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温哥华的社会佳美兰团体
第一节 鳄鱼之乐
第二节 自行车佳美兰
第三节 格他·阿斯玛拉
第二章 温哥华的学生佳美兰课堂
第一节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佳美兰课堂
第二节 温哥华社区学院的学生佳美兰课堂
小结 个体的自由选择——佳美兰在西方
第三章 佳美兰新音乐
第一节 西方现代实验音乐影响下的佳美兰新音乐
第二节 “仿派”佳美兰新音乐
第三节 一个乐器改革的个案
小结 西方佳美兰创作中的坚守与嬗变
第四章 阿斯玛拉的巴厘岛之旅
第一节 缘起与准备
第二节 在巴厘岛的第一周
第三节 关于“音乐会”的速写
第四节 互为镜像的两地佳美兰人
第五节 阿斯玛拉社团内部的矛盾表现
小结 与佳美兰不可分割的荣耀、理想与现实
结语
附录
一 约翰·凯奇“Haikai”的演奏说明及部分乐谱的手稿
二 约翰·西德尔关于凯奇以及“Haikai”创作的回忆录
三 约翰·西德尔创作的《加比奥拉岛上的海潮池》的演奏说明与乐谱
四 笔者制作的部分访谈问题
参考文献
杨艳丽著的《佳美兰在温哥华/博士文库》为对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市的佳美兰生存现状的研究专著。作者通过扎实深入的田野工作,并在长期参与该市几个佳美兰社会团体和大学里的佳美兰课堂的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将佳美兰在温哥华地区的活动状况、传播与发展、音乐创作以及由此牵引出来的与之相关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作者力图对佳美兰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与传播这一现象所承载的文化与社会涵义给出自己的诠释。本书语言流畅,个性鲜明,可读性强,适合世界音乐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对于佳美兰音乐创作方面的研究,杨艳丽著的《佳美兰在温哥华/博士文库》主要涉及两种典型的却相异的风格:一种是受西方实验音乐影响下的佳美兰创作;另一种是尽可能保持印尼传统佳美兰风格的“仿派”佳美兰。辩证地看“文化基因”的存在使佳美兰既有不变性,又有可变性,而可变的因素是建立在不变因素的庞大基础之上的。
另外,对于佳美兰原生地的“朝圣”既反映出西方团体在精神上的需求,也折射出原生地人在物质上的需求。通过西方佳美兰人的“朝圣”之旅,这种音乐原生地的期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作者通过自己不同层次的文化体验以及换位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同文明同处一室时的碰撞、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