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索洛维约夫思想成熟期的作品,收入《索洛维约夫全集》第七卷,最初是单独发表的,后来译成英文作为单行本出版。这部小书对爱的分析从生物性层次——性爱入手,最终进入到爱的最高层次,实可谓“由浅入深”。国内曾刊行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和今道友信的《关于爱》两种,虽其对爱的分析和描述可谓面面俱到或通俗浅显,但就深刻性而言,却远不如这位近一个世纪前的俄国人。对于时下流俗泛滥的各种爱的观念,本书无疑更见出其时代意义。至于书中所体现出来的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亦可成为我们认识索洛维约夫和俄罗斯现代思想的第一步原始材料。
这部小书对爱的分析从生物性层次——性爱入手,最终进入到爱的最高层次,实可谓“由浅入深”。国内曾刊行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和今道友信的《关于爱》两部书,虽其对爱的分析和描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或通俗浅显,但就深刻性而言,却远不如这位一个世纪前的俄国人。对于时下流俗泛滥的各种爱的观念,这本书无疑更见其时代意义。
索洛维约夫,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1853-1900),是俄国19世纪最大的宗教哲学家、政论家和诗人。
索洛维约夫出生于诗书门第。父亲C·M·索洛维约夫是有名的历史学家、彼得堡科学院院士,是一个兴趣十分广泛的人。母亲出身于古老的小俄罗斯(即乌克兰)家庭,很有才干,索洛维约夫哥哥是哲学家,因历史长篇小说而负有盛名,他姐姐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无怪乎,索洛维约夫经常说,他的家庭属于精神阶层。
在双亲关怀下,在家庭和谐气氛熏陶中,索洛维约夫度过了不寻常的童年。1864年他进入莫斯科第五中学学习,这是莫斯科最好的学校之一,师生素质优异,同学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知名学者,索洛维约夫在这所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同时表现出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浓厚兴趣。中学毕业随即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两年之后转到历史语文系三年级学习,直到1873年毕业,在大学期间他以旁听生身分学习莫斯科神学院课程,这对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873年6月,索洛维约夫被录取为历史语文系研究生,开始学习哲学,1874年11月通过题为《西方哲学危机》的论文答辩,这篇论文引起了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索洛维约夫因而崭露头角。
1874年12月,索洛维约夫被聘为哲学教研室副教授,他只教了半年书便被派往国外进行,深造,先到伦敦,访问了大英博物馆,后到巴黎和尼斯,最后到埃及,历时一年三个月。回国后仍在莫斯科大学任教,1877年2月因故辞职。18天后索洛维约夫被任命为教育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于是开始了他的彼得堡生活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主要是在大学和最高妇女讲习班授课,罚时撰写了三大本著作。《神人论讲座》(1877一1881)、《完整知识的哲学基础》(1877)、《抽象原理批判》(1880)。1874一1882年是他的“学徒之年”,他如饥似渴地涉猎了大量有关哲学、宗教史和教义等书籍。
1882年起开始了他的“漫游之年”,致力于研究和著述工作,直到生命完结为止。这个“漫游之年”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82—1888),索洛维约夫的主要兴趣在于宗教和教会问题。他的哲学是以宗教思想为根基的,所以阐述自己的宗教观是十分,自然的事。在这个时期,他写了《生活的宗教基础》、《神权政治的历史和未来》(1886)等著作。
第二个时期(1888一1895),索洛维约夫主要是从事政治问题,特别是民族问题的研究。这个变化也很自然,因为在索洛维约夫看来,作为抽象学说的哲学。是没有的,宗教也不只是教理教义,而且是生活本身。他认为,基督教只有贯彻于生活中才有意义。
第三个时期(1895—1900),索洛维约夫又回到哲学问题研究上来,他对《神人论讲座》、《完整知识的哲学基础》等著作中所阐发的正面观点作了重要补+充,出色地论述了伦理学体系,这就是他的《善的证明,道德哲学》(1897—1899)。此外,他还翻译了柏拉图著作。
索洛维约夫一生短暂,但著述甚丰,对于哲学的真善美问题,特别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都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创造一个独特的神秘主义宗教哲学体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P1-4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对二十世纪的文学、哲学、宗教观的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已属众所周知。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如果只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而不了解其同时代的俄罗斯伟大的思想家B·索洛维约夫,对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俄罗斯精神的了解就是不全面的。
索洛维约夫的名字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肯定是陌生的。但在俄国和西方文化界,索洛维约夫的地位举足轻重。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化界产生了一场影响和意义均至为深远的文化运动——精神文化运动:象征主义诗歌,形式主义诗学,形而上学批评、新宗教哲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性哲学等现代人文学科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涌现出来,文化的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此可谓俄罗斯文化的再生。索洛维约夫正是这一文化运动的强有力的推进者和思想之父,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哲士,本世纪许多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和神学家如图别科夫、舍斯托夫、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洛伦斯基、卡尔萨文、伊里宁等都不同程度受他影响,不少人还得到他的亲手培育;在文学上,象征派诗群中的佼佼者布宁、勃洛克、伊万诺夫则把索洛维约夫称为照耀黑夜的星星。由于索洛维约夫的语言本身也极富诗意的魅力和丰富的图像性,他本人也被看作伟大的诗人。索洛维约夫学识厂博、才华横溢、思想深刻,既是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伦理学家,也是文学批评家、散文大师。早在二十世纪初,索洛维约夫已被誉为“俄国最伟大的哲学天才”、“俄国新宗教哲学之父”,不仅如此,索洛维约夫的思想还超出了俄国,对西方现代思想产生了影响。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戏剧家马塞尔和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现象学第二泰斗舍勒都从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中汲取过养份。此外,在存在主义思想史上,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
《爱的意义》是索洛维约夫思想成熟期的作品,收入《索洛维约夫全集》第七卷,最初是单独发表的,后来译成英文作为单行本出版。这部小书对爱的分析从生物性层次二一性爱入手,最终进入到爱的最高层次,实可谓“由浅入深”。国内曾刊行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和今道友信的《关于爱》两种,虽其对爱的分析和描述可谓面面俱到或通俗浅显,但就深刻性而言,却远不如这位近一个世纪前的俄国人。对于时下流俗泛滥的各种爱的观念,本书无疑更见出其时代意义。至于书中所体现出来的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亦可成为我们认识索洛维约夫和俄罗斯现代思想的第一步原始材料。
由于我国文化界对索洛维约夫过于陌生,我们特约请董友教授编写了一篇索洛维约夫的思想小传,并译出《索洛维约夫全集》目录作为附录。
刘小枫
《爱的意义》在1987年下半年决定组译,但当时在国内找不到俄文版《爱的意义》,北京图书馆虽藏有俄文版《索洛维约夫全集》,唯独没有收入本文的第7卷。为了尽快与读者见面,决定先从英译本译出,杨朗于1988年初译完。译稿转到我手中,又几经查找原文,均无所获。说来也巧,适逢一友人去莫斯科访问,请她代为查找。1989年6月我收到从莫斯科寄来的《爱的意义》复印件,便开始在杨朗译稿基础上进行校改,同年9月完稿。
我们在译校过程中,得到一些同志的鼓励和帮助,刘小枫审阅了初译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在这里一并深表谢意!由于我们水平所限,译文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读者不吝指正。
黄友 记于北京师大
198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