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华裔美籍心理学家李绍昆先生的演讲汇集而成(除对马斯洛的介绍那一章)。作者以美国的心理学走向独立、并逐渐成为世界心理学研究中心为主线,选介了最为重要的八位美国心理学家进行了介绍,既介绍了其生平,也介绍了其学术成就。本书语言生动活泼,可读性很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的心理学界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李绍昆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华裔美籍心理学家李绍昆先生的演讲汇集而成(除对马斯洛的介绍那一章)。作者以美国的心理学走向独立、并逐渐成为世界心理学研究中心为主线,选介了最为重要的八位美国心理学家进行了介绍,既介绍了其生平,也介绍了其学术成就。本书语言生动活泼,可读性很强。 目录 再版自序 一、美国心理学的现况 (一)从欧洲心理学中求解放(50年代) (二)当代美国心理学界的几位大师(60年代) (三)当代美国的心理治疗(70年代) (四)对美国心理学的展望(80年代) 二、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哲学心理学 (一)詹姆斯传略 (二)詹姆斯的心理学 三、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心理学 (一)杜威充实的一生 (二)机能心理学与进步教育 (三)杜威对中国的影响 (四)“杜威之后,怎样?” 四、史肯肋(B.F. Skinner)的行为心理学 (一)史肯肋的生平 (二)行为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的哲学 (四)一个短评 五、罗杰士(Carl Rogers)的人文心理学 (一)罗杰士的传略 (二)“核子星际自杀的替换” (三)满怀希望的老人 六、奈塞(Ulric 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 (二)奈塞的生平与贡献 (三)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四)两点感想一个期望 七、若乐梅(Rollo May)的存在心理学 (一)若乐梅的剪影 (二)若乐梅论人心与人生 (三)若乐梅论存在治疗 (四)且听专家论若乐 八、马思乐(A.Maslow)的远见心理学 (一)马思乐的短命一生 (二)马思乐的远见心理学 (三)30年后记丰收 九、沈娥(June Singer)的精神心理学 (一)沈娥的生平 (二)沈娥的精神三部曲 (三)论心理分析家的培训 (四)精神心理学的展望 十、美国心理学家的反思与展望 (一)杰朗·布鲁纳(Jerome Bruner) (二)毕埃夫·史肯肋(B.F. Skinner) (三)若乐梅(Rollo May) (四)曾柏多(Philip Zimbardo) (五)对美国心理学的短评 附录:美国心理学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百年简史 试读章节 3.何拉的超心理治疗 “超心理治疗”(Metapsychiatry)是何拉博士(Thomas Hora)的新发明。他原籍匈牙利,在布达佩斯医学院毕业之后,30年代移民美国,在纽约接受了心理分析的训练.由于不满所学,在60年代中期他创立了“纽约超心理治疗中心”,除了替精神及心理病患者治疗外,他也成立了研究所;80年代初期,他的弟子Dr.Jean Linthorst林道斯博士在洛杉矶市成立了美西分所。 我之认识何拉博士完全出于偶然。1977年冬天,我到华盛顿参加美国哲学会的年会,想借机到母校找一本锡兰居士的(佛教初期的心学》。那本书没有找到,却瞥见了何拉博士刚出版的新著《存在超心理治疗》(Existential Metapsychiatry)。归家细读之余,感到他实在深获我心。于是写了一篇很长的书评寄给他。次年,到波士顿去开“国际精神学研讨会”,道经纽约,同何拉先生见面,俨然一见如故。78年,我在台湾应邀讲述“精神心理学与精神治疗”,我就大肆介绍了何拉的理论和实际。 据个人的了解,“超心理治疗”是根据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再融汇了东西方宗教思想,尤其是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和东方的道家与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的思想,而又超越了东西方宗教的一种心理治疗法。何拉对世界各宗教的评价,与哈佛大学的神学家兼心理学家亨利.寇克斯(Henry Cox)大相径庭。他说:“传统宗教把现象世界当作一种实在,因而变成趋向唯物论。因此,我们必须区别宗教性及精神性之不同。这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美国之广泛流行东方宗教,并且使人明了人们对传统宗教之广泛不满。” 有如佛教的大德或道家的真人一般,何拉使我们产生如下的印象:他是拥有精神性的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下的宗教信徒。何拉自己也很坦白地承认:“我不是个牧师,我只是个教师,而教师是个授业解惑的人。宗教信徒,从他的信仰中感到安慰及愉悦;非宗教信徒,则在其不信仰中感到安慰。”Gerald May梅博士曾说:“何拉博士阐述了最融贯的宗教及心理治疗之整合思想”。P12 序言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名著《释梦》。他认为,那是他研究心理学的一个里程碑。100年之后,也就是2000年,我也出版了自己的这本小书《美国的心理学界》。我不敢自诩,它是我研究心理学的里程碑;我却敢于自信,这是自己向中国读者介绍西方心理学的开端;我更祝愿,这是自己向西方介绍中国心理学的起步。(谨案:拙著《欧洲的心理学界》和《中国的心理学界》也将在近期间世。) 20年前,也就是1979年,我这个在外流浪30年的游子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在教育部的安排下,我有幸访问了北大心理系。据介绍,当时的北大心理系只有本科的一二年级学生,而全国也只有四所大学重开了心理学的基础课程。20年之后的今天,心理学在中国已经像雨后春笋一般地发展开了,甚至心理学的博士班也在许多所大学里设置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几乎每年都回国开会讲学。在祖国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里,我同成千上万的祖国学者和学生交换了有关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新知和发展。这些年来,我不但用英语讲学,而且也用中文写作,希望祖国的学术界,尤其是心理学界多多同西方接触。承蒙大陆和台湾的几家出版社的支持,我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普性的文集。 《美国的心理学界》原是1986年脱稿的。本书介绍了七位当代的美国心理学家及其不同的心理学。此书原为中国大陆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们而撰写,并且实际上在几所大学里作为讲义而分发过。1991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了单行本,同时他们也同意了此书能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的版本。 去年夏天我访问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承该院研究员许金声先生的介绍,我结识了北京商务印书馆的两位资深编辑,一位是郑殿华博士,另一位是王希勇博士。经过详谈之后,我们共同决定拙著在大陆发行修订本,并在一年以内出版。 回应许金声先生的建议,我在修订的新书内增补了一章“马思乐的远见心理学”。由于许金声先生及其他年轻中国学者的介绍,马思乐在中国心理学界已相当知名,而他的“自我实现论”更是近于家喻户晓。但是,人们对他晚年的作品《科学的心理学》以及《人性的远征》似乎还不甚重视。1997年以来,我在加州私立“精神心理学研究院”博士班开讲了“道家的心理学”课程,对马思乐主张的“道家科学与控制科学”,以及他多次强调的“道家的客观性”都有了新的体会与发挥。这次增补了马氏的《远见心理学》,我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和共鸣。 有人说,20世纪是美国人的天下;证之美国的心理学界,我们不能不向他们深致敬意。也有人说,21世纪或将是中国人的天下;证之以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看法,中国人的明天“更是感到骄傲”。他说: 新世纪已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所有的眼光都朝向未来。贵国所体验的千禧年远比美国所体验的世纪还要多。不过,今天的中国仍然和地球上其他的国家一样年轻,这个新世纪可以是一个新世纪的黎明,不但对你们古代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对你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对即将来临的明天更感到骄傲。它可以是全球再度向中国学习文化的活力、清新的思想,以及在各种剧作里面显而易见提升人类尊严的时代。它也可以是一个由最古老的国家来协助创造新世界的时代。 在贵国把这样一个时代变成事实的过程中,美国希望能和贵国并肩合作。 (节录《世界日报》1999年6月30日) 布鲁纳博士(Dr.Jerome Bruner)既是当代知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也是美国总统的国策顾问。在这里,我愿借用他在其专著《论教育程序》中的一段名言,作为我们今天面对21世纪挑战的警言。他说:“这一切的一切,到头来还需要依靠我们整个社会,来培养各种形式的优越,再来表现各种形式的优越,如果我们没有这种霸气,还谈什么面对时代的挑战?!”(见“杜威论教育”。226页。) 本书初版在台北发行时,我将之献给自己的两位大师:香港新亚书院的钱穆老师以及芝加哥大学的罗杰士博士(Dr.Carl Rogers)。现在本书的修订本即将在北京出版,我将之献给自己两位最近故去的友好:南京师大的高觉敷教授以及加州容格心理学会的培理博士(Dr.John Perry)。让我们向这些中美前辈们馨香祝祷,在他们的感召和示范之下,我们中美的心理学界,能步武他们的芳表,在这21世纪“并肩合作”,来“提升人类的尊严和幸福”! 李绍昆 谨序 千禧年元旦于加州望乡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