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分册。收入黄遵宪1864至1904年间的诗作六百四十一首,是近代“诗界革命”有代表性的诗集,这些诗歌广泛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西方许多新事物,独具一家风貌,如梁启超所评:“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饮冰室诗话》)本书附有题解和注释和出处。全面详尽,通俗易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境庐诗草(上下)/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黄遵宪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分册。收入黄遵宪1864至1904年间的诗作六百四十一首,是近代“诗界革命”有代表性的诗集,这些诗歌广泛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西方许多新事物,独具一家风貌,如梁启超所评:“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饮冰室诗话》)本书附有题解和注释和出处。全面详尽,通俗易懂。 内容推荐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目录 前言 发凡 康序 自序 人境庐诗草笺注 初印笺注本陈序(1) 初印笺注本冯序(2) 初印笺注本王序(3) 初印笺注本自序(5) 卷一古今体诗共七十二首同治三年至十二年作 感 怀(1)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10) 拔自贼中述所闻(14) 潮州行(15) 喜闻恪靖伯左公至官军收复嘉应贼尽灭(17) 乱后归家(19) 送女弟(21) 二十初度(25) 游丰湖(26) 长子履端生(30) 杂 感(31) 哭张心谷士驹三首(40) 山 歌(42) 生 女(46) 庚午六月重到丰湖志感(47) 游潘园感赋(48) 香港感怀十首(49) 寓汕头旅馆感怀寄梁诗五居实(58) 将至潮州又寄诗五(59) 铁汉楼歌(60)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64) 寄和周朗山(71) 春夜怀萧兰谷光泰(73) 闻诗五妇病甚(74) 怀诗五(74) 为诗五悼亡作(75) 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文 仲于矮屋中遂皆诗五共 登明远楼看月少珊有诗 作此追和时癸酉孟秋也(76) 羊城感赋六首(81) 卷二古今体诗共五十五首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三年作 寄四弟(88) 人境庐杂诗(90) 将应廷试感怀(94) 出 门 (95) 由轮舟抵天津作(96) 水 滨(97) 武清道中作(98) 早行(10O) 慷慨(101) 月 夜(102) 代柬寄诗五兰谷并问 诸友(103) 狂歌示胡二晓岑曦(105) 重九日雨独游醉中作(106) 别赖云芝同年鹤年(107) 为萧少尉步青作(112) 乌之珠歌(113) 田横岛(121)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 门感怀诗(123) 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荫桓龚霭人丈易图作(131)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133)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136) 大狱四首(144) 别张简唐思敬并示 陈绰尚元焯(149) 三十初度(150) 将之日本题半身写真寄诸友(151) 又寄内子(152) 卷三古今体诗共四十八首光绪三年至七年作 由上海启行至长崎(153) 西乡星歌(155) 石川鸿斋英偕僧来谒张副 使误谓为僧鸿斋作诗自 辩余赋此以解嘲(163) 不忍池晚游诗(169) 宫本鸭北以旧题长华园诗索和(175) 樱花歌(177)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184) 都踊歌(189) 庚辰四月重野成斋安绎岩 谷六一修日下部东作鸣 鹤蒲生纲斋重章冈鹿门 千仞诸君子约游后乐园 园即源光国旧藩邸感 而赋此(192) 送夫户玑公使之燕京(195) 大 阪(198) 游箱根(199) 宫本鸭北索题晃山图即用卷中小野湖山诗韵(206) 送秋月古香种树归隐日向故封即用其留别诗韵(208) 近世爱国志士歌(210)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211)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231) 徐晋斋观察寿朋吴翰涛贰尹广霈随使美洲道出日本余饮之金寿楼翰涛即席有诗和韵以赠(243) 流求歌(244) 卷四 古今体诗共三十二首光绪八年至十一年作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254) 为佐野雪津常民题觚亭(258) 海行杂感(259) 逐客篇(264) 纪事(275) 冯将军歌(285) 九姓渔船曲(289) 感怀(296) 卷五古今体诗共二十七首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作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 月作歌(298) 归过日本志感(301) 舟中骤雨(303) 到香港(303) 到广州(304) 肇庆舟中(305) 将至梧州志痛(305) 游七星岩(306) 夜宿潮州城下(307) 夜泊(308) 远归(309) 乡人以余远归争来询问赋此志感(310) 今夕(310) 春夜招乡人饮(311) 小 女(320) 即 事(321) 下水船歌(322) 闭关(324) 春暮偶游归饮人境庐(324)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325) 遣 闷(335) 寒食(336) 夜饮(337) 日本国志书成志感(338) 十月十九日至沪初随何大臣如璋使日本即于是日由上海东渡今十二年矣(339) 由潮州溯流而上驶风舟行甚疾(340) 夜泊高陂其地多竹(341) 卷六 古今体诗共六十九首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作 自香港登舟感怀(342) 过安南西贡有感(343) 锡兰岛卧佛(346) 温则宫朝会(384) 重雾(386) 伦敦大雾行(387) 在伦敦写真志感(390) 得梁诗五书(391) 今别离(392) 忆胡晓岑(397) 感事三首(398) 寄怀左子兴领事秉隆(405) 送承伯纯厚吏部东归(406) 岁暮怀人诗(407) 春游词(428) 郁郁(429) 登巴黎铁塔(429) 苏彝士河(434) 九月十一夜渡苏彝士河(436) 舟泊波塞是夕大雨盖六月不雨矣(436) 卷七 古今体诗共五十首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夜登近海楼(438) 续怀人诗(439)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446)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455) 眼 前(460) 寓章园养疴(461) 番客篇(462) 养疴杂诗(485) 卷八古今体诗共五十七首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 悲平壤(491) 东沟行(493) 哀旅顺(495) 哭威海(497) 偕页损轩大庄夜谈(501)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502) 为同年吴德浦寿其母夫人(507) 马关纪事(513) 晚渡江(517) 降将军歌(518) 五月十三夜江行望月(521) 台湾行(521) 度辽将军歌(527) 闰月饮集钟山送文芸阁学 士廷式假归兼怀陈伯严 吏部三立(533) 用写经斋体送叶损轩之申江(534) 立秋日访易实甫顺鼎遂偕游秦淮和实甫作(535) 又和实甫(537)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继栋(538) 九月初三夜招袁重黎柯巽庵梁节庵王晋卿诸君小饮和节庵韵(541) 上海喜晤陈伯严(542) 题黄佐廷赠尉遗像(543) 赠梁任父同年(545) 寄 女(547) 感怀呈樵野尚书丈即用话别图灵字韵(552) 放歌用前韵(555) 题樵野丈运甓斋话别图(558) 和沈子培同年曾植(568) 游仙词仍用沈乙庵韵(569) 元朱碧山银槎歌(570) 为何翔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 (577) 酬曾重伯编修(578) 上黄鹤楼(580) 上岳阳楼(581) 长沙吊贾谊宅(582) 书 愤(584) 支 离(588) 卷九古今体诗共一百三十六首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作 纪事(590) 放 归(591) 九月朔日启程由上海归舟中作(592) 到 家(593) 感事(594) 人境庐之邻有屋数间余购取其地葺而新之有楼岿然独立无壁南武山人为书一联日陆沈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因足成之(605) 寒夜独坐卧虹榭(606) 小饮息亭醉后作(607) 仰 天(608) 雁(609) 酬刘子岩同年瑛(609) 己亥杂诗(610) 己亥续怀人诗(646) 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660) 卷十 古今体诗共七十六首光绪二十六年作 庚子元旦(666) 杜 鹃(668)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669) 寄怀丘仲阏逢甲(674) 感事又寄丘仲阏(675) 述 闻(678) 七月十五夜暑甚看月达晓(685)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686) 五禽言(706) 再述(709) 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715) 闻车驾西狩感赋(716) 有以守社稷为言者口号示之(717) 中秋夜月(718) 读七月廿五日行在所发罪己诏书泣赋(719) 谕剿义和团感赋(720) 闻驻跸太原(721) 闻车驾又幸西安(723)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724) 再用前韵酬仲阏(726) 三用前韵(728) 四用前韵(731) 五用前韵(733) 六用前韵(735) 七用前韵(737) 八用前韵(740) 天津纪乱十二首(742) 京乱补述六首(752) 京 师(756) 三哀诗(757) 和平里行和丘仲阏(777) 卷十一古今体诗共十九首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年作 聂将军歌(786) 夜起(794) 群公(795) 奉谕改于八月廿四日回銮 感赋(799) 和议成志感(800) 启銮喜赋(801) 车驾驻开封府(802) 李肃毅侯挽诗四首(803) 寄题陈氏蜻庐(808)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813) 人境庐诗草笺注 原稿本卷五至卷八跋 辛亥初印本跋 辛未校刊后记 附录一 日本杂事诗自序 日本杂事诗 附录二 《清史稿》本传 嘉应黄先生墓志铭 黄公度先生年谱 附录三 诗话上 诗话下 二○○○年版跋 试读章节 感 怀 [题解]此诗同治三年(1864)诗人十七岁时所作。时值清军攻陷太平天国天京。面对清王朝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诗中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志在匡世救弊、报国救民的政治抱负;同时,此诗也开宗明义表明了“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和“宋人之义理,汉人之考据,均非孔门之学”的为学主张,体现了诗人“经世致用”的精神。 世儒诵《诗》《书》[一],往往矜爪嘴[二],昂头道皇古[三],抵掌说平治[四]。上言三代隆[五],下言百世俟[六],中言今日乱,痛哭继流涕[七]。摹写车战图[八],胼胝过百纸[九]。手持《井田谱》[一○],画地期一试[一一]。古人岂我欺[一二],今昔奈势异。儒生不出门[一三],勿论当世事[一四],识时贵知今[一五],通情贵阅世[一六]。卓哉千古贤,独能救时弊[一七],贾生《治安策》[一八],江统《徙戎议》[一九]。 [一] 王充《论衡》:“说经者为世儒。”《孟子》:“颂其《诗》,读其《书》。”焦循《正义》:“《周礼·春官·大师》注云:‘颂之言诵也。颂其《诗》即诵其《诗》’。” [二]韩愈诗:“怜汝矜爪嘴。” [三]蔡邕《独断》:“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 [四]《战国策》:“抵掌而谈”。《孟子》:“如欲平治天下。” [五] 《论语》何晏《集解》:“马日:‘三代,夏、殷、周’。”费衮《梁溪漫志》:“蜀中石刻东坡《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云:“可致三代之隆’。” [六]韩愈诗:“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礼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七]《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八] 王应麟《玉海》:“建炎元年李纲言,步不足以胜骑,骑不足以胜车,请以车制颁于京东西路,使制造教习,因绘图进呈。” [九]苟子:“手足胼胝。” [一○] 马端临《文献通考》:“《周礼·井田谱》二十卷,进土会稽夏休撰。” [一一]《宋元学案·横渠学案》:“与学者将买田一方,画为数井,以推明先王之遗法。”又《横渠理窟》:“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 [一二]《孟子》:“周公岂欺我哉!”苏轼诗:“古人不我欺。” [一三] 王充《论衡》:“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老子》:“不出户,知天下。” [一四]《晋书·王猛传》:“桓温人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 [一五] 《蜀志·诸葛亮传》注:“《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日: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大戴礼》:“往古所以知今。” [一六]《易》:“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刘禹锡诗:“阅世难重陈。” [一七]《晋书·姚苌载记》:“以救时弊。” [一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汉书·贾谊传》:“因陈治安之策。” [一九]《晋书·江统传》:“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又:“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P1-2 序言 《人境庐诗草》序·(清)康有为 嵚崎磊落,轮囷多节[1],英绝之士,吾见亦寡哉!苟有其人欤,虽生于穷乡,投于仕途,必能为才臣贤吏,而不能为庸宦,必能为文人通人[2],而不能为乡人[3]。苟有其人欤,其为政风流[4],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荦绝俗,而有其可传者也。吾于并世贤豪多友之[5]。我仪其人欤[6],则吾乡黄公度京卿其不远之耶[7]!公度生于嘉应州之穷壤,游宦于新加坡、纽约、三藩息士高之领事馆[8],其与故国中原文献至不接也。而公度天授英多之才,少而不羁。然好学若性,不假师友,自能博群书,工诗文,善著述,且体裁严正古雅,何其异哉!嘉应先哲,多工词章者。风流所被,故诗尤妙绝。及参日使何公子峨幕[9],读日本维新掌故书,考于中外政变学艺,乃著《日本国志》,所得于政治尤深浩。及久游英、美,以其自有中国之学,采欧美人之长,荟萃熔铸,而自得之[10]。尤倜傥自负,横览举国,自以无比。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缟鹤[11],无非珍奇矣。公度长身鹤立,傲倪自喜。吾游上海,开强学会,公度以道员奏派办苏州通商事,挟吴明府德?叩门来访[12]。公度昂首加足于膝,纵谈天下事;吴双遣澹然旁坐,如枯木垂钓。之二人也,真人也,畸人也[13],今世寡有是也。自是朝夕过从,无所不语。闻公度以属员见总督张之洞[14],亦复昂首足加膝,摇头而大语。吾言张督近于某事亦通,公度则言:吾自教告之。其以才识自负而目中无权贵若此,岂惟不媚哉!公度安能作庸人!卒以此得罪张督,乃闲居京师。翁常熟览其《日本国志》[15],爱其才,乃放湖南长宝道。时义宁陈公宝箴无楚[16],大相得,赞变法。公度乃以其平日之学发纾之,中国变法自行省之湖南起。与吾门人梁启超共事久,交尤深。于是李公端棻奏荐之,上特拔之使日本[17]。而党祸作[18],公度几被逮于上海。日故相伊藤博文救之[19],乃免。自是久废,无所用,益肆其力于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博以环球之游历,浩渺肆恣,感激豪宕,情深而意远。益动于自然,而华严随现矣[20]。公度岂诗人哉!而家父、凡伯、苏武、李陵及李、杜、韩、苏诸巨子[21],孰非以磊砢英绝之才,郁积勃发,而为诗人者耶!公度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22],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上荫白云,下听流泉,而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 康有为序于那威北冰海七十二度观日不没处。以为公度有诗,犹不没也,光绪三十四年夏至。 后记 《人境庐诗草笺注》初版本,连史纸线装本三册,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多次重印,最后一次印本为一九八一年六月版。商务本原有之陈柱、冯振、王蘧常三先生之序及余自序,俱被重印本删去,注中所引曾国藩日记及诗句亦被删去,其他笺注内容,颇多更易,与商务本互有短长。兹合各本取长补短,如恢复所引曾诗,增注唐才质详细生平,原注佛典,转引者多。兹直接从《大藏经》中改采切当之经论。一九八一年最后本发行之后,余编纂《清诗纪事》,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发行,其中黄遵宪一家,所引各家诗话、笔记、杂文等,达一百五十六页之多。《纪事》之编纂,事在最后笺注本发行后八、九年,笺注本最后发行时尚未及见后来采撷到之文,无从收入。且两书性质不同,亦不必以《纪事》所录增入《笺注》本,以免冗长累赘,不合笺注体式,两书分别行世,研究者资以互参可也。 一九九九年仲联识于苏州大学。编者附识《人境庐诗草》我们采用了钱仲联先生的笺注本。为方便一般读者阅读,钱仲联先生委托钱学增、陈国安等同志为每首诗写了一个简短的“题解”。王海燕、朱焱炜、徐茂文、孙琴等同志也参加了部分工作。感谢钱仲联先生、苏州大学中文系诸位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由于我们经验不足,由此给读书在阅读方面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敬盼诸位读者谅解为荷。 二○○○年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