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柳鸣九所写的关于20世纪文学的文字,大多数就是围绕三个方面,特别是“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在读书、选题、翻译、看稿中的心得与感言,大部分以序言的形式发表,这就是这个集子与前一个集子的由来。这里虽然涉及的作家不在少数,但比起像个茂密树林的法国当代文学而言,他所拾撷的只不过是一些零散的叶片而已。至于这个集子之所以题名为“凯旋门前的桐叶”,则是因为作者一回忆起巴黎,耳际总会响起林荫道上千万片桐叶发出的和声,沁人心扉的和声。要研究这座郁郁葱葱树林的整体生态吗?不妨先采一些树叶看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凯旋门前的桐叶/读书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柳鸣九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近年来,柳鸣九所写的关于20世纪文学的文字,大多数就是围绕三个方面,特别是“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在读书、选题、翻译、看稿中的心得与感言,大部分以序言的形式发表,这就是这个集子与前一个集子的由来。这里虽然涉及的作家不在少数,但比起像个茂密树林的法国当代文学而言,他所拾撷的只不过是一些零散的叶片而已。至于这个集子之所以题名为“凯旋门前的桐叶”,则是因为作者一回忆起巴黎,耳际总会响起林荫道上千万片桐叶发出的和声,沁人心扉的和声。要研究这座郁郁葱葱树林的整体生态吗?不妨先采一些树叶看看!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的第七个评论文集,和前几个文集一样,也带有专题性,所收的文章都是讲法国20世纪文学的,算得上是作者在这个专业上的第二个集子。这一集与以前一集相比,前一个的重点是“存在”文学与“新小说”派,而这一个的重点则是战后获奖小说与作为本世纪法国文学流派之终结的“新寓言”派。包括五六十篇文章的两个集子共五十万的文字,评说了法国本世纪文学的很大部分名家名著,是作者这些年来在这个专门领域里读书生活与专业工作的小结。 目录 自序 阿波利奈尔的坐标在哪里? 《烧酒集》及其它 基督教——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 克洛代尔:《缎子鞋》 永恒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现实与超现实之间 鲍里斯·维昂:《岁月的泡沫》 法兰西女性“难养也”的“发条”种种 莫里亚克的黛莱丝四部曲 学者型文学大师笔下的爱情标本 莫洛亚:《情界冷暖》 一种“凌绝顶”的意境 圣爱克苏贝里:《夜航》与《人类的大地》 法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 保尔·尼赞的《阴谋》 尼科尔森上校的独特性 皮埃尔·布尔的《桂河桥》 地下抵抗运动的真实写照 罗歇·瓦扬:《荒唐的游戏》 西方当代社会中人的“世纪病” 西蒙娜·德·波伏瓦:《美丽的形象》 入文学殿堂居高位的“小偷” 让·惹内的《小偷日记》 西西弗式的奋斗 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现代罗滨汉的义举 罗曼·加里:《天根》 不见经传的德库安与他的印第安人 在《约翰·地狱》中 从19世纪包法利夫人到20世纪包法利夫人 芒迪亚克的《摩托车》 闲暇中的心理张力 芒迪亚克:《闲暇》 毕竟是人的颓废沉沦者 凯菲莱克:《黑色诱惑》 传统中的现代,现代中的传统 乔治·佩雷克:《人生拼图版》 一个特定精神过程的神话 图尔尼埃的《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虚无缥缈境》 色彩缤纷的睿智 “新寓言”派作家图尔尼埃及其短篇小说 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极端厌弃 勒·克莱齐奥:《诉讼笔录》 卢梭风致的精灵 勒·克莱齐奥:《梦多》及其它 莫狄阿诺的魅力 《寻我记》、《魔圈》、《夜巡》及其它 莫狄阿诺在80年代的变奏 《一度青春》、《往事如烟》、《凄凉别墅》 试读章节 在我们面前的,是20世纪第一个大诗人,是2p世纪诗歌道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是一个以其才情、智慧、敏锐、开创精神以及远见的理论视野,指引着、20世纪诗歌新潮流的人物。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他身上一些令人瞩目的明显标志: 是他,在1913年献出了在法国20世纪诗坛上将要算是最出色、最重要的一个诗集《烧酒集》,诗集问世于人们厌倦了帕纳斯派诗歌的一丝不苟之时,体现了对诗歌的一种新追求,它继承了法国诗歌最纯粹、最直接的传统,既有龙沙式的精雕细琢,也有维庸式的自然、强烈而又动人的粗朴无华,而与传统成分并存的,则是浓重的现代色彩。其现代色彩既来自波德莱尔·兰波所首倡的应和、通感、默启、暗示的象征主义艺术,也来自诗人发轫于对20世纪现实生活节奏与速度的敏感之中的对诗歌动感的追求,还来自他在诗歌的语言与形式上的反传统精神:从放弃标点符号、只根据呼吸的停顿与内心感情的起伏来划分诗节,到无视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界限、不拘于诗的句形、糅用民歌谣曲的风格与俗词俚语,等等。这部给法国诗歌带来了浓浓新意的集子,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巨大影响是任何别的诗集所不能比拟的,而且这种影响至今不衰。 是他,面对着20世纪现实生活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以争取艺术领域中人类精神解放的执著观念,不断追求艺术风格与艺术形式的创新变革,热情参与那个时代一切朝向这个目的的文化活动。早在1905年至1907年,他是毕加索创立体主义绘画的赞助者、参与者,是他完成了立体主义的理论建树,被毕加索称为“立体主义的教皇”;1913年,他又以宣言式的文章《未来主义的反传统》为诗歌中立体未来主义树立了一面旗帜,成为未来主义在法国诗歌中的主要代表、在整个欧洲诗歌中成就最高的人物。 P1-2 序言 这是我的第七个评论文集,和前几个文集一样,也带有专题性,所收的文章都是讲法国20世纪文学的,要算我在这个专业上的第二个集子。如果这一集与以前一集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前一个的重点是“存在”文学与“新小说”派,而这一个的重点则是战后获奖小说与作为本世纪法国文学流派之终结的“新寓言”派。包括五六十篇文章的两个集子共五十万的文字,评说了法国本世纪文学的很大部分名家名著,是我这些年来在这个专门领域里读书生活与专业工作的小结。 近年来,各种新的批评方法、批评术语纷纷被引进,文化理论界对文学的评说,新招迭现,层出不穷,论文学者,言必称主义、潮汐、形态、边缘、实验,似乎不论主义,就与哲理高度无缘,不巡游在边缘上,就深入不到文学的核心真谛,不讲颠覆的语言实验,就探究不到文学的真义,相形之下,对作品本身切实具体的研究与评析,愈来愈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似乎那是一种过时的玩意儿。 我倒是,近年来所写的关于20世纪文学的文章,偏偏很少谈主义、新潮、边缘、实验,而是谈一个个作品、作家,即使涉及那些新的理论领域,也是通过谈具体作品有所涉及的。这似乎有点“逆潮流而动”,也许,就像是留着辫子的张勋了。 我之所以这样做,一个方面的具体原因,是我要为“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写序。这套丛书计划七十种,已经出版了六十三种,要算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巨型的当代国别文学丛书。创办时,受到了出版者与几位友人的“挑唆”“怂恿”。我居然萌生了“七十种书的序言均出自主编之手”的“非分之想”。蚂蚁啃骨头。时至今日,除三四种外,骨头总算给蚂蚁啃下来了,形成了几十篇序言论说一百多部本世纪法国文学名著佳作的小气候。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与我的研究观有关,这个原因可以说是更主要的,决定性的。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过:“文学的发展过程,根本上说来,就是一部又一部、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作品的生产与流通的过程。文学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作品出现史。离开了作品,就没有文学史上的大家,就没有文学史上的流派,就没有文学史上的方法与主义,就没有文学的阶段与分期。作品的研究是作家研究、流派思潮研究、主义方法研究、断代史研究、通史研究等一切研究的基础。”我这个思想的形成由来已久,它对我的研究道路很有些影响:大学毕业后,我原是被分配去搞西方文论的翻译与编辑,并专攻文艺理论与西方文艺批评史的,正是由于上述思想,深感自己对作家作品没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在文艺理论问题与批评史问题的研究上真弄出点东西来,我才转向文学史研究,特别是作家作品研究的。 如果说,作品研究和文本研究确是一切文学研究的基础,那么它对我们今天的当代文学研究而言,就更是当务之急了。从林琴南以来,中国人就愈来愈多地接触、认识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佳作,时至今日,对外国20世纪以前的文学,已经咀嚼、体味了一个多世纪,但对外国20世纪的文学的接触,认识却要少得多。民族灾难、战祸纷争、社会动乱、自我折腾,使得中国人在这个世纪无暇及时追踪外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即使社会条件允许追踪一时,也完全是在政治道德要求与意识形态戒条的禁锢之下,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才得以在较为宽松的状态下接触与评介外国20世纪文学。但这时,已经是20世纪的末期,离本世纪西方文学结束自己的行程已经是为期不远。人们不无尴尬、不无困窘地发觉,真正认识它还没有开始呢,或者说,只刚刚对它有了一点了解与认识,而总结它、梳理它、对它作整体研究的巨大课题,就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了。 要摆脱这种认识上尴尬与困窘,方便法门还是有的,外国人早已对自己本世纪的文化文学进程有了深入的思考、研究与总结,而且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体系、新的学科学派层出不穷,令人接应不暇,有拿来主义传统的国内文化界满可以自主选用,俯首皆拾,甚为方便。在外国的事物上,外国人当然更权威,而且理论形态新,对睁开眼睛向外的中国文化人士的强烈的吸引力是不在话下的。这便是近年来新的理论学派、批评流派大量引进的原因,它说明了我们认知上的渴求与对当代世界文化作总体把握的急切。 这本来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很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好事。不过,应该看到,当代世界的文化新论、文史新总结、新思潮、新方法都是从当代世界文学、艺术等精神实践中概括、抽象、引伸出来的,都是以当代文化艺术实践的新成果、新发展为基本“数据”、为范例引证的。如果没有法国的“新小说”与欧洲的荒诞派戏剧作为援引,“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体系就只是沙滩上的建筑、无根的空谈,如果不是对各种有关学科先有切实深入的研究,就谈不上有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沟通融汇的新文化批评方法,即使是本世纪以前的文学材料与文本,仍然也是本世纪新批评方法赖以建立的基础或借以阐述的范例,如像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小说之于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体系,都德的短篇《金脑子传奇》之于叙述学方法。 所有这些实际情况充分表明,如果要对当代世界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有具体的认识、整体的把握、历史的总结,仅仅借鉴参照、引述国外已有的总结、理论、主义、方法是不够的,而必须对当代世界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实践中的那些原始的现象、具体的成果、独立的作品进行研究与分析,只有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无一偏废,相辅相成,建构出我们对当代文化科学理论完整的体系就指日可待了。正因为后一个方面的研究作的不够,高层次的书刊上也出现了这样令人费解、像夹生饭的论断:告别萨特,拥抱“新小说”,后现代主义是特殊形式的现实主义,等等…… 这是一个社会性的文化建设、文化积累的大工程、大项目,在科学研究日益精深、学科分工日益细致的今天,它只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必须靠一些人、一批人才能完成,有从事当代动态跟踪的,有搞理论学说引进的,有专事名著翻译的,有精研精神样品的,有作文化标本解剖的,有致力于边缘开拓的,有作综合比较的……“皓首穷经”,这是对读书人生涯不无怜悯意味的描绘。果真能“穷经”,皓首倒也很值得,可惜“皓首”之时,并不能“穷经”。人太渺小了,而对着愈摞愈高的那些文本、书籍、经典,只有兴叹与遗憾。我深感自己力量的微薄,深知在社会性的文化积累工程中,我只是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小螺丝钉。70年代末期,我接近完成三卷本的《法国文学史》时,自己就基本上打定主意,这部书暂只写到19世纪末为止,20世纪部分就不写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以及整个学界对19世纪以前的文学还算比较熟,对20世纪文学则还不够熟,有不少若明若暗的地方,如果只写一本“简史”(此类读物往往主要是开一大批作家作品的名单),那倒不难,但要写一部对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有一番切切实实的介绍、有一些自己的独特分析与论述的像样的文学史,那在学术上还准备不足,为了做些弥补,我从那时候,陆陆续续主编了“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论丛”、“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三大项目,意在从理论思潮、作家作品研究与作品译介三个方面着手,扎扎实实为20世纪文学研究提供系统资料,参与社会性的文化积累。 近年来,我所写的关于20世纪文学的文字,大多数就是围绕以上三个项目,特别是“法国20世纪文学丛书”,在读书、选题、翻译、看稿中的心得与感言,大部分以序言的形式发表,这就是这个集子与前一个集子的由来。这里虽然涉及的作家不在少数,但比起像个茂密树林的法国当代文学而言,我所拾撷的只不过是一些零散的叶片而已。至于这个集子之所以题名为“凯旋门前的桐叶”,则是因为我一回忆起巴黎,耳际总会响起林荫道上千万片桐叶发出的和声,沁人心扉的和声。 要研究这座郁郁葱葱树林的整体生态吗?不妨先采一些树叶看看! 1997年7月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