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民俗与文化,当然不是一座老房子就能代表得了。它是富有活力的,一如当年行于大江南北的徽商脚下的路,在年复一年的流转中,输出了徽州朝奉,竖起了贞节牌坊,也带回“宰相故里”的盛名,还有那难以胜数的豪宅巨富……而徽州的凝固,又如同今日破败的宗祠前光秃秃的旗杆,在八面来风中无言矗立。长街小巷里的寻常人家,依然保有祖辈的风雅,听得见不绝于耳的稚子书声……应该说,徽州是复杂的——亦动亦静,亦俗亦雅。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精工细作的木雕窗棂,映衬出自然的山水如画。这样的徽州,是多元的。
在唐模村中,生长着一株传说有一千数百年高龄的银杏古树,如令虽已老态龙钟,但仍然是枝叶舒展,欣欣向荣。银杏的根蘖萌牛能力特别强盛,同一树干上生长出不同年代的枝桠,组合出了“多代同堂”的奇特形态,这与徽州宗族社会的人文景观交互衬托,相映成趣。据说,徽州的银杏占树很多,树龄在二三百年以上的就有七十余株。这些古朴苍劲、数世同堂的老树,点缀干占朴的村落之中,更烘托出徽州社会的凝重气氛。
与唐模村相似,在明清时代,南溪南也是徽商的桑梓乡里之所住。南溪南从明代起就有大批人外出经商,特别是在扬州从书盐业经营。其中,徽商吴从殷住广陵创建存园,模仿科举考试中的闹中号舍,建数十楹房屋,每当乡举之年,就联同人“遴日课题,以闲习之”。其子蔚起终南捷径,一一举成名,后官至御史。迄今,南溪南仍有两座相隔数十米的牌坊,其中之一,就是乡里后裔为“清康熙癸未科进士、贵州道监察御史加九级吴蔚起”所造。直到今天,人们仍能从翩然飞扬的檐角中,看到阀阅旧族、耕读世家逝去的辉煌。P77
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蕴育出乡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吾乡吾土,是故土,是老家。
数字化的今天,世界风云变幻。现代都市人于历史留下的印痕已无可言说。老村、古镇、旧宅、败祠、发黄的族谱,或可引发人们对乡土中国的思索。
本系列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亦借此呼吁: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珍视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