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国家、民族及其文化的现代化过程,它并没有随着世纪的更换面终结,所以,以“现代性”为研究特色的总体学术研究并没有完成。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是作为一门学科而设立,文学史都是作为教科书来编写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目录
前言
绪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第二节 胜利者的政治抒情:《时间开始了》
第三节 寻找时代的切合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
第四节 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州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二章 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
第一节 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
第二节 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山乡巨变》
第三节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
第四节 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双双》
第三章 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
第一节 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
第二节 战争小说的巨构性探索:《红日》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第四节 战争小说与人性美:《百合花》
第四章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
第一节 确立现代历史叙事模式
第二节 家族和历史的命运组合:《三家巷》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的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权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形成了新文学创作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与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包含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P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