丈岩口形成瀑布,气势磅礴,飞流直下,而在悬壁半空,有一块巨石横空出世,突凸而立,瀑布冲到巨石上,只见碎珠四溅,银花飞舞,然后再聚一堂,状如白龙,顺山势蜿蜒而下。讲到此时,蒋介石总要对儿孙们说,不是亲临其境,不知其壮观和美妙。P2-4

后记

因为“文化大革命”,本人在恢复高考招生时考入大学已是“大龄青年”,从那时起就有写一部蒋介石兴衰录的愿望。参加工作后,在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在完成工作任务之余,终于完成了此稿。

蒋介石在历史上的痕迹是抹不掉的,也不需要抹掉。撰写拙作的目的就是要把曾在中国呼风唤雨的蒋介石的兴衰史.相对集中地展现于广大读者面前。

轰轰烈烈的20世纪过去了,中国在这一世纪中经历了旧中国的由衰而变、由变而乱,新中国由乱而治、由治而强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也出现了以北洋军阀和南京政府的领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失败者。笔者只是想从“兴衰”的角度。“录下”历史的必然性:只要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任何政党和政治人物就能成为胜利者,中国共产党和它的领袖们就是这样!只要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任何政党和政治人物只能走向失败。清廷、北洋军阀、南京政府和蒋介石就是这样!

向为撰写、修改和出版拙稿出力的台研所领导、刘振明、汪朝光、严如平、张同新、黄嘉树、李松林等老师,向为拙稿出版出过力的所有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欢迎同行和读者们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