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银圈子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晔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殷子俊抑郁了。

没有人会想到他能抑郁,他也不认为自己会得抑郁症。事实上,他还是得了抑郁症且非常严重。

他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假如生活没有改变,他觉得在死之前,相当于只过了一天。无数个重复的日子像数学里面分子与分母相同的连乘式,计算的时候将中间都消除了,结果只剩下一头一尾。

他一直在心里念叨,结果等于死,那也就是说,生等于死。

爱读书的殷子俊知道一些生死哲理,年轻的时候,他读过儒释道关于生死方面的文字。他曾想用这些经典去开解自己,而他当前的境遇是,只手吊在悬崖上,他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既然不能选择更好地活着,他想彻底地主宰一次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体面的方式结束这不堪的日子。刚有这念头的时候,他苦笑了一下,若干年前,他还跟着一群人声讨过自杀者的怯懦和不负责任——“既然有勇气选择死,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活着?”

自杀不仅需要胆量和勇气,而且需要智慧。

不同的死法对应不同的人生境遇,比如贪官似乎都喜欢选择跳楼;有难言之隐的病人,通常选择投河;个体突然消失的,会认为被灭口了。他选择服毒自杀,好像很少有服毒自杀的人。

他不想以自杀来引起社会的关注,自杀是私人的事,他选择自杀仅仅是想自己主宰一次命运,跟他人没有关系。

他不是怕死的人,可他实在想不出比较体面的死法。在没有好的想法之前,日子还得日复一日地过着。

死亡其实是个复杂的工程,他要先想好自己走了之后,预计亲戚朋友的反应,他要先做好有关的解释工作,他是个有条理的人,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眼中的悬疑人物,他讨厌悬疑。

他要安排好儿子的生活,起码要给儿子在成年之前做个“成长指引”,避免儿子跟自己一样走弯路。他要将自己若干个密码,一一罗列出来,各银行账户的、网络登录的、电脑开机和屏幕保护的、社保的、中国铁路分公司网站的,甚至QQ密码,他都想告诉儿子。

想到密码,他又苦笑了一下,这是一个密码时代,干什么事都需要密码,据说,有很多老人怕自己忘记密码,为此专门将密码写在一个本子上,结果他们忘记本子放在哪儿了。

他现在还不用将密码写在本子上,因为,电脑是他的劳动工具,他已经培养了记忆复杂密码的本领。

除了记忆密码,殷子俊的本领还挺多的: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当地作协、书法协会的会员、羽毛球运动健将、助理研究员职称、注册会计师资格,等等。能见到的荣耀,他身上都有,能说得上的能力他都具备,他唯一不具备的是,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处理跟领导的关系。

别看他跟领导相处时谨慎得像个政治家,一旦他开口说话,他就成了领导的冤家。

因为知道自己有这个缺陷,他渐渐不爱跟人交往,他怕自己说错话得罪人。他不知道的是,他不说话更得罪人。在领导的心目中,他应该是:见人能上能下,做人能屈能伸,能跟同事打成一片。

领导经常提示他说,单位里有人说他清高,有人说他不爱搭理人,有人说他脱离组织,还有人说他孤僻,他有点无所适从。

他不知道什么是架子,他不知道如何散架混到人堆里,他只知道凭真心和真情对人,同事和朋友好像不满足于这些。

他因极度抑郁而想自杀,每当他将自己抑郁的事说给老婆听,先前对他百依百顺的老婆,要么是听到他的倾诉随便应付一通,要么就是讥笑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他对老婆说自己抑郁症很严重的时候,老婆更加不相信他的话。

他有什么理由自杀呢?在北京衣食无忧、有房有车、家庭稳定、事业有成,很多人都羡慕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家跟抑郁根本不沾边,自杀是件非常矫情的事。

老婆不知道,她的不理解是让他彻底抑郁的最后一根稻草。老婆知道他经常郁郁寡欢,因此一直劝他要从自身找原因,力争快点高兴起来。因为老婆的催促,促成了他心里的疙瘩越长越大。开始他还跟自己说着玩,以自杀来吓唬一下老婆。

当自杀这个词在心里闪现后,就像一颗种子迅速获得了发芽的力量。

他其实也不敢怪老婆对自己的不理解,记得同乡长者朱先生曾经跟他说过,“难得糊涂”这个词是非常聪明的人想出来的。只有经历过曲高和寡、卓尔不群的孤独,才会萌发糊涂点、再糊涂一点的心愿。不聪明的人不知道孤独的可怕,太聪明的人方懂得孤独的可悲,大部分人糊涂始、糊涂终,糊涂人心里没愁事,“难得糊涂”其实是在责问所有人:“你愿意做一个聪明的失落者呢,还是愿意做一个糊涂的傻乐者?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励志题。”

在思考自杀的问题上,殷子俊自豪于自己知识面的宽广。他知道一百种以上的自杀方式,其中五十种以上没有痛苦或者痛苦较少,这些自杀方法中还不包括:武侠小说中提到的服用“鹤顶红”毒药,间谍电影里面惯用的“剧毒胶囊”,悬疑故事里面的使用大剂量“胰岛素”,监狱里面的“躲猫猫”,美容院里面的“欢乐死”。

想到这些,殷子俊心里笑了一下。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的人什么时候都能将知识派上用场。殷子俊想自杀的事,他没有跟老婆提起。老婆不是很细心的人,由于事业顺风顺水,她的精力绝大部分都花在单位的事务上,节假日偶尔有空,她还要带着孩子奔波于各个补习班,她真的将殷子俊给忽略了。

自杀最残忍的方式是,在准备自杀的过程中慢慢消耗掉自己的生命。这个道理别说老婆不懂,世界上懂这个道理的人不多,否则,很多人都会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

P1-3

后记

《最后一个磨盘州人》出版后,读者觉得小说的下部需要延展,因为他们最想阅读的内容,小说里面说得不详细,读着觉得不过瘾。

作为码字的人,我当时也没敢展开叙述,一者因为那部小说的重点在前面两部,再者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很难写。

习惯阅读苦难的读者很难在我生长的这个年代找到值得咀嚼和玩味的元素,而写不出苦难似乎显不出作品的思想和内涵,这真是我头疼的事。好在我一直坚持我写我心的风格,能将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幸福都是由快速变化带来的。遥想人类发展的前几千年,仿佛都没有近几十年变化大:我们刚刚知道计算机之父的名字,计算机就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们还在回味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而人手一部的手机瞬间将天涯之隔变成屏幕内外;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分析寻呼台服务员的职业发展,这个行业瞬间就消失了。

就拿码字来说也是如此,以前的作家写一本书差不多要穷毕生的精力,而现在的网络写手,一天写几万字似乎不是难事。全国每年有几千部长篇小说出版,即平均每天都有十几本长篇小说诞生,而我读初中的时候,一本《青春之歌》还要靠手抄来普及。

世界变化太快了,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感受到快的节奏和节律;这个时代太平稳了,平稳到我们都写不出苦难和波折,以至于个别作家不得不转攻穿越、惊悚题材的故事。还有个别作家沉湎于建国后或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中而不能自拔,苦难跟暴力和色情一样,似乎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素材。要是小说中没有苦难,或者苦难的“苦”没有超过读者的预期,那么,作品的故事性一定被人质疑。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经历过痛苦但是没有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挫折但是没有经历过挫伤,经历过饥饿但是没有经历过饥荒。我生在一个和平发展的好年代,我没有让读者痛哭流涕的故事,读我的作品时不需要备上一盒面巾纸;我没有让读者惊恐万分的经历,读我的作品不需要在半夜三更闭着眼睛上厕所,我没有让读者穿越时代的幻想,读我的作品不需要在腰上系根绳子防走失;我甚至写不出像样的情爱场景,因为从人物、空间,到言语、性格、动作,我几乎一无所知,要是刻意编写太多,我怕我自己都不相信。

作品是传达思想的载体,我不想让读者绞尽脑汁地从我的几十万字里找我的思想,也不想费太多脑细胞去将自己的思想糅到故事里,我担心绞尽脑汁之后,读者对我不知所云。但是,我要给自己的思想找个安歇的方式,这是创作本书的初衷。

在我无数次改稿和校稿的过程中,我都想将故事写得悬念迭起、情节跌宕,最后我都放弃了,因为生活因平淡而真实。字为心话,我只能保持我写我心的状态,将我想写的东西给写出来,将我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也许呈现的东西不是大家想看的,但我不用担心将来跟别人说话时,需要顾忌自己曾经书写过的词句和表达的情绪。

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我每时每刻关注孩子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像对待孩子一样。我知道每件事、每个人、每个情节,甚至每个字的意思。正因为我骨子里了解它,所以,我坚信只有真实随心才是最好的。

跟以前出版的作品一样,我依然不想请人作序。尽管朋友们一再规劝,我还是觉得给作品留白不是可怕的事,我更不希望读者还没有看到我的作品就已经被序言来个“先入为主”。

结束前,大致介绍一下书的结构,本书分明暗两条主线。明线上,通过四个精英人物成长的经历,讲述职场尔虞我诈、圈子内外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殷子俊人生飘忽不定,大智若愚的杨得志春风得意,侠肝义胆的黄博士不得善终,不温不火的杨明杰极具经商智慧……他们在各自的圈子里演绎着爱恨情仇、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暗线上,以朱先生的解释或者联想的方式,不断从主人公的起伏命运中总结着人生智慧。

“银”不仅暗指主人公杨得志和殷子俊在金融系统工作的背景,银也是代表着天圆地方的货币符号。货币就是一个圆圈子,我们被货币役使的人整天被各种各样的圈子所包围,有人进了圈子,有人出了圈子,属于你的圈子你想逃逃不掉,不属于你的圈子,你想挤也挤不进,这就是现实。

谁的青春谁做主?事实是,人在江湖,圈子决定了你的处境和际遇,在各种圈子里,我们戴着套子开启渐进的人生。

我一直是幸运的人,本书从构思到成书,从成书到出版,我一直得到朋友们的关照。在构思的过程中,资深培训师何斌师弟对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精彩的点评,因为他和朋友的鼓励,为我写作注入了持续的动力;书稿既成,我得到了学妹侯俊英女士的引荐,感谢作家出版社的刘主任和编辑韩星老师的抬爱,对于作品的出版,他们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对我写作给予百分之百的支持,这是我能一年完成一部作品的根本原因,感谢相濡以沫的张晓蕾女士,这本书完稿的时候,她已经顺利度过五年的复发期,祝愿她永远健康!本书中引用了朱承彧同学一些文字,对她的智慧贡献,深表谢意!祝愿她写出越来越好的作品。

目录

第一章 日复一日

第二章 流金岁月

第三章 风月无声

第四章 河海风波

第五章 暗流涌动

第六章 阴差阳错

第七章 祸起萧墙

第八章 黯然神伤

第九章 物竞天择

第十章 思想篱笆

第十一章 时来运转

第十二章 圈子文化

第十三章 青春微澜

第十四章 激情飞扬

第十五章 意乱情迷

第十六章 龙腾虎跃

第十七章 职场政治

第十八章 筚路蓝缕

第十九章 人情社会

第二十章 虚拟空间

第二十一章 鲇鱼效应

第二十二章 极度体验

第二十三章 四十不惑

第二十四章 厚积薄发

第二十五章 礼尚往来

第二十六章 十面“霾伏”

第二十七章 危机重重

第二十八章 暗度陈仓

第二十九章 惠风和畅

待 续

后 记

内容推荐

朱晔著的《银圈子》讲述了:京都商圈出我辈,一入职场岁月催。

几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草根儿,在大学校园里寒窗苦读、激扬文字、追女泡妞,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青葱岁月,懵懵懂懂地踏上步步惊心的职场征程。社会生活的海面上风和日丽、平淡无奇,海面下却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四个年轻人在职场经历了阳奉阴违、尔虞我诈,在潜规则里碰得头破血流后,逐渐成熟坚强起来,成为商业圈、金融圈、文化圈里的精英。

尽管他们有车有房,身居管理层,人前器宇轩昂,光鲜亮丽,但生存危机、情感危机、信念危机等接踵而至,私生活杯盘狼藉,一地鸡毛,在焦虑不安和困顿迷惘中度日。才华横溢的殷子俊人患上重度抑郁,春风得意的杨得志夫妻同床异梦,侠肝义胆的黄博士惨遭贪官买凶杀害,腰缠万贯的杨明杰身陷利益旋涡……

谁的人生谁做主?事实是,人在江湖,圈子决定了你的处境和际遇,在各种圈子里,我们戴着面具和套子开启渐进的人生。

编辑推荐

银行圈的暗战,商业圈的欺诈,文化圈的虚伪,朱晔著的《银圈子》再现了活色生香的中国官场和金融生态圈。这是一群人前显贵、人后吞泪“白骨精”,坦露大时代里精英分子的困惑和无奈。这部小说集金融、职场、时代背景于一体。反映了北京几十万精英分子浮躁迷惘的心路历程。商圈如海,不习水性者万劫不复;职圈如局,不明内幕者扫地出门;情圈如梦,迷醉不醒者竹篮打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