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是一套为儿童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其中十分注意突出内容的中国特色,特别是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涉及中华语言文字、文史典籍、龙图腾文化、中国古城古建、服饰文化、书法篆刻、传统绘画、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科技与发明等常识性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目的在于帮助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常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开阔思维,拓展知识面,在帮助孩子们产生并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自主性探索行为,进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杜少静编著的《华夏衣冠五千年/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为其中一册,为读者揭秘中国服饰文化。
杜少静编著的《华夏衣冠五千年/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讲述了:一位叫豆豆的小朋友,在仙人的指引下,经历了一番奇妙的旅行,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着装的变化,及其背后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他看到了,那些不断变化的衣冠服饰,其中也蕴含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密码。你也想解开这些密码吗?快来吧,和豆豆一起结伴,从五千年前开始…
不过神仙爷爷的耳朵可灵着呢!立即答道:“是啊,伏羲氏是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关键人物。后来在伏羲的领导下,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人们,告别了赤身裸体的时代,并且掌握了初步的缝纫技术,能用骨针引线缝制衣物。伏羲教人们以衣蔽体,即使是盛夏,身体也要有所遮盖。也就是从伏羲时代起,远古人类才有了羞耻感。”
“哦,原来如此。”豆豆恍然大悟。
“但是当时衣物的材料,仍是兽皮、葛麻织物等。人们用来制作衣服的兽皮,则主要取自赤鹿、斑鹿、狐狸、野兔、野牛和羚羊等。织物则以葛、麻为主。至于用来穿缀的线缕,则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动物韧带和葛麻纤维。”
“我觉得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人们竟然都知道用针线来加工衣服了。”
“还不止这些呢!伏羲还教人们把兽齿、鱼骨、河蚌和海蜡壳等经过打制、研磨和钻孔,串连成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装饰品,以记录自己狩猎的功绩。它们大小不一,有圆有扁,虽然今天看来很粗糙,但足以说明伏羲时代的人类已懂得佩戴饰物以表示对渔猎胜利的纪念。”神仙爷爷耐心地讲解着。
“伏羲氏真了不起!要不是他,我都无法想象我们现在是什么样子!如果每天都不穿衣服不知道有多尴尬!”豆豆捂着嘴笑道。
“是的。可以说他就是人类文明的启蒙者,不过他的传说可不止于此。”
“还有别的故事?”
“当然。他的众多故事中最为神秘的就是他的出生传说。关于他的出生,史书有好几种不同的记载,这些不同说法表达了人们对于祖先产生的各种美好的猜测。在这些说法中,流传最广的是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活泼好动的华胥用她的双脚丈量了这个巨大无比的足迹,在浑然不觉中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
“真有这等神奇事?”豆豆一脸质疑。
“这个只是神话而已,是人类美好的想象与猜测。人们不仅给自己的祖先伏羲氏虚构了一个神奇的出身,认为是他教导人们以兽皮遮羞,而且将其他许多事情都归功于他。”
“比如呢?”
“比如伏羲发明八卦图的故事。据说在当时的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伏羲氏带领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
“八卦图?”
“对啊!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首先开创了远古的畜牧业,所以大家对伏羲非常尊重,听从了他的建议,不再用战争解决纠纷,远古时代有意识的和平就这样出现了。”
“哇!在那个年代,要想和平可是不容易呢!”
“是啊!不过伏羲可不是一般人。他召集各个部落首领开会,制定出相互之间交往的规矩:如果要得到别氏的女子,必须两个氏族商议同意,并由男方氏族赠送女方氏族鹿皮葛麻做的衣物、精美的贝类等作为聘礼。如果要别氏的东西,也得用自己的东西去交换。这样,最早的婚‘礼’和以物换物的买卖初见端倪,而伏羲也成为各部落联盟的领袖。”
P14-15
在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化读物中,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读本》是以“微读本”的形式向少年儿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编写者们的出发点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常识有一个基本了解,进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自主性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因而在众多的文化出版物中,独具一格。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传统文化形象地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道德与审美的最高境界。中华民族正是靠着这“根”和“魂”的维系,才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成为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这在世界文化史和民族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其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开放性与融合性,具有无可比拟的包容性与和谐性,具有强大的民族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文化价值是世界上其他文化所无法企及的。正因为如此,它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原动力。
尤其是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基因。它特别强调人的个体价值,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和担当。在社会规范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礼义廉耻,就是要人们注重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注重节俭和廉洁自律。总之,一句话,注重人的自我修养之完善与提高。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人们常常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博大”,就是指它涵盖的文化层面非常广泛、构成的文化体系非常庞大;所谓“精深”,就是指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不仅涵盖了中华民族全部的精神活动与道德追求,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要把这样一种文化层面非常广泛、文化体系非常庞大、文化内涵又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完全呈现,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这套丛书的编写者们却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叙事性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全套书共分为十二册,分别从古代民间工艺、古代图书、古代建筑、古代体育、古代绘画、古代饮食、古代服饰、古代兵器、古代科技、神话传说,以及图腾文化和汉字历史等方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这套丛书作为文化启蒙读物,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广大少年儿童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既可以较全面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同时可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