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思凡著的《归梦寒》笔法老道,情节铺陈具有爆发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将时下流行文学元素很好地和中国传统文学融合,让人爱不释手,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新锐作家的新锐作品。
本书讲述了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因为靖康之变而被迫背井离乡,逃至江南的中原人在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地区,渴望收复故乡,回归家园却郁郁而不得的故事。塑造了李穆然、唐安安、洪仲等人物形象,融家国情仇、儿女情长、侠义、言情小说的特点于一书,更是结合了网络文学的故事架构和讲述方式,文字隽永,笔触细腻,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张力,又不乏时下流行文学的意味,更突显了85后年轻人独特的文学审美和素养。
靳思凡著的《归梦寒》借用宋词的意境,以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中原人为躲避战乱,纷纷过江南下,拥入临安,渴望复国归乡而不得的故事。小说将故事融入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段时期,情节引人入胜,武功精妙绝伦,感情缠绵悱恻。作品人物众多,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文字优美细腻,情感真挚,感人故事情节曲折,情感处理细腻动人。作者十分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尤其是宋史,对于历史人物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写出这样一部反映南宋初年的历史小说,实属让人钦佩。
第一章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轻烟楼坐落在横穿东京的汴河旁,门厅外是最负盛名的虹桥,虹桥两岸各类商铺鳞次栉比,御街之中人潮川流不息。
晨曦未至,便被商船上人们细碎的言语声惊醒。往来的船只匆忙,划过碧波荡漾的河水,掀起涟漪阵阵,人们辛勤劳作,齐心协力将满载的货物搬出船舱。方圆五十里的商贾集聚于此,使得周遭摊贩云集,热闹非常。
雾霭怀抱着将醒的汴梁,与河岸铺排的杨柳,同交错传来的鸡鸣犬吠一起,迎接铺天盖地的阳光的照临,于是新的一天悄然开启。
朝阳划开笼罩天地的云雾,洒下普世的安详。
街巷逐渐有了走动的声响,盈盈浅笑似风铃清脆,幽幽的吟唱开始在清冷的空气里徘徊缭绕。这琴瑟之声便再也不曾断绝,潺潺而至暮色四合。
夜幕降临,御街上的集市尚无宁静的迹象,轻烟楼内的烛火依旧通明。
衣衫破旧的小童唐惜若打量着过往的人群,隔三岔五总能见她单薄瘦小的身影在轻烟楼外流连,她要趁着宾客们酒酣欢闹之余,在他们必经的巷子里守候。因为站了许久,四肢都有些僵硬了,一直至轻烟楼的姑娘们簇拥着一位官人模样的男子推推搡搡地走近,她才眼眸一亮,扑通一声扑倒在他们身前。
“又是你啊。”娇媚的声音来自当中一娘子,她虽搀扶着旁人,自己倒身姿慵懒。
“公子小姐可怜可怜我吧。”唐惜若一副哀求状,泪眼婆娑地蹲地不起。
娘子皱了皱眉,眼前的小乞丐满身泥泞,可不能污了她们新置的衣裳,便换了前行的方向。
“我已经饿了三天了。”唐惜若不依不饶地堵住了人群的去路。
见躲避未果,姑娘们便七嘴八舌道:“总瞧这小女孩在外流浪,倒也怪可怜的,我们赶紧打发她走吧。好不好,官人。”她们推搡起身边已醉得神志不清的男子。
“好,好。”已醉之人哪里还有判断,旁人随便一撺掇,他便要拿出银两。
“我们帮您吧。”娘子们互相使了个眼色,几双柔荑就在男子身上摸索起来,原本泪光盈盈的唐惜若却忽然狡黠一笑,连语调都换了:“姐姐们是想把他搜个干净么?”
“他就是粗人一个,总是对我们无礼,还不如一般客人。”方才的女子悄声回应,掩不住满眼的厌倦,“今日他也消费了不少,就剩下这么点了,都拿走了吧。”
娘子们说着就把搜出的银票递了过来。
能在轻烟楼驻足的官人,非富即贵,即便千金已掷,却也还剩了诸多,唐惜若暗喜,这一晚又大有收获。她顺手抓了街边的泥土涂抹在自己脸上,想着再多赚几笔便满载而归。
“这是你小孩子家该来的地方吗?”远远就听闻老鸨的叫嚷。
循着声音,便见一眉清目秀的少年被人从轻烟楼里推了出来,跌跌撞撞地向后倒去,“我为何不能进去?”少年不服,又倔强地折回去问。(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