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徽因文集(文学卷)
分类
作者 梁从诫编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林徽因的散文、小说、诗歌、剧本(连带舞台美术设计)、译文作品和尽可能多的中英文信札。另外,书前还收入了几十幅照片,几乎就是她的画传,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内容推荐

林徽因可谓中国现代一个世纪的才女代表,她的容貌、气质和学识倾倒了当时乃至今天的不少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是极有天份、极具个性、极为独特的一位---这本林徽因文集,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林徽因文集“文学卷”里,收入林徽因的散文、小说、诗歌、剧本(连带舞台美术设计)、译文作品和尽可能多的中英文信札。另外,书前还收入了几十幅照片,几乎就是她的画传。读“文学卷”,我们会惊叹她在文学上的才华,那些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创作至今还具备了感染我们的力量。

目录

才女林徽因(代序)  萧乾(1)

散  文

(一九三一-一九四六)

悼志摩(3)

惟其是脆嫩(12)

山西通信(15)

窗子以外(18)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26)

蛛丝和梅花(33)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37)

 附: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 发行小语(40)

究竟怎么一回事(42)

彼 此(47)

一片阳光(52)

小  说

(一九三一-一九三七)

窘(59)

九十九度中(77)

模影零篇(98)

钟绿(98)

模影零篇(110)

吉公(1lO)

模影零篇(121)

文珍 (121)

模影零篇(130)

绣绣(130)

诗  歌

(一九三一-一九四八)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145)

那一晚(146)

笑(148)

深夜里听到乐声(149)

情 愿(151)

仍 然(153)

激 昂 (154)

一首桃花  (156)

莲 灯(158)

中夜钟声(159)

山中一个夏夜(161)

微 光(163)

秋天,这秋天(165)

年 关(169)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71)

——一句爱的赞颂

忆(173)

吊玮德(174)

灵 感(177)

城楼上(179)

深 笑(181)

风 筝(]83)

别丢掉(185)

雨后天 (186)

记 忆(]87)

静 院(188)

无 题(191)

题剔空菩提叶(192)

黄昏过泰山(193)

昼 梦(194)

八月的忧愁(196)

过杨柳.。(197)

冥 思 (198)

空 想(外四章)。(199)

你来了 (199)

“九·一八”闲走 (200)

藤花前——独过静心斋 (201)

旅途中 (202)

红叶里的信念(203)

山 中 (208)

静 坐(209)

十月独行(210)

时 间 (211)

古城春景(212)

前 后(213)

去 春  (214)

除夕看花(215)

诗三首(217)

给秋天 (217)

人生 (218)

展缓(219)

林徽因诗(221)

空虚的薄暮.六点钟在下午 (221)

昆明即景 (222)

一 茶铺(222)

二 小楼(223)

年轻的歌(224)

一串疯话 (224)

病中杂诗九首(225)

小诗(一) (225)

小诗(二) (226)

恶劣的心绪(226)

写给我的大姊 (227)

一天 (228)

对残枝(228)

对北门街园子(229)

十一月的小村 (229)

忧郁 (230)

哭三弟恒(232)

——三十年空战阵亡

我们的雄鸡(235)

剧  本

(一九三七)

梅真同他们(四幕剧)(未完稿)(239)

译  文

(一九二三)

夜莺与玫瑰(英)奥斯卡.王尔德(307)

——奥司克魏尔德神话

书  信

致胡适

 一 (一九二七年)(317)

 二 (一九二七年二月六日) (317)

 三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五日) (318)

 四 (一九三一年一月一日) (321)

 五 (一九三二年一月) (323)

 六 (一九三二年)(326)

致沈从文

 一 (一九三四年)(330)

 二 (一九三五年)(331)

 三 (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七日)(331)

 四 (一九三七年十月) (335)

 五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十日)(337)

 六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九日) (340)

 七 (一九三八年春)(342)

梁思成林徽因致张兆和

(一九四九年)(345)

致梁思庄

(一九三六年夏寄自山东) (347)

给梁再冰

(一九三七年七月中寄自北平)(349)

致费正清 费慰梅

 一 (一九三四年沈从文陷入一场感情危机) (354)

 二 (一九三五年在香山养病期间)(355)

 三 (一九三五年弟弟林恒来北京期间)(355)

 四 (一九三五年末日侵准备南迁)(356)

 五 (一九三五年圣诞节费氏夫妇离京后) (356)

 六 (一九三六年五月七日) (357)

 七 (一九三六年初秋河南山东调查期间) (363)

 八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抗日爆发南迁途中及暂住长沙期间) (364)

 九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由长沙往昆明途中) (365)

 十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365)

 十一 (一九三七年未到昆明以后)(366)

 十二 (一九四0年九月二十日)(367)

 十三 (一九四0年十一月) (376)

 十四 (一九四一年八月)(379)

 十五 (一九四三年春)(381)

 十六 (一九四六年一月) (382)

 十七 (一九四六年二月) (383)

 十八 (一九四六年七月) (385)

 十九 (一九四七年十月) (386)

 二十 (一九四七年秋出游颐和园) (387)

 二十一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387)

 二十二 (一九四八年初)(388)

 二十三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 (388)

致傅斯年

(一九四二年)(392)

 附: 傅斯年致朱家骅(393)

致金岳霖

(一九四三年未)(396)

致梁思成

 一 (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二日) (397)

 二 (一九五三年三月十七日) (398)

附文: 徐志摩致林徽音(一九三一年七月七0)(400)

徐志摩未发表过的遗作  梁从诫(403)

建筑家的眼睛 诗人的心灵  梁从诫(404)

倏忽人间四月天  梁从诫(415)

空谷回音  可 止(450)

试读章节

模影零篇

绣  绣

因为时局,我的家暂时移居到X×。对楼张家的洋房子楼下住着绣绣。那年绣绣十一岁,我十三。起先我们互相感觉到使彼此不自然,见面时便都先后红起脸来,准备彼此回避。但是每次总又同时彼此对望着,理会到对方有一种吸引力,使自己不容易立刻实行逃脱的举动。于是在一个下午,我们便有意距离彼此不远地同立在张家楼前,看许多人用旧衣旧鞋热闹地换碗。

还是绣绣聪明,害羞地由人丛中挤过去,指出一对美丽的小磁碗给我看,用秘密亲昵的小声音告诉我她想到家里去要一双旧鞋来换。我兴奋地望着她回家的背影,心里漾起一团愉悦的期待。不到一会子工夫,我便又佩服又喜悅地参观到绣绣同换碗的贩子一段交易的喜剧,变成绣绣的好朋友。

那张小小图画今天还顶温柔的挂在我的胸口。这些年了,我仍能见到绣绣的两条发辫系着大红绒绳,睁着亮亮的眼,抿紧着嘴,边走边跳地过来,一只背在后面的手里提着一双旧鞋。挑卖磁器的贩子口里衔着旱烟,像一个高大的黑影,笼罩在那两簇美丽得同云一般各色磁器的担子上面!一些好奇的人都伸过头来看。“这么一点点小孩子的鞋,谁要?”贩子坚硬的口气由旱烟管的斜角里呼出来。

“这是一双皮鞋,还新着呢!”绣绣抚爱地望着她手里旧皮鞋。那双鞋无疑地曾经一度给过绣绣许多可骄傲的体面。鞋面有两道鞋扣。换碗的贩子终于被绣绣说服,取下口里旱烟扣在灰布腰带上,把鞋子接到手中去端详。绣绣知道这机会不应该失落。也就很快地将两只渴慕了许多时候的小花碗捧到她手里。但是鹰爪似的贩子的一只手早又伸了过来,将绣绣手里梦一般美满的两只小碗仍然收了回去。绣绣没有话说,仰着绯红的脸,眼睛潮润着失望的光。

我听见后面有了许多嘲笑的声音,感到绣绣孤立的形势和她周围一些侮辱的压迫,不觉起了一种不平。“你不能欺侮她小!”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威风地在贩子的肋下响,“能换就换换,不能换,就把皮鞋还给她!”贩子没有理我,也不去理绣绣,忙碌地同别人交易,小皮鞋也还夹在他手里。

“换了吧老李,换了吧,人家一个孩子。”人群中忽有个老年好事的人发出含笑慈祥的声音。“倚老卖老”地他将担子里那两只小碗重新捡出交给绣绣同我:“哪,你们两个孩子拿着这两只碗快走吧!”我惊讶地接到一只碗,不知所措。绣绣却挨过亲热的小脸扯着我的袖子,高兴地笑着示意叫我同她一块儿挤出入堆来。那老人或不知道,他那时塞到我们手里的不止是两只碗,并且是一把鲜美的友谊。P130-131

序言

自一九八五和一九九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林徽因诗集)和<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卷以来,出版界对林徽因似乎日益关注。除各类文集中零散收录了不少林徽因的诗文外,仅我所见到的选集就又有两种:陕西太白出版社编印的一个与梁思成的合集,以及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林徽因)卷;此外还见有传记或类传记两种。然其编、著中的种种问题,实在有负于林。另有(美)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原是一部好传记,可惜我们看到的译文又不大让人放心。

“百花”这个集子,可能是目前搜集林徽因遗存各类文字最全的了。一九九九年四月,其初版面世。然而由于我工作不力,校订方面留下不少问题,再版时才得以改正。为此谨向第一版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  

林徽因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一生写过的东西比发表过的要多得多,而佚失的文字比保留下来的又多得多。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界的一个真正的损失。那原因只能从多半个世纪中国辛酸的历史中去寻找,而不能责怪什么人。

这个集子与其它林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既包括了林的文学作品,又包括了她的建筑学作品。兼诗人与建筑学家于一身,本来就是林徽因个人的文化特征,可惜过去的林集多半为文学出版机构所编选,建筑学家林徽因的面貌由是无从充分展现。

本集的另一特点是尽可能地收集了她的书信,尽管远不完全,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纯粹的私信,从而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泪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写的时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动,不仅字迹潦草,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对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作为她的后人,我也只是从这个意义上才把这些原纯属她个人的东西向读者公开的。

本集还有一个特色,即收录了她的几封英文信。从而可以看到林徽因的另一个侧面。林徽因自己说过,她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因此,英语在她不是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可以说,没有英语,就没有“文化的林徽因”。

这个文集能够编成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继母林洙。是她,用几乎不容抗拒的口吻,要我承担起编辑这个集子的责任。她说:“你自己不干,让那些粗制滥造的集子等等充斥市场,对得起你母亲吗?”还说:“我知道你忙。你来当编辑,找那些建筑文章和照片的事我来替你做,还不行吗?”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其次,要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董令生女士。真正的编辑工作大都是她做的。为了寻找和核对文稿、书信和照片,她多次往返奔波于京津之间,我不过提点建议和线索罢了。但我应对这个文集可能有的一切缺陷和讹错承担完全责任。坦率地说,由于在其他方面承担着极其繁重的社会工作,我确实没有能够为母亲的集子花更多的时间。细心而内行的读者如果发现问题,请不吝指出,以便在下一版中改正。

美国人费正清和夫人费慰梅是对梁思成、林徽因终生不渝的朋友。这个集子里的英文信都是林写给他们的。幸好二次大战没有打到美国本土,那里也没有什么“文化大革命”,使这些信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一种珍贵的时代见证。林给胡适的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耿云志先生从胡适档案中找到并提供给我的;给沈从文的信则是沈先生的二公子沈虎雏寄来的;给傅斯年的信则先后得之于江苏南通市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的陈学勇先生和我的表妹吴荔明。它们于我像是从一处久被遗忘的废墟里拾回的珍宝,使我深为感谢。

有几位关心林徽因的朋友,对这个集子的编成也有贡献。陈学勇先生多年研究林徽因,为我们提供过林徽因的一篇重要佚文《悼志摩》,并编写过一份详尽的《林徽因年谱》,据了解,他也在另编一部林的文集;另一位是诗人邵燕祥,他找到了一九八六年《林徽因诗集》出版时尚未找到的林诗《昆明即景》;还有一位梁思成当年的学生,北京建工学院的曹汛教授,他力主编辑出版林徽因建筑文集并帮助草拟了篇目。对于以上各位的启发和帮助,我谨表示真诚的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方晶。她不仅在我本已极其繁忙的日程中帮助我接无数的电话,接待出版社的编辑、摄影,复印材料,替我从书柜里找出封存多年的旧照片,深夜陪着我看稿写稿,还代我把林徽因那些字迹潦草、断行缺字的英文信重新打字誊清,以便工人能够辨认排版。没有她的这些支持,我是肯定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份编辑任务的。

梁从诫再叙

重九年五月 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