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练性乾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诗话与人生、文化与文学、读书与论史、谈典与论人,也涉及知命与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时,作者广征博引,谈笑风声;谈诗时,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谈人生时,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诗词;用典故时,又有作者其独到的见地。

内容推荐

一辈子同文字打交道,自然是读了一些书。但对一位作者的书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津津有味,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读了他十几本专著,在我的读书经历中,算是件稀罕的事。这位作者就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虽然未曾谋面,未拜过师,但是,我在书信中还是称呼他为“老师”——不是北京眼下逮住谁都叫“老师”的客套,而是从心底里感到,南怀瑾先生的学问、人品,确实令我敬佩、羡慕。

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有许多头衔:“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国学大师”和“禅宗大师”等,还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但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不管三教九流,男女老幼,也都如此亲昵地叫着他;许多人都以是南老师的学生而引以为荣,而南老师自己则经常谦虚地说:“我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学生,也没有收过一个徒弟。”接着,还自我幽默一下:“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我最讨厌人家把我当成偶像。吾乃一凡人,不足让人盲从我。”

目录

第一章 诗话与人生

 诗的伟大

 追的哲学

 重论诗教

 发挥与寄托

 诗的人生

 帝王好色入诗来

 文采与气质

 千古腐儒骑瘦马

 吃饭大如天

 洗玉埋香总一人

 金丹一粒误先生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为他人作嫁衣裳

 赋到沧桑句便工

 盖房子与人生

 名利浓于酒

 得意失意难定论

 不合时宜

 出处从来自不齐

 志士栖山恨不深

 莫到琼楼最上层

 人间随处有乘除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和尚吟诗有威灵

第二章 文化与文学

 古代的音乐

 文与质

 无情何必生斯世

 文学史上三个梦

 武侠小说的来龙去脉

 翻译的学问

 生活的艺术

 旧八股与新八股

 禅宗与中国文学

第三章 知命与立世

 美丑善恶辩

 百姓与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功成身退数风流

 百年树人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苦命的皇帝

 谁肯将身作上皇

 世上无如人欲险

 两头看人生

 知人于微

 人才难得

 绝不让穷愁同时光临

 小议宿命论

 宠辱谁能不动心

 欲除烦恼须无我

 谁人肯向死前休

 宿将还山不论兵

 殡仪馆的故事

 此情可待成追忆

 理解青少年

 以孝治天下

 用人不求全

 天呐!妈呀!

 贫戒怨,富戒骄

 以牛比心

 天下由来轻两臂

 色厉内荏

 毁与誉

 负心多是读书人

 缺憾的人生

 人人可做观世音

第四章 读书与论史

 半部《论语》的启示

 “三百千千”是捷径

 《春秋》大义

 老子五千字过关

 《墨子》难读

 《管子》与《商君书》

 春秋多权谋

 《长短经》——反经

 苏秦的历史时代

 商鞅的变法

 圣盗同源

 清朝三本必读书

 看相论人的书

 闲书里面有真言

 《论养士》与提拔人才

 诸葛亮的《诫子篇》

 闲坐小窗读《周易》

 研究地理的“二顾全书”

 纪晓岚编书不写书

 读古书的方法

 李宗吾与《厚黑学》

第五章 谈典与论人

 李斯的老鼠哲学

 汉武帝奶妈的故事

 刘备与淫具

 齐景公的刽子手

 能进能退的郭子仪

 半个芋头十年宰相

 宋真宗的无为之治

 冯道的故事

 白居易批老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文天祥的顿悟诗

 寻根

 曾国藩逛秦淮河

 拈花的微笑

 中国的历法

 什么是谥法

 修家谱

 神奇的堪舆学

 汉学和博士

 隐士与历史文化

 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第六章 人生精言

后 记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试读章节

像清代刘献廷咏王昭君的诗说:“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嫂。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汉元帝时,宫廷中设有画师,把宫女们的像,画给皇帝去选择,以便召幸。当时的画师毛延寿没有把美丽的王昭君画好,以致昭君没有得到宠幸,而被送给外国人了。汉元帝因此非常生气,把那名画师毛延寿杀了。杀掉毛延寿的传说,可靠性不大。因P22为后人为昭君抱不平,就都想把毛延寿杀掉。

这首诗是说,一个画师怎么能够评断出一个人的美丑?个人的审美观点,本来就不完全相同的,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可能还多的是,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辞别时,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至于那些始终没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表面看来这是为毛延寿喊冤的诗,其实也是对历史评论的反驳。主要寓意,则是对古代帝王后宫美女太多的一种评责。

昭君出塞的这段史实,不知博得多少人的同声一叹,感叹着红颜薄命的悲凉。另外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则有不同的论调,另持一种观点,也是明代诗人的名诗:“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这首诗以王昭君的口吻说,将军战士们出关,是拿了兵器打仗;而我王昭君一个弱女子出关去,是遵奉国家的外交政策,通婚和番,嫁给外国人,以谋国家安宁。同样都是奉了国家的命令,远出塞外。多少战士们在国外战死了;而我,身负和平使命,必须活着留下来。死者生者,都是为了国家。如今我这个弱女子,虽然远离故土,到那蛮荒的塞外,终此一生,又哪敢怨叹呢?他这一首诗,把王昭君对国家的忠义之情,推崇得就高了。昭君地下有知的话,不知作何感摁!P23

序言

一辈子同文字打交道,自然是读了一些书。但对一位作者的书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津津有味,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读了他十几本专著,在我的读书经历中,算是件稀罕的事。这位作者就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虽然未曾谋面,未拜过师,但是,我在书信中还是称呼他为“老师”——不是北京眼下逮住谁都叫“老师”的客套,而是从心底里感到,南怀瑾先生的学问、人品,确实令我敬佩、羡慕。

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有许多头衔:“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国学大师”和“禅宗大师”等,还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但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不管三教九流,男女老幼,也都如此亲昵地叫着他;许多人都以是南老师的学生而引以为荣,而南老师自己则经常谦虚地说:“我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学生,也没有收过一个徒弟。”接着,还自我幽默一下:“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不得了!我最讨厌人家把我当成偶像。吾乃一凡人,不足让人盲从我。”

南老师自谦为“凡人”,实际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南老师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书香人家,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还学习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此外,还学习文学、书法、医药和易经、天文等。

抗战军兴,南老师入川,曾任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并在金陵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福利学。后离校,专门研究佛学,花三年时间遍阅《大藏经》,后又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师。此后,曾讲学于云南大学和四川大学。

抗战胜利后,于一九四七年返乡。不久,归隐于杭州之三天竺之间;后又于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结茅篷清修。

一九四九年春,南老师去台,一住近四十年,毕生从事教学工作,先是个别授学,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它院校和研究所,并创办东西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等文化事业。

南老师学问博大精深,一生著作等身,在台湾已出版了三十一部专著,其中大多为南老师讲述,他人整理。目前,还有大量讲学录音带尚未整理。南老师的著作不像三毛、琼瑶的小说那样畅销一时,而是长销不衰、一版再版,最多的一种达十八版,印数四十万册。台湾流传一段佳话:一对新婚夫妇互赠礼品,新郎向新娘赠送一套《论语别裁》,新娘还赠一套《孟子旁通》,而这两部书都是南老师的著作。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大陆的读者有机会读到南老师的书。自一九九0年以来,大陆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几家出版社,已先后出版了南老师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历史的经验》、《禅宗与道家》、《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等好几部专著,还有《禅海蠡测》、《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等正在洽商出版中。南老师的书在大陆虽未引起轰动,但也拥有不少读者。在我的朋友中,有专家教授,也有青年学生、一般干部,凡读过南老师著作的人,无不叫好,无不佩服。一 位朋友说,他在书店看到南怀瑾的书,随便翻翻,就毫不犹豫买下来,虽然书价不低。一个个体书贩在我案头看到南老师的书,就说:“南怀瑾的书好卖,有人一看见‘南怀瑾,三个字就买,都说这老头子学问大,字字值钱。听说他九十多岁了……”他讲了一大堆不知从哪儿听到的传闻,说得有点神了,我赶紧拿出南老师的相片给他看,并告诉他,老师今年才七十四岁。

我喜欢读南老师的书,因为他的书别具一格,不同凡响。南老师毕生钻研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他并不拘泥于一字一句的训诂注疏,不固执于一得之见、一家之言,而是透彻地理解儒释道各家的学术精髓,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现代人的种种心态,广征博引,谈笑自如。“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是南老师客厅里挂着的条幅,反映了南老师宽阔的胸怀和执著的追求。

南老师的著作一个难能可贵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易经》、《论语》、《老子》这些几千年前的深奥经典,南老师用通俗、轻松、幽默的现代口语讲解起来,使读者如同听故事读小说,入耳入脑,爱不释手;南老师的书还充满人生哲理、富于强烈的民族意识。难怪出版界争相出版南老师的书。

我无意吹嘘南老师的书完美无缺或句句是真理。我敢说,国内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肯定可以在南老师的书中挑出毛病或提出完全与之相反的观点。本来,如何解释、评价几千年前古人讲过的话,有不同的意见是很自然的。老子的一部《道德经》,才五千多字,但后世诠释评价《道德经》的文章专著恐怕已有几千万言了,不仅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无不掺进了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老子如果活到现在,不知作何感想。所以,南老师谦虚地把自己的书名都用上“别裁”、“杂说”、“旁通”等。

南老师现已离开了讲坛,几年前,移居香港。南老师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但声名远播、桃李满天下;南老师学富五车、功成名就,但没有高官厚禄、腰缠万贯。出于对家乡的厚爱,出于对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企望,南老师在海外筹集巨资,建立了几个投资公司和基金会,在国内开办或筹组八个合资企业,合资修建温州至金华的铁路的项目也正在落实;南老师慷慨解囊,在全国二十多所高等学校设立奖学金或提供资助,但是他不让宣传,连他亲近的人也说不清有多少人得到过南老师的扶植。

南老师的书在大陆已印行了几十万册,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但南老师的身世人品还鲜为人知。我根据间接得来的信息作此短文,不足以全面反映南老师的道德文章。这是我第一次未经采访本人而写成的“人物专访”,但愿有机会亲聆教诲,向喜欢南老师书的读者介绍南老师不平凡的业绩。

练性乾

一九九二年八月

后记

自从一九八七年第一次读到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后,就对南先生的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下来,先后读了先生的大部分专著。有出版界人士怂恿:何不择其精华,编一本《南怀瑾妙语精言》之类的书,肯定会有读者。

南怀瑾先生祖籍浙江温州,生于一九一七年。在台湾毕生从事教学工作,精研儒释道,兼及易经天文和诗词文学,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至今已出版了三十一部学术专著。两岸关系松动后,大陆多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南先生的好几部专著,总印数已达数十万。

南怀瑾先生著作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南先生在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著时,广征博引,谈笑风生。南先生谈诗,有哲理,有典故;南先生谈人生,引用了大量的典故、诗词;南先生用典故,又有其独到的见地。我把这本书的名字定为《南怀瑾历史人生纵横谈》,肯定未能收尽南先生著作中的“妙语精言”,希望还能算是切题。

本书取材自南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禅宗与道家》、《新旧的一代》、《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观音菩萨和观音法门》和《金粟轩诗话八讲》等。我所做的事就是剪刀加浆糊,“断章取义”,稍加整理。好在南先生的书通篇结构严谨,但撷取一段,又能独立成篇。文章的标题大多是原书中的小标题,小部分是我加上去的。在编辑过程中只删去个别字句,纯粹是技术性的。

本书编成后,曾得到南先生的首肯,但先生无暇对此书加工润色,一切疏误不当之处,责任全在编者。

练性乾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