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晰峰主编的《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针对上海致力于打造的社区生活中基本的单元,即“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其进行特别的规划指导。“15分钟生活圈”是指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可以说,它与每一个市民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因此,本书可以为开展社区规划评估、编制和实施工作提供指导性规则。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上海步行生活圈的规划对策研究
1. 绪论
2. 案例研究
2.1 生活圈产生的背景和概念
2.2 生活圈的层次划分
2.3 生活圈的结构组织
2.4 生活圈的实施治理
3. 上海社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居民社区生活方式研究
3.2 相关从业者意见征询
3.3 社区生活方式发展趋势
4. 上海步行生活圈的目标理念与空间对策
4.1 绿色健康
4.2 创新再生
4.3 包容协调
4.4 活力开放
4.5 共享合作
第二篇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1. 总则
1.1 基本概念
1.2 指导思想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目标
1.5 工作重点
1.6 组织和审批
第一部分 规划准则、建设导引
2. 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
2.1 适宜的住宅水平
2.2 多样化的住宅类型
2.3 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
2.4 活力共享的住宅环境
2.5 具有人文底蕴的住区风貌
2.6 舒适的住宅建筑
3. 就业-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
3.1 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
3.2 传承历史文脉的创新空间
4. 出行-低碳安全的出行
4.1 安全通达的高密度道路系统
4.2 舒适联通的步行网络
4.3 便捷多层次的公共交通
4.4 TOD导向下的站点开发
4.5 合理布局的停车设施
5. 服务-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
5.1 便捷可达的高品质地区服务
5.2 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
5.3 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内容
5.4 步行可达、高效复合的空间布局
6. 休闲-绿色开放、活力宜人的公共空间
6.1 多类型、多层次的公共空间
6.2 高效可达、网络化的公共空间布局
6.3 人性化、高品质、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6.4 富有人文魅力的公共空间
第二部分 行动指引
7. 行动指引-共同参与,渐进滚动式地建设美好家园
7.1 深解读
7.2 组队伍
7.3 找短板
7.4 定任务
7.5 推行动
7.6 评成果
附录一 调查问卷参照案例
附录二《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公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