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现实和理论中的时间与动态
1.1 引言
1.2 理解现实经济中的动态
1.2.1 时间进入经济运行的四种方式
1.2.2 经济动态变化的三个基本特征
1.2.3 经济体系特有的动态因素: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
1.2.4 生产预筹行为的历史变化
1.2.5 狭义的动态与广义的动态
1.3 经济学思想动态观念的发展
1.3.1 经济学是如何发展动态观念的
1.3.2 影响动态观念变化的四种力量
1.4 动态观念中几个重要的概念和关系
1.5 动态观念是理解学派差异的钥匙
第二章 早期经济思想的经验主义动态观
2.1 引言
2.2 重商主义:商业资本主义的简单动态
2.2.1 重商主义动态观念的总体特点
2.2.2 托马斯曼:货币的运动与增殖
2.2.3 配第:财富的源泉进入生产领域
2.2.4 达维南特:国民收入概念与需求弹性
2.2.5 塞拉:商业和农业的规模报酬
2.2.6 超YUE理性的直觉:凯恩斯新解下的重商主义
2.3 重农主义:经济循环流的建立
2.3.1 康替龙:动态思维超前的经济学家
2.3.2 魁奈:经济循环的创始人
2.3.3 杜尔阁:维生工资、农业收益递减规律
第三章 古典主义:剩余和积累ZHI名品牌的动态观念
3.1 引言
3.2 古典经济学家的动态观
3.3 大卫休谟:经验主义的动态观
3.4 亚当·斯密:动态整体框架初步建立
3.4.1 时代背景与思想特征
3.4.2 动态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
3.4.3 斯密的动态观和市场调整机制
3.5 马尔萨斯:强调经济体系的灰暗前景
3.6 李嘉图:逻辑一致的整体框架
3.7 西斯蒙第:生产过剩和时期分析方法
3.8 穆勒:古典主义的最后综合者
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均衡分析的新路线
4.1 引言
4.2 瓦尔拉斯:将经济学拉向静态的交换科学
4.2.1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4.2.2 瓦尔拉斯对经济现实的裁剪
4.3 杰文斯
4.4 马歇尔:边际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调和者
4.4.1 时代背景和思想特征
4.4.2 局部均衡分析及其困难
4.4.3 马歇尔的进化论思想
4.4.4 马歇尔经济学中的时间及其特点
4.4.5 马歇尔动态观念中的几个要点
4.5 克拉克:探索动态分析的美国先驱
4.5.1 克拉克的动态分析方法
4.5.2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4.5.3 劳动价值的决定与就业理论
第五章 奥地利学派:有效的动态主义者
5.1 引言
5.2 门格尔:经济过程分析的创始人
5.3 庞巴维克:资产阶级的马克思
5.4 米塞斯:时间与不确定性
5.5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5.6 哈耶克:消费过度与经济萧条
第六章 瑞典学派:宏观经济动态均衡分析
6.1 引言
6.2 魏克赛尔:反对萨伊定律的先驱
6.3 缪尔达尔:在价格体系中引入预期
6.4 林达尔:动态经济理论
第七章 凯恩斯:时间和动态的革命
7.1 引言
7.2 理解《通论》的三个视角
7.2.1 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的批评
7.2.2 凯恩斯对经济循环问题的重新考察
7.2.3 凯恩斯的思维桥梁:新的概念与变量
7.3 凯恩斯经济思想中的动态
7.4 凯恩斯思想的进一步讨论
7.4.1 凯恩斯与马歇尔方法和瓦尔拉斯方法
7.4.2 熊彼特对《通论》静态性的批评
7.4.3 充满争议的凯恩斯理论
第八章 新古典综合:动态理论与微观基础
8.1 引言
8.2 希克斯:一般均衡的动态化
8.2.1 《价值与资本》:一般均衡动态化的早期努力
8.2.2 希克斯其他的动态思想
8.3 萨缪尔森:动态化的数学表达
第九章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演变的中间体
9.1 引言
9.2 货币主义视角的凯恩斯理论与凯恩斯主义视角的货币数量论
9.3 货币主义是如何着手否定凯恩斯主义的
9.4 货币主义对动态和时间的看法
第十章 理性预期假设下的宏观经济:折翼的动态
10.1 引言
10.2 理性预期学派:对马歇尔路线的有效革命
10.2.1 理性预期学派的几个动态观念
10.2.2 理性预期的进步与检验
10.3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周期内部的均衡
10.4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不完全竞争的均衡
10.4.1 繁杂的不完全市场
10.4.2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综合和凯恩斯的关系
第十一章 后凯恩斯主义及其他学术进路的动态观念
11.1 引言
11.2 琼罗宾逊:强调历史时间
11.3 斯拉法:古典主义的最后复兴
11.3.1 《用商品生产商品》的静态属性
11.3.2 对马歇尔厂商与产业均衡理论的批判
11.4 后凯恩斯主义的其他重要学术路线
11.4.1 哈罗德:动态均衡以及要素的可替代性
11.4.2 卡莱斯基:另一种有效需求不足
11.4.3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论
11.4.4 保罗·戴维森:历史时间的当代捍卫者
11.5 欧肯及弗莱堡学派:寻找理论与历史的桥梁
11.6 罗斯托:非均衡的动态增长过程
11.6.1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分析方法与历史观
11.6.2 罗斯托分析中的综合性和非均衡
第十二章 动态观念历史演变的脉络
12.1 引言:动态观念的微观分水岭和宏观分野
12.2 分析技术推动的动态观念转变
12.3 经济分析技术的内在矛盾和问题
12.4 理论的发展和现实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